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娘”的一生如夏花般热烈、奔放。 4 C2 J$ L. u( j
18岁那年,嫁入张家, 男人排行老五,后人都叫他“五娘”, “五娘”生养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孩子虽多,又养着牲口, 下地、养生却是行家里手, 持家也是井井有条。
+ X1 B( C/ {6 u* j* I k三年自然灾害那些年头, “五娘”跟着男人闯东北, 帮持着,为三个儿子留了后。 渐渐地,张家越来越大, “五娘”身上的担子越来越大, 从早到晚忙碌着。 # ^6 ~: c7 Y, m6 P& o$ r
改革春风席卷大地, “五娘”又跟着男人,领着一大家子回到老家。 老家此时是破败荒芜的,又多了家口, 日子十分艰难,一天又一天掐算着, 领着儿女们继续开荒、养生, 总算幸运,帮持着又给儿子们都盖了房子,安顿了家, “五娘”是坚强的, 倔强地处理着家里的大小事务。
5 F5 X m9 n4 {岁月如梭, 男人活到了66岁,“五娘”成了孤家寡人, 小儿子成家晚,又有两个男孩, “五娘”决定先住在小儿子家, 帮小儿子带大了孩子,维持了家境, “五娘”是无私的,但也为婆媳关系埋下了祸根。
$ X; }3 O9 x0 X3 T0 A* r“五娘”,84岁了, 耳不聋、眼不花、一口气能走二里地, 小儿媳刨得2亩地花生, 连续着几个晚上,老太太都给甩出来了, 白天还帮忙做饭、养生, 馋的邻居都眼红, 直夸“五娘”这个老太太真厉害, 有了她,张家真是福啊!
8 I$ @7 L: J$ Y& j# Z“五娘”看不惯村里刘家儿媳对老人的态度, 当所有儿女围坐在她身旁时,曾斩钉截铁的说: “到我走不动的那一天, 我就买些药,一蹬腿,一闭眼,绝不给儿女们拖累”。 儿女们都是笑笑, 都指望着“五娘”能活到过百岁。 " }# ^2 C; A/ c. H
“五娘”的逝去,像个迷。 直到现在,我宁愿相信她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旅行。
; Y+ t' l9 o- c( u. h" c6 Y1 Z一个要强了一辈子的女人, 躺在那里,合上了眼。 身上的寿衣,自己差不多准备了小半年, 离去模样,在脑海中定了格。 闭着双眼、咬紧了牙关, 上衣端庄合体, 下身的裤子穿了一半,两只手攥得紧紧得。 显然,她努力了, 帽子和鞋子放置在身旁。 , p+ Y2 e, a! T p; A j1 ]
“五娘”不在了,张家这日子还怎么过? 老天也淅淅沥沥得摸起了眼泪。 {: O: [! b+ @; k6 J$ ?
吊唁的三天里, “五娘”的后人们哭得昏天暗地, 大儿子招呼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亲朋紧邻们, 小儿子准备着出殡其他的一些物件, 女人们圈坐在一起,哭尸于室, “俺那个亲娘来,你怎么就这么走了,我们这可怎么办啊” ------ 时不时地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 & J$ }: y" N5 Z6 h. f
这么一个完美要强的“五娘”, 真的撒手而去了, 后人、亲朋紧邻们都被迫接受了这个现实, 手中的纸钱,一张接着一张,燃尽接着燃尽。 燃尽的纸灰包了一包又一包, 规规整整得排列着,带给步入天堂的老人家, 祈祷老人家在天堂一切安好。
; f+ B' E* p" a上苍似乎眷顾“五娘”的后人, 出殡那一天,天晴了。
' U7 b) r/ V' r: }7 J彩牌楼布置在村子的主要干道上, 前面是个方方正正的桌子, 桌子上满满得堆着各种物品, 显要的位置是“五娘”的遗像, 一张被放大了的老照片, 微笑着、面向南。 后人们按照辈分和年龄,依次跪在遗像的两旁, 送行的人们三叩九拜礼节进行着, 后人们声嘶力竭着,几乎没了音, 唯一的女儿几乎都要昏厥了, 小儿子哭得磕出了血 --- 9 N+ m9 @. n9 x; p, X- |
随着一声摔摔盆声,出殡进入了尾声, 后人们挪动着身子, 淡出了送行人的视线。 5 |: D% R/ E3 e; B, F5 m2 t. U% Y O
“五娘”,真的走了, 没有交待一句话。
! j8 ]2 J f+ c( f* I. m4 o3 U; J& [,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