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回帖奖励 80 两文银      回复本帖可获得 10 两文银奖励! 每人限 1 次(中奖概率 50%)
开启左侧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学而篇第八章 11月22日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3-11-23 17: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昨日下午,贾陆英老师继续在老秘网QQ群“重温经典读书会”与大家分享交流《论语问答录》第八章。当时秘友们正热烈讨论着到YY开设老秘网语音频道(YY群号:1979942) 事宜,贾老师一开讲,立即转入新的话题,贾老师的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老猫前两日出差,昨晚很迟才到家,刚从聊天记录中发现了这次讨论,现整理如下。! o2 O; a- Y5 i* L" {
7 _  |9 X' e4 G3 d" N
贾陆英:6 ?+ r# p" C# Y9 K
2 w" t0 i/ ?6 M7 ?$ [
咱们今天学习讨论《论语》学而篇第八章。
+ C6 c  T, T* O! M8 [( S0 s0 i6 F$ G. _7 d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8 }* a5 `) l+ e0 R

8 c- L: }" B1 s! w  C固:拘泥,固执。无:通毋,不要。惮(音dàn但):怕,畏惧。
$ l( E$ ?2 g) h! \2 z8 E
2 n6 C0 v% [& y, C" W5 e* T# f' d+ r$ T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善于学习就不会固执己见;做事要以忠诚和守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正。"  9 S0 d8 J4 e% q
6 V; F- n/ ~+ `- E# n
问:本章对君子提出了哪些要求?
; ^6 `1 U6 K( W6 b
1 }0 y6 Y" O- r! L1 U答:本章中的五句话,是孔子提出对君子的五项要求:一是要态度庄重,二是要善于学习,三是要诚实守信,四是要见贤思齐,五是要知错必改。% z/ T/ q; l' c9 O( Q
君子,古时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上位的人,二是指有道德的人。《论语》中的"君子",上述两种含义都有,但主要是指有道德的人。君子,是孔子理想中完善人格的代表,也是他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论语》论及君子品德的内容非常丰富,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D0 ^* u+ ]0 Z# f

2 ]+ w$ |. {7 V6 E问: 把学则不固的“固”字解释为拘泥、固执,依据是什么?
. J2 t/ C$ S$ ^6 F: _7 |' r- J4 l4 z, K% j5 g7 n: @& }
答:《论语•子罕》记载的子绝四:毋意,指不主观臆测;毋必,指不绝对肯定;毋固,指不拘泥固执;毋我,指不自以为是。学则不固的“固”字与毋固的“固”字应为同解,强调君子只有善于学习,才不会固执己见。
% i' D9 ]6 X2 w$ i" ]( \1 ?7 a: [4 k& k" Y' M& x8 N0 O( p: e0 i
问:“无友不如己者”就是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吗?
! f: R/ Y) g) `' ]7 \$ k0 m( ^0 U. T/ n8 ?  X
答:不如己者,指不如自己的人。交友是为了辅助自己修养,告诫君子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体现了见贤思齐的精神(当代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作注说:师友皆所以辅仁进德,故择友如择师,必择其胜我者)。另有一种解释:如果大家都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你愿与他交而他不愿与你交,就会找不到朋友。所以"如"是似的意思;不如己者,指不和自己同道的人,所谓 “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2 p4 u" j. l- q
* c7 l. N' a6 @1 H9 D# B4 h 201144172039265.jpg 5 s& s; g: b+ C8 U) w
夕惕若:$ t% |% r4 k) s8 V$ L

. ^7 S7 S. |( w说到过而能改,我想到《了凡四训》里,也有类似论述: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学则不古——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 X1 G7 C, v8 n' w0 I/ `! F. B9 {1 z) I/ @! h7 M8 g0 ]$ i7 l
贾陆英:" r+ m9 M- d  u0 t, @1 P
7 ~6 c$ H! x7 o# I3 d( J
谈谈对无友不如己者的理解吧,古往今来分歧很大。
( v6 k" u) e. z! E' T' E" T  [- y: P1 y; Q" U
业精于勤:
( g. W- X1 c1 ]8 N1 o+ P6 v; f
+ ]  w3 P0 ^2 t% S夕兄痴长我一岁,然胸襟之宽广,学识之渊博,思想之深邃,在下难以望其项背!
, d+ i. I4 o) P3 ^0 V2 o% o0 f2 O7 a
7 y9 h4 B0 }9 }夕惕若:
7 f9 x& j" n& y+ u* b  c1 G' I6 \: Q0 u: A3 w
说到无友不如己者,贾老,晚生倒是有点看法。人各有所长,所谓不如己,应该说的是某些方面不如己,这世上没有一个完人,能够做到方方面面都比别人强,只要有别人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地方,就值得“友”。孔老夫子自己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用的是“必”这个字,说明,孔子他也认为有些人是值得他学习的,并不能说一个人完全没有值得“师”,值得“友”的地方。如果按照第一种理解方式,人人都去和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这本身就不符合逻辑,朋友,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既然不友不如己者,双方必有一个人不如另外一个啊
6 i7 J# N2 [$ T7 C+ ?
+ [( s0 [# k# H% p/ X" I6 L贾陆英:$ j4 @) ^$ Z1 G9 z' b& ^

) F5 T9 F6 n/ G我这里举出两种看法,恐怕还有别的。只要有别人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地方,就值得“友”——我同意。- s) P2 p; F5 {# q# |* L: V
那么,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解释,有何看法?  y' z1 |! |" U4 x, o. l1 G

+ @) s. G4 z& V! s5 \9 `2 ^: o$ y夕惕若:
3 l3 ]) J, l6 n: M( k: q/ n/ }; Q5 a( h
首先,我觉得这种解释有点牵强。其次,我觉得这种解释也不符合君子的做法。君子和而不同,因为道不同就完全不“友”,近乎偏狭,没有“和”的意思了。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也提出求同存异来了呀。我觉得呢,这句话的解释应该是。不去学习不如自己的方面。这个者,只要不翻译成“人”,就好理解了
/ M- @3 h0 ^7 C: u& t! p+ \$ I交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贾老,您看我这个解释,是不是有投机取巧的意思啊?那我大胆猜想一下,古人是不是对朋友的限定比我们今人要严格的多呢?他们所谓的朋友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知己
/ k* R! ~0 N& S, W/ v* k: K
4 y3 L( P  M5 A( w0 \9 v& A无心随风:# m1 Y! n9 w, `% ?
6 y! f; O- K: Q; G# B
关键在无友不如己者的“如”字何解?能解释为“若”吗?不交不同己“道”的人
; d9 i8 z7 G+ g; B) S/ o2 J  g+ N( Q+ O! O0 F2 J- e
贾陆英:
4 X  ]1 P/ H3 u0 b; [+ i' b, P3 R, h
我还没见过这样的解释。或者如钱穆先生言,古人择友的观念是择友如择师。或者,友的概念是道友。而和的概念要广泛的多,包括道不同者。' O' p2 O; F1 M* {& d6 p# e) Q7 P
8 m5 j9 Y! q. K% }- r# U/ J) Y
红豆不惑:
( s6 J3 \" I' o) d% t/ c; s
9 J' a& B" M2 a+ U. J8 C同意“择友如择师”3 Z/ T; ^% X. K+ g3 f7 e2 L
. r( \* |0 ~# K
夕惕若:
% ~" o3 a* X+ U' G# e& s2 S% i$ Q2 S% u7 M( p
如果解释成若,那意思就是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解释成像,意思就是道不同不相与谋. ~8 C0 L) I" l; V
. R; H* F0 F% R: B4 H
贾陆英:4 R0 N! h( K  c% x& J
) `* U2 T  U; e
此句中,前有友字,后面的者字相应地还是解释为人好。
6 s. A  ]2 X. Q5 T8 Y) `" B
5 |: h9 l8 ?; _3 m7 v6 W夕惕若
3 F8 B3 Y6 \) H$ S0 j# Q, `$ P& D; a  W1 R- m" s; `  C; y' q5 D
如此看来,我前番的解释不太合理
! R% a* g; @4 [/ F6 S( v9 f0 w5 z$ e  l( D4 z
贾陆英:. v, e8 z, C( \; ]9 N0 P( d0 |

- _. H, K5 c3 {; Q: s和而不同,不同者道不同也。与友不是同一层次概念。
1 ^# N0 `( I  [7 X5 U7 {3 ?
, R& B" _4 J' X$ e2 y/ u潜龙:9 W. }* n9 `2 W" K, s$ h
  X. Z2 u+ F3 U
孔子还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学习论语切勿断章取义,一定要通读全文把握孔子的整个思想主张后,再来分析具体的章节,避免产生误读
6 C$ g8 D6 j/ g# N8 f: v* r: b
4 R$ n( v2 p( a& `! d业精于勤7 w( o2 O: y0 }: Q; q/ m* ^0 t

1 ]: r& {3 t( ?5 R无友不如己者,应该是“不交不如同自己的人”。如,解释为如同。《两小儿辩日》有云:“日初出大如车盖。”
( t  |8 h) j0 }' p
% ^- B& x. S4 a# U6 u! T! k6 z潜龙6 d3 O4 T; U- O" h  ?/ n4 W# M+ o
- g5 @/ i! C. W3 v( R% L  e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很难与不在一个层次上的人结成深交。: K" w; X0 F+ }3 o( @
' u) @5 O/ ^# V% F5 H5 r
夕惕若6 k9 g; j" K+ f5 B* S. f# [' f
% X+ P+ E$ |, q, p
我理解贾老的意思是,可以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往,但不结友。潜龙大人这番话,我也有看法,理解为要以动态的观点看待朋友,只要积极进取,是可以结交的
: c) ~! q# h2 I3 ^
- {: p; _) N4 _& U' |0 m潜龙:
5 i& y1 P- v  b0 [
1 s8 G* P8 G% I+ E. f. W% X: K好了,下面请贾老总结一下,稍后要调试YY语音,准备下周老夫的讲座。欢迎各地秘书朋友加入老秘网YY群:1979942(是YY群,不是QQ群哦)
/ \% m5 x( }. r7 s: H, c- Q1 t1 _) h$ {6 K# l
贾陆英:- w. k( j. e7 k4 V8 Z1 ^

( v- C5 n6 J' Q! s: [5 i3 W孔子教人,交友要谨慎。友即师也,友即兄弟也。要总结,我看我举出的两种理解都可,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O1 K( \+ e4 A7 T3 A
此句古今都有怀疑,是否有掉字,或笔误,已无法考据。本期讨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 P" \/ W+ J$ ~7 n9 x1 W# ~) u% U$ x) T  e

$ ]4 i9 Y, I! R( k& M- O3 T* q" |# m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朱老师 发表于 2013-11-25 19: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0 两文银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纵观《论语》,有很多篇幅都是在讲如何为君子,如何处事,如何交朋友,其实把它放到现在,也很实用,一点不过时。记得曾经看过的一部韩国电视剧——《明成皇后》里有这样一个片断,明成皇后教导皇子道:“……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道理。”这句话正是延用了《论语》里“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当时看了之后,颇有感触,认为在朝鲜皇室中,也奉行这样的处事原则,可见《论语》当时的影响力。现如今,这种中庸的思想观念常常遭到批判,而这种批判的声音也从未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停过。我今天把它写出来,并非是想在此问题上纠缠不清,仅仅是想从为人处事的方面来说明,中庸思想对我们生活上的一些帮助。通常,在社会上,朋友之间相处,原来关系亲密,却因彼此熟悉,要求过多,反而生出嫌隙;同事之间相处,原本就关系冷淡,却因彼此陌生,处处设防,反而无事生非;夫妻之间相处,起初缠绵悱恻,却因彼此猜疑,加大压力,反而分崩离析……这些“过分”、“不足”的处事方法,都会影响、破坏我们美好和谐的生活,甚至造成无法避免的人生悲剧。相反,如果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不过分苛求他人,严于律己,那么相信朋友也会以同样的立场理解和包容你;如果明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道理,不过分斤斤计较,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处事原则,那么时间久了,同事也自然会以同样的方式接受和尊重你;夫妻之间更是如此,明白“相儒以沫,相敬如宾”的道理,在爱的名义下,互相保留一份自我的空间,给对方感觉到自由,才会百年好合。由此可见,正确处理平衡“过分和不足”的关系,适度把握分寸,相信任何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迎刃而解。
 
︶ㄣ雪域鈊 发表于 2013-11-25 20: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0 两文银

 
老秘网虚拟稿费
{:soso_e100:}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学识和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