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国际国内] “经济学家答问录”之二:如何看待经济增速放缓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3-9-6 07: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劳动力增速回落致经济放缓 中国实际城市化率仅35%

聂丛笑

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达248009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虽然经济增速依然高于7.5%的预期目标,但悲观情绪日渐增多,各种“唱空论”也不绝于耳。

的确,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洲的债务危机不仅造成了我国外需的减少,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我国的外贸也陷入困境。另外,国外要“去杠杆化”,动员海外企业回本国发展,也导致了外资投入的相对减少。

从国内来看,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要减掉过剩的生产力,另外一方面要支持新兴产业。减掉过剩的生产力就在一定程度上减掉了GDP,而新兴产业在开始的时候是烧钱产业。从这些方面看,经济放缓似乎成为了必然。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经济增速的放缓?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经济增速的放缓呢?未来中国经济又会怎样发展?对此,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学工接受了人民网财经记者的独家采访,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做出了客观解读。

经济放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孙学工表示,经济放缓应该说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有一些是正常的合理的因素。

目前,有一些基本因素在发生变化。比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在回落,另外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也已经经历了高峰时期,还有我们的技术水平跟世界前沿技术水平的差距在缩小。这些基本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增速的放缓。

另一方面受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国际评级的世界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了一些反复,对中国的外需和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短期内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下拉作用。

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

孙学工称,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速有一定的放缓迹象,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的整体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如果以各种指标来衡量的话,就业状况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尽管增长率有所回落,但就业人数有显著的增加,大约增长33万人。另外,通胀也是保持了2.4%这样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前年预期的指标是3.5%,所以经济增速目前还处在一个非常平稳的状态。

未来中国经济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能力

孙学工认为,虽然目前经济增长率确实有所回落,但大家普遍公认的潜在增长率还比较高,至少在7%以上。未来中国经济还具备保持较长时间较快增长的能力。

具体来看,尽管现在劳动力的增长数量在减少,但是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今年大学生的数量就有600万。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数量的增长放慢的影响。经济发展要转向依靠劳动力的素质,依靠科技进步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上来,这种发展方式的基础就是要有高素质的劳动力。

另一方面,企业家会根据成本收益关系来决定是做研发还是做生产,过去人才很稀缺,人才相对运动的价格表较高,做研发和创新的成本就会很高。但目前这种相对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农民工工资的提高,企业雇佣一个大学生的成本并不高于雇佣一个农民工的成本,那么研发的成本就降低了。可以说,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也在增加。

另外,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很大。首先,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率刚过50%,但是真正能够按照城市的生活方式来生活的,能够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的城市化人可能只有35%左右,城市化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其次,在基础设施领域我们也有很大增长空间,我们的基础设施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欠缺。我们尽管经过了几轮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目前来看,机场、铁路,包括中西部地区的公路等都跟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最后,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也还没有实现完全的信息技术化,服务业供给也还有很大的缺口。所以发展阶段上来看中国经济也会保持较快增长。虽然不能像过去10%的高速增长,但是7%,8%增长条件还是具备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5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