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违心,不造假
" x& f e1 Y0 H( Z. k6 I! o9 L) Y, [% L0 f8 ?
典型材料的写作要求有良好的文风,任何时侯都要把“真实”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这是对写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倘若观点不鲜明,内容不充实,语言不流畅,结构不合理,议论不深刻,这都是可以原谅的,也是可以通过加工、修改来提高的,而唯独不真实是难以弥补的。造成不真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一是调查研究不深入,不细致,得来的材料不可靠;二是名利思想作怪。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诸如合理想象、添枝加叶、张冠李戴等问题就轻易出现;三是作者迫于某种压力,违心制造假典型。9 q0 C# C# o+ y5 R+ r; T- T& Q" b
0 O4 R' y$ B; |% ~+ n; t( L(二)不拔高,不夸大
- j, d! L# Z" `3 A( M8 ?9 V! `- Q, L* ?5 {) W! F4 J
典型材料既不能有啥写啥,又不能想啥写啥。这就需要作者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把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加工。经过这样加工整理的材料,才能问题集中,内容充实,条理清楚,文脉畅通。但是,必须反对材料不够就“添”,思想境界不高就“编”,被调查对象不会捏造就“引”等作法。这种任意拔高夸大的毛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6 z. c' A3 h6 a0 x% n& n0 Y, {8 L3 {+ g; {$ D
(三)不偏听,不轻信
& z6 _! R+ J, |/ u1 u3 E# C/ }
& S' _/ T" U/ G& L5 r/ ~' S, l就大多数写典型材料的人来说,并不是故意去制造假情况,但他们经常吃轻信和偏见的苦头。作者在对典型的事变进行调查时,其材料来源的“源”不可靠,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失实的现象。因此,作者在调查时,做到好话坏话都要听;赞成的反对的意见都要听;领导、群众的看法也都要听。这样调查来的东西就比较可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