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文章 君子之风 ——读王一端《“笔杆子”碎语》 许多东西,往往粗看时,感觉不过尔尔,仔细读过方味个中妙处。近读王一端先生的《“笔杆子”碎语》便是如此。初读时,看着每篇文章或千余字、数百字,只看题目,简单浏览,靠印象、凭感觉,似乎觉得没什么深新之处,而当仔细又读之后,才真正发现它的好来,才发现他的每一篇文章无不体现、融合了王先生40年为文的经验和智慧,于是不禁脸红于自己的浅薄来。 文贵简,文贵实,文贵趣。简则不繁,实则不虚,趣则不厌。王先生的《“笔杆子”碎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实、趣。收入书中的百余篇文章,分为“笔中苦”“笔中悟”“笔中乐”“笔中趣”四个部分,或记人记事,或忆往述今,或叙苦说悟,或记乐言趣,无不文字简短而清淡,语言质朴而温和,读来令人趣味横生。 先言其简。事以简为上,话以简为当。人常把“简短”看作文章尽善尽美、至高无上的境界。清人刘大櫆《论文偶记》中说:“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王先生的书中百余篇文章,长者千余字,短则数百字,往往就一件事或一个感悟,用简练、质实的笔调构思成篇,一事一议,主题集中,不罗嗦、不繁杂,体现“唯陈言之务去”“辞达而已矣”的境界,读来不仅不累,而且过瘾、惬意,颇有一种“尽境”的感觉。他写《好思路从何而来?》:来源于对中央决策和领导意图的正确领会,来源于实践经验,来源于对问题的洞察分析能力,来源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源于高度的概括归纳能力,来源于勇走新路的创造性,来源于深厚的文字功底。他说写作要有秀才的底子(肚子有货),厨师的手艺(善于煎、煮、烹、炸),美食家的品味(会鉴别、会品味、会欣赏)。他说《好文章的标准》:要让读者开卷,让读者愿读,让读者品味、让读者受益等等,无不有感而发,简明扼要,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其文章虽简,但篇篇有故事,篇篇有思想,篇篇有学问,篇篇有趣味,折射出先生文笔之老到,功力之深厚,使人在感佩之余,又受益匪浅。 次言其实。为文要平实,实则可亲可信。宋代李耆卿《文章精义》中说:“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典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实”。据作者介绍,此书初稿的形成仅仅70天时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写出这么高质量的东西,如果不是40年为文的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不可能有此厚积薄发的文章;另一方面则又反映作者写作时的轻快放松、自然功成。只有不文饰,不华丽,不刻意、不功利,随忆随记,随想随写,方能信笔由缰,写出个性,体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炉火纯青。王先生其文之实,更体现在真实、充实和平实上。所谓真实,即他的所有文章都是结合自己为官、为人、为文之经历,写真实故事,讲真实体验,抒真情实感,既无虚情假意,更非言不由衷;所谓充实,则是每篇文章有理有据、有血有肉,言之有物,不空洞干瘪;所谓平实,则是他的文章,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的语言,说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实在话,反映的却是深刻的道理,彰显出一种“洗尽铅华呈素姿,返璞归真大境界”。他说笔杆子“能熬夜是真本领,能睡觉是硬功夫”,他说文章立意和思路:立意是灵魂,思路是菜单。他说材料是怎么来的?是喷出来的(灵感一来,如高压管道的油,一喷而不可收拾);是流出来的,(思路一成,文思泉涌,如水管里的水,汩汩流淌);是挤出来的(咬文嚼字,苦思冥想,如牛奶一样,一滴一滴挤出来的)。等等,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 0 M5 ]" s0 H6 }/ Q* J) B$ e, z
再说其趣。文章贵趣,趣则有味。有趣味的文章,风传天下,人人爱读;无趣味的文章,“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的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毛泽东语)。王先生将自己的网名叫做“别趣人生”,而其文章更是妙语满纸、别趣横生。《笔杆子碎语》中,无论是““笔中苦”“笔中悟”,还是“笔中乐”“笔中趣”,无不涉笔成趣。他说,从事文字工作,要具有“三不怕”精神:不怕“连轴转”,不怕“受批判”,不怕“返工”或“修缮”。他说笔杆子的五大苦衷:写不完的奉命文章,做不完的嫁衣裳,侍侯不完的大小皇上,加不完的班,受不完的“批判”。他说“笔杆子”们有“四怕”:怕领导的观点不一致,怕领导的思路反反复复,怕领导把笔杆子当拐杖,怕领导把笔杆子当“写作机”等,实在道出了笔杆子们的心声。他解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笔杆子的“三大法宝”:辣椒、浆糊和剪刀,让人不禁回想起那个时代的笔杆子们的身影。他总结写材料养出的坏毛病——烟扯思路酒助兴,说“有酒有菜,材料写得快;有菜没酒,材料出不了手;有酒没菜,思路不来”,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让人仿佛看见了当年王先生豪爽、实在、畅快、仗义的风姿和形象。他说笔杆子要“四懂三会”:懂理、懂章、懂事、懂人,会辨析、会提炼、会综合。他讲笔杆子要有悟性,说学富五车,不如人生一悟。悟通天下。他把40年的文字工作说成是“桌面工程”。他总结起草领导讲话的八字诀:接受、领会、完善、发展,等等,体会深刻、经验独到,总结精当,读来既让人兴趣盎然,又让人在趣味中获得教益。王先生之别趣,还表现在他的雅风逸趣,这在“笔中趣”部分表现得淋淋尽致,如《给皇帝当评论员》《给作者当宣传员》《察事悟理入诗来》《诗心诗句入天伦》《联对联谊联温馨》《以文交友乐融融》《五句家训教子女》等,仅看标题,就已经逸趣横生。他的灰色健身理论:散步不跑步,喝酒不酗酒,清静不寂静,近色不迷色;他从肚皮、地皮、墙皮、面皮《细看家乡新变化》;他在《文字秘书八喻》中,说《起草事迹材料》:“走笔起风声,送人万里程。斗桌弄墨者,从来不留名。”写《导演》:“动作任指点,音语亲口传。搬到台幕上,不见导演面”等,都实在雅得有趣、雅得有味。 王先生喜欢古诗词,常常即兴咏怀,临物抒情,以诗志事,“不求名利求自娱”,“闲来觅趣写新篇”,诗集曾出版了好几本。他在《退休追忆》一诗中写道:“村娃应招到石油,转眼已过四十秋。勤奋事业多磨砺,淡泊名利少奢求。施助甘为铺路石,耕耘乐作躬身牛。常著诗书别有趣,心宽自然无烦忧”,充分体现其性情品格和志趣境界。王先生总结自己一生“三个不容易”,从偏僻农村到首都北京,从农村娃到正厅级干部,从初中毕业到大学教授,如此经历,如此奋斗,如此成就,不仅不容易,而且不简单,不禁让人心生敬佩!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读先生文章,不禁想起《中庸》里的一段话:“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意思是说,君子为人之道,淡泊而不令人生厌,简静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说的是做人,也是作文,用到王先生身上,可谓恰切。从先生至简、至实、至趣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其性情之简静和润,学养之渊深厚实,为人之敦厚诚笃,堪称“简而文,温而理”,道德文章,君子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