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别友》 g o6 D2 @$ B2 f) Y8 @9 n
毛泽东! r' o3 }& Z2 u l
* s$ ]: c, {$ K3 B1 n挥手从兹去。
3 j6 r1 [, A3 V" J- A1 f/ f$ U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 q. x9 j5 H9 t8 C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5 X3 r* |. ], d1 J
知误会前番书语。% f9 S) J* L" ~+ U" P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1 ^ i- D, ]7 O) X" W' [; G( |! G
人有病,天知否?( h' t3 c. L8 }5 p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 R' {( F- G! g% e1 T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k) r. D# k. B
凭割断愁丝恨缕。( a$ j+ ~9 V+ w4 I% }! d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1 D9 m2 ? F3 S% O* H8 t重比翼,和云翥。
: L6 o% d6 |( a
% u3 w4 K. y& Q% \: @+ u# o h8 b; b2 B; ~, t" e
; f8 S J! z1 u6 n% A% B
赏析
2 Z( b+ a6 z3 } L U
+ G' ?9 G5 p% q% Y ~: q6 }
% O/ R- d* s) T8 @9 ^% ]9 A: X: X& I “挥手从兹去”,上阕首句就点明意境,将读者拉入离别的情境中。此句借用李白《送友人》诗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一诗句,毛泽东只改动了一个字,借以诉说离别的不得已之情。由于毛泽东对古代诗词早已烂熟于胸,深厚的文化积淀使他创作时在涉及某一内容,某一题材,甚至是使用某一体裁时,古人所诵咏的诗词瞬间便能涌上心头。这使他得以得心应手地随心撷取,不论是诗句,文意,甚至是意境,他都能贴切地嵌入自己的诗中。 对古人诗句的撷取不仅使毛泽东诗词厚重大气,而且使诗词中的意象摇曳生姿,意境阔大壮美。在以下的诗句中,笔者还将一一为您点出。
( U; v: Z8 A# w( u$ z4 A" g
- j, I6 Z( j) X- S# t' w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此句诗人也借用柳永《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只是柳永此句写离别后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毛泽东与杨开慧即将离别,其实终究是还未动身。相视而对,唯有凄然之苦。再说一句让杨开慧照顾好自己,再说一句让杨开慧照顾好家小……可是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能代表毛泽东的心:我舍不得离开你们。
( D# q& S/ y! H! x& M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很多学者在评析这句诗词的时候说这是毛泽东描写杨开慧深沉热烈而又强为压抑的离情别绪,可是笔者却认为这为什么不能是描写毛泽东自己的呢?描写自己的内心更直接深刻,而且就像鲁迅说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再怎么豪情万丈,再怎么刚强铁血他也终归是有情有意的男子汉,为妻小深情这才是真性情。& N) m0 J: }+ q2 t3 V) @/ _
9 H% I6 h0 K8 _- N5 s
“挥手别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构成一幅古典的“长亭送别”图。
9 w% y! w/ ~ q3 f& u$ h& X8 m6 J& ~/ \" T7 q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三句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情感生活的写照。生活难免磕磕绊绊,也会有误会存在,可这些都不重要,这些都会过去,诗人以云雾比喻误会,表示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我和你相知相爱,有什么事情是克服不了的呢?字里行间含有毛泽东对他们之间的误会的道歉之情,也有希望妻子能理解原谅自己之意。7 l. j: {& c+ X6 {' g( d: f
: z5 C& ]; `& q, P+ P
“人有病,天知否?”初学本诗之时总难以理解这句诗词的意思,有些学者翻译:人是有感情、有牵挂、有悲伤的,老天爷你知道吗?可笔者仍觉得这样的翻译并不能很好的诠释诗人的本意。依笔者看来,此"病"似病又非病,病,或指当时的中国有待改造的弊病;非病,或指精神,灵魂之痛,表示离别之痛。与妻小的离别让诗人痛,中国的革命事业尚未成功,那些弊病更让诗人痛。( ^, L' M; K1 g. s) L$ `/ T# n
3 m7 a2 K+ ?" h% s2 o
8 F+ X. M0 q! B) e d! c5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