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三明——关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研究

[复制链接]
暗然而日章 发表于 2019-9-7 12: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培训班
非常好,正急需呢,真是雪中送炭啊啊啊
 
茂清儿 发表于 2019-10-3 16: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国庆假期还得在家里写生态文明,哎
 
三分微凉 发表于 2019-10-4 20: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我老秘网市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控制。但是,目前三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不理想
 
第五季第五季 发表于 2019-10-23 03: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全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容易产生旱涝、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一些地方由于园区开发、交通基础设施
 
梦幻 发表于 2020-3-5 23: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控制
 
逢考必过666 发表于 2021-5-19 16: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三明要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市情,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三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一)突出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不负青云志 发表于 2021-5-31 00: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
——深圳光明新区创新引领海绵城市示范的报告
光明新区凤凰城片区作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已建成约1.9平方公里示范项目,包括9个海绵小区、7条海绵道路等,正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新模式和新型绿色城市的发展典范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结合国际先进的雨洪管理理念和我国城镇化特点提出。它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形成“渗、滞、蓄、净、用、排”有机结合的水系统,缓解城市内涝,系统性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水问题。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目标就是生态保护和修复功能。
海绵城市由谁建、怎样建、建成什么样、又将如何监管等诸多问题,涉及政策、法律、技术、资金等方方面面,迫切需要试点探索。据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自2011年10月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首个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2016年4月光明新区凤凰城片区成为先行先试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至此,新区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创新引领海绵城市示范。
感受体验“海绵”功能
记者来到光明新区凤凰城公园路北段。这条长约1公里的马路表面上看与普通马路没有什么差别,但不同的是整条马路上没有一个雨水篦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隐藏在路边的开口立缘石。它可以把路面上的雨水通过豁口汇聚到旁边的生物滞留带,把收集到的雨水通过滞留、蒸发以及净化沉淀后再排入到市政管道,这样收集的雨水减少了杂质,更洁净。据介绍,这个“生物滞留带”从下到上还分为蓄水层、植土层、底部蓄水层、素土层或路基层。年均雨水径流污染物可消减40%,年均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60%,可有效削减径流峰值流量,提高道路排水系统的防洪标准,缓解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光明凤凰城和润家园社区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建设中小区道路和场地采用多种形式的透水砖、植草砖铺装,整个小区透水地面面积超过62%,大大降低了地表径流。
“海绵”功能在光明凤凰城片区随处可见。据了解,目前,光明凤凰城片区已建成约1.9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包括9个海绵小区、7条海绵道路等)。试点区域将以问题与目标为导向,编制完成试点区域海绵城市详细规划(涉及十余个相关专业),系统布局海绵城市相关设施,梳理近期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共54项,涵盖海绵型公园与绿地、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等项目。
体验——美观、舒适与新理念;感受——绿色、和美与新思维。光明新区如此超前理念、如此改革胆略、如此创新举措、如此显著成效,值得为早日实现“中国梦”的设计者、探索者、践行者深刻思考和启迪。
本帖隐藏的内容
是示范要求  更是使命担当
绿色新城一直是光明新区发展的核心目标。因此,光明新区对海绵城市试范不仅作为国家要求,更是以责任使命担当,作为重大改革项目,精心打造。如今,新区融合多项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使命,承接有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区,国家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城区, 国家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国字号关联项目。在这片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80万的热土上,新区正在用智慧和汗水演绎绿色新城的“光明梦”。
新区成立之初,由于地下排水管网不完善,地面硬化面积过多,雨水吸收、储蓄、渗透、净化功能低下,城市内涝、地面溢流雨水污染和雨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光明新区成立伊始就注重并积极探索推进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
新区被住建部列为国家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后。更是以高度自觉,大胆探索,通过新型城镇化、循环化、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等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实施战略转型规划引领、两手并重系统治理、以点带面空间均衡、过程管理机制保障、智慧提升全面参与五大策略,以规划转型引导和智慧城市辅助为两大手段,共同实现光明新区建成海绵城市、绿色新城的目标。
最近,新区专门召开中德海绵城市项目交流研讨会,提出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与严谨思维,高质高效地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使其成为新区“国际化现代化绿色新城”建设目标的重要成果之一。
11月7日,新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作《海绵型城市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专题讲座,介绍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等问题,为海绵城市建设支招。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华楠和新区领导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都认真参加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驾驭能力,加快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深圳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全力开展光明新区凤凰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在全市率先完善形成覆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评估的配套机制,并总结经验向全市推广,确保2020年全面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项目带动  全面推进
为使绿色新城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新区以项目带动,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之落地生根;以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示范作用加速试点建设。
新区海绵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6年8月以来,新开工的海绵城市相关政府投资项目为绿地雨水渗排系统示范工程。主要建设多类绿地常见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设施,包括道路雨水收集系统、进水井和雨水储水模块、配水系统、雨水花园7组、渗透洼地2组、过滤雨水花园+渗透洼地3组、渗透管井、综合性渗透设施等。这些项目目前正如火如荼加紧施工,预计明年3月完工。
目前,已建和在建政府投资项目17项,涵盖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城市水系、水污染治理等项目类型。
建设与小区示范项目(4个),创新采用建设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生态停车场等工程措施。如,新区群众体育中心,是采用低影响开发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成低碳、绿色、环保、低影响开发的体育馆,并按国家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评价和验收。建设2.3万平米的绿色屋顶和1.3万平米的透水广场、生态停车场,透水面积超过总用地面积90%,配建500立方米地下蓄水池,收集经绿色屋顶等设施净化后的雨水用于绿化浇洒。
市政道路示范项目(4个),主要采用下凹绿地、透水道路等工程措施。如公园路、门户区36号及38号公路,总长超过10公里,采用各种温拌及再生透水建材等新型材料,在道路中央和两侧绿化带建设下凹绿地,将雨水汇集后经下凹绿地过滤、滞蓄、渗透、净化,超设计能力雨水则通过溢流口进入市政雨水管道。通过模型模拟,三十八号路可以实现原设计排水系统排水标准由2年一遇提高到4年一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0%,节约15%的市政杂用水。
公园绿地示范项目(3个),采用植草沟、滞留塘、地下模块蓄水池等工程措施。如占地超过50公顷的新城公园,年综合流量径流系数控制在0.1,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0% 。年收集回用雨水1.5万立方米、回补地下水25万立方米,大大减轻下游市政雨水管道排水压力。
城市水系和水污染治理示范项目(6个),采用湿地、稳定塘等源头分散的污水处理设施,恢复原建水循环系统使整个系统运行起来,然后采用人工净化系统提升水质,最后构建水生态系统塑造亲水空间。水污染治理项目主要为新建雨水管道、改造建筑立管等措施。  
水系湿地示范项目,主要通过自然水体、调蓄池、人工湿地(美人蕉等)、稳定塘等措施,既能蓄滞雨水、又能自然净化。经多级净化后,湖体水质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
——好一派绿色新城的“海绵”景象!
                      创新突破  示范引领
光明新区之所以在短期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新模式,主要的在于创新突破,真抓实干。在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海绵城市中早前实现了“四个率先”。即:率先在雨洪利用规划中明确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率先强制一定规模建设项目配套建设雨洪利用设施,率先将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纳入规划“两证一书”中,率先对各类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进行细化,为深圳市乃至我国推广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奠定了示范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实现四个创新。
创新管理体制,实现海绵城市建设法定化引导。通过与市规土委、市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合作,编制《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深圳市低影响开发技术规范》,推进新区低影响开发的法定化。颁布《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实施办法》,理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政府职能分工,形成管委会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推进态势。
创新运行机制,做到海绵城市建设规范化操作。利用“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排水许可证”、“环评”等现行管控环节,将海绵城市创建的重要指标列入许可证,作为项目建设和规划许可的重要条件。在不新增管控情况下,引导和鼓励建设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设施。
创新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为鼓励企业主动投入海绵城市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雨水综合利用措施,以新区名义出台《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示范项目建设激励政策》和《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评价、评级及奖励办法》,考核项目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根据考核结果,分级予以资金补贴、容积率奖励、深圳市绿色建筑评级加分和资助,引导社会资本持续投入,形成建设项目低影响开发评估和激励机制。最近已编制出台全市首个《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PPP 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包总投资约20亿元。
创新工程技术,运用国内外新技术和新材料。积极对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课题《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以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示范区为基地,应用透水车行道沥青、温拌透水沥青、新型下沉式绿地、新型雨水花园等新技术和新材料,探索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的本地化路径,优选适于本土特点、费效比高的设施。以光明新区示范项目为蓝本,探索低影响开发生态雨水系统的应用途径和效能,为转变我国传统排水理念,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提供实证和样本。
                    务实探新路  试点结硕果   
务实探新路,试点结硕果。由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光明新区,在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示范深圳和国家海绵城市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政策机制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基本完善低影响开发规划和研究。先后编制完成了《光明新区再生水及雨洪利用详细规划》、《门户区低影响开发详细规划及实施方案》等总规﹑详规层面的规划,注重科研支撑和建设项目引导。二是率先出台规划设计导则。根据新区用地布局,结合水文软件进行模拟试算,将新区规划建设后综合径流系数不增加的目标分解到地块,再将地块的综合径流系数目标分解至其下垫面属性的控制指标上指导规划设计。针对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城市水系、建筑与小区等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制定具体的规划设计要点,要求在编制修规或开展项目设计时,在园林、道路交通、排水、建筑等各专业设计方案中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三是开展将低影响开发指标纳入现行行政许可试点工作。政府各相关部门按职责严格把关,将低影响开发指标纳入现行行政审批审查机制:发改部门负责对项目建议书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投资进行审核。规划国土部门将实施低影响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土地划拨或出让的依据,并负责按照低影响开发的要求进行规划审核和验收。建设部门负责按照低影响开发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图审查及竣工验收。
生态环境效益基本显现。示范项目类型多样,新区低影响开发示范项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分布密度上都位居全国前列。成本增量低。根据现有的工程实例估算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综合单价约为350元/平方米,将低影响开发设施成本分摊到地块单位面积的增量成本约为50-150元。增量成本可以接受,且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不改变市政道路的管径,全面提升了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项目综合效益明显。低影响开发设施在改善局部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方面有一定作用,如透水砖铺装路面的近地表温度比普通混凝土路面低0.3℃左右,近地表相对湿度大1.12%左右。多个科研机构对新区开展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降雨径流的控制效果试验研究。以道路的透水铺装(透水沥青)为例,通过历时两年的监测,得出与传统沥青道路相比,透水沥青道路径流雨水中的SS、COD平均分别降低了94.76%和83.84%。透水沥青道路的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平均较传统沥青道路降低了76.70%和74.92%。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如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达到65%以上。
国内领先地位基本奠定。新区积极对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课题,以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示范区为基地,应用透水车行道沥青﹑温拌透水沥青﹑新型下沉式绿地﹑新型雨水花园等新技术和新材料,探索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的本地化路径,优选适于本土特点﹑费效比高的设施。以光明示范项目为蓝本探索的低影响开发生态雨水系统的应用途径和效能,为我国传统排水理念的转变、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提供实证和样本。2014 年11 月住建部颁布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将新区示范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研究等成果纳入其中。近年来,陆续接待国内外各城市领导及专家的考察学习多达2500余人次。
同时,绿色建筑规模化建设的成果硕果累累。2015年,光明新区已有6个项目通过国家绿色建筑设计认证。截至目前,光明新区共推进139个项目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679.1万平方米。已有34个项目共319.61万平方米建筑通过国家或地方绿色建筑设计认证。其中,通过国标一星认证项目26个,二星6个,三星2个。
新区的探索成果,受到国家相关部委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群众因“获得感”对海绵城市建设也给予极大认同、理解和支持。
本帖隐藏的内容
改革不停步,攻坚再出发
新区改革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光明新区不断总结经验,将根据国家和市海绵办提出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以最高标准、最高质量,攻坚破难,努力探索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光明模式”。
新区管委会主任、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邝兵表示,新区坚持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新区绿色发展大局,不断加强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要求、任务分工、责任单位,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引入海绵城市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性强,涉及规划、园林、水利、给排水、道路等多专业协调。为提高海绵城市控制目标的可达性,争创国际一流海绵城市,新区将公开招标聘请海绵城市技术咨询顾问,构建“政府+职能部门+技术咨询顾问”的综合执行团队,全力推进试点建设。
新区将尽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配套机制覆盖,利用深圳独特
的法制优势、技术优势实现创新推动海绵城市创建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出台文件形成覆盖建设海绵城市机制、技术和资金的全面体系。
率先开展流域水系统规划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水生态敏感区,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以流域治理为理念的新时期水务工作,试点在凤凰城流域开展以水资源、水安全、水质量、水生态为目标的水系统规划与治理工作,然后在全区其他流域推广。同时,协同其他行政部门开展绿环工程、易涝区治理工程、完善管网系统建设等等相关抓手工程。
加强低影响开发建设的配套机制,完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形成以政府和社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并形成海绵城市创建的经济激励政策。针对已建区域,整体开展提升工作。推进国家水专项课题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多城联创,发挥综合效益,共同实现光明新区建成海绵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的目标。
 
香格里拉 发表于 2021-9-13 18: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康疗养生旅游、商务会议观光旅游和农业观光等旅游综合功能于一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构建成为适应旅游时尚的国家4A级精品旅游度假区,全面提升旅游发展水平。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突出生态、安全、优质、高效,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等生态农业板块。严格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境内无滥伐、滥采、滥垦、滥挖,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荒山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及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工程等重点建设工程,使XX镇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11234579 发表于 2021-9-26 10: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仕达多所感谢大师赐教
 
景明雨 发表于 2021-10-20 20: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我老秘网市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控制。但是,目前三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不理想,生态灾害还时有发生,生态问题日趋复杂化,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9粉丝

50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