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生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当下,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党的能力,推进党的事业,为实现强国梦积聚正能量。结合当前实际,深入思考在改进作风问题上“表”与“里”、“本”与“末”的辩证关系,需要着力防止四种错误倾向。
防止满足化倾向。当前作风建设成效有目共睹,发言实了、文电短了、陪同少了、排场没了,群众普遍称赞。这些变化的确可喜,但切不能就此满足。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改进作风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只是一个动员令,也是解决问题的开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改作风必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长常并举、一抓到底。我们必须看到得到群众称赞绝不是最终目标,作风建设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前一阶段解决的问题多是表象和显性的,像减少会议文电、不摆鲜花、不讲排场等,没有触动根本利益,解决起来相对容易。而且,目前的“俭、减、简”绝不是改作风的最终目的,这些动作只是为作风建设这幢大楼奠了基,根本的是做好下篇文章,将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学习提高,省下来的经费用于加强建设,省下来的精力用于抓好落实,切实达到塑好党的形象、提升党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的目的。此外,还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的要求,采取强力措施搞好整治,切实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奢树威信。
防止绝对化倾向。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偏向另一个极端。当前个别单位为了转作风取消本来正常会议文件,为了不扰乱基层取消必要的检查指导,用于搞建设的经费不花了,鼓舞军心士气的宣传不搞了,还有一些地方争相推出“史上最短会议”、“年度最短文件”,领导干部下基层自带窝头、方便面等等,转作风本身成了最终目的和应景之作,表面改了作风,实际降低了工作标准,影响了落实质量,与改进作风的根本出发点背道而驰。因此,改作风绝不等同于“该做的事不做了”,绝不等同于“降低工作标准”,绝不能以形式主义的思路和方法来推进,务必实实在在、扎扎实实。
防止表面化倾向。目前有一种倾向值得重视,一些单位和个人在公众场合能够按照转作风的要求去做,而在群众看不到、记者拍不着的地方依然我行我素,高档饭店生意冷清、私人会所生意兴旺、矿泉水瓶装高档酒等问题不断冒出来,个别官员私下或相对隐蔽场合依然戴名牌手表、抽天价香烟、吃高档大餐、坐豪华轿车,但只要进入公共场所,就会相对收敛,玩起了“捉迷藏”。这说明,改作风在不少人心中还没完全形成自觉自愿,还没有上升到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的层面,取得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逼”出来的、“曝”出来的、“吓”出来的。作风不是用来秀的,简朴也不是用来演的。这些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没有站在增强党性、推动建设和成就事业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改作风的内驱力在个别领导干部的头脑中还没有产生,即便表面上有所转变,恐怕也难以产生正能量。只有他律变为自律、外在约束转为内在自觉时,改进作风才会有强大持久的动力支撑。
防止虎头蛇尾倾向。改进作风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艰巨的工作,越往深处发展,就越可能影响单位、部门和个人的利益。“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如果只是泛泛而抓,拿不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和干劲,改作风的动力会被阻力抵消,终有可能虎头蛇尾、失信于民。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作风的改变既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会一蹴而就,由此决定了我们的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防止改进作风时出现虎头蛇尾的倾向,就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是改进作风的重中之重。从以往经验教训来看,抓作风不依靠制度很难出成效,极易出现反复。“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健全完善制度,八项规定迈开了很好的第一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为了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力促改作风的第二步、第三步应当尽快跟进,制度本身要尽可能具体、明确、客观,切实减少执行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空间。另外,要形成制度合力,不仅要考虑单项制度规定的创制,更要充分考虑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以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创设健康良好的作风环境。
看到改作风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就是让我们在改进作风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从全局、战略高度上认清成绩和差距,进一步明确作风建设的衡量标准,排除前进路上的困惑干扰,按照改作风的根本出发点推进作风建设,不松劲懈怠、不浅尝辄止、不偏离初衷,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一招一式地用心,一砖一瓦地积累,沿着正确方向扎扎实实把改进作风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作者:杜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