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大学党代会报告

[复制链接]
栈桥东两站 发表于 2013-9-2 16: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特色发展  开放发展  和谐发展
为建设**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大第*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0年1月1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中国**大学(华东)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5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5年。**校区的启用,开始了学校办学的新格局;学校更名为中国**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迈出了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步伐。5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教育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创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2.38万人,其中研究生3800人。建成了覆盖全国****行业以及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系统。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建成*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精品教材、教学成果奖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都实现了突破。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竞赛中成绩优异,在国内一些重大体育赛事中创造了佳绩。进行了面向港澳台招生和自主招生试点,总体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学科实力明显增强。学校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大力强化**学科优势和特色,努力构建高水平的学科平台,促进各类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11工程”二期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三期建设开始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扎实推进。5年来,学校新增*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个博士后流动站、*个博士点、*个硕士点、*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获批为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单位,实现了理学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法学门类二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的2007至2009年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有*个学科进入前10名,其中***学科排名第*,***学科排名第*,***学科排名第*,***学科排名第*。

  科学研究再上新台阶。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和****工业、区域经济科技创新需要,强化特色,突出优势,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获批建设“****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参与建设的“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立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了评估验收,中国****集团公司先后两期对我校8个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点共建。在建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从22个增加到26个,总体构成了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功能互补的科技创新平台。5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973”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8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7项,获授权专利107项;年到位科研经费从1.08亿元增加到2.7亿元;举办学术活动2500多场次;被SCI、EI、ISTP收录学术论文1752篇。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引进、培养人才,使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结构取得了可喜的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明显改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势头。5年来,共引进和新聘专任教师46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从15%增加到40%,其中重点学科达到70%;新聘院士2人,泰山学者5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1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7个。

  合作交流逐步扩大。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交流迈出新步伐,与14个国家、地区的29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交流关系,国际间人员往来、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留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国内合作不断深化,部企、部省共建项目有效落实,理事会、董事会、基金会、校友会工作得到加强,校企、校地、校际合作交流更加广泛深入。董事单位由43个发展到54个,与32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签订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

  **校区建设稳步推进。**校区建设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5年来,青岛校区建设不断推进,办学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办学用地590亩,新增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1.8万平方米、师生活动场地3.5万平方米,在建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校区学生规模达到1.27万人。校区功能不断增强,办学效益逐渐显现,在学校拓展办学空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拓宽服务领域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加强基本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校园环境和师生员工生活条件。5年来,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有效推进,教学科研基本条件进一步改善,新投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亿元。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继续加强,办学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图书文献、馆藏资源日益丰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卓有成效,新增馆藏纸质图书45万册、电子图书78万册。对办学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师生员工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新增职工住宅26.4万平方米。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和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净资产从3亿元增加到9.5亿元。

  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根据两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了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相继完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完善了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组织形式和主要职责,推动了以尊重学者、崇尚学术为导向的学术制度建设。整合办学资源,加强了预算与收入管理,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逐步推进学校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学校企业改制,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水平得到提高。顺利完成两次中层干部换届工作,开展干部培训和作风建设,改善了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提高了干部整体素质。注重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工作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师德标兵。完善“五大支持系统”,落实“学生工作六级作业规范”,建好共青团“六大工作体系”,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加强舆论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在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了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举办**周年校庆,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加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5年,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总结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发展离不开教育部、山东省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全校党员和师生员工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离不开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几代石大人艰苦创业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此,我谨代表学校第九届党委,向为学校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

  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5年来,学校党委坚持抓好自身建设,努力成为领导学校发展、服务师生员工、维护学校稳定、促进校园和谐的核心力量,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党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发展中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强化特色,突出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特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5年来,学校注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增强优势,坚持走特色强校之路,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必须坚持产学研结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产学研结合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通过产学研结合,学校更直接有力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需要提供智力支持和教育支撑服务。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使学校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5年来,学校在不断改革中,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完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必须发扬顾全大局、团结奉献的精神,增强全校凝聚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5年来,在学校每一项工作中,特别是在两地办学的探索和实践中,全校师生员工以大局为重,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经受了各种困难和考验,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从而赢得了学校今天难得的发展局面。

  以上基本认识和经验,我们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和师生员工的期望相比,学校工作还有不小差距,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缺乏仍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学科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其他学科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办学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特别是学术文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判断形势,确定发展目标,明确主要任务。

  从外部环境来看,人才、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流动越来越快,国际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竞争的特征更加鲜明;全球能源竞争不断加剧,国家能源战略和****企业海外战略的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都对我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几年,学校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内部发展来看,当前我校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办学结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学校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课题。能否突出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能否科学统筹两校区办学,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能否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今后5年的工作非常关键,广大师生员工对此充满期待。

  面对这样的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用更开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高的要求,谋划和推进学校未来发展。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着眼于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全校师生的新期待,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发展共识,今后5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坚持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更加注重鼓励创新、繁荣学术,更加注重强化特色、突出优势,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促进和谐,为实现“建设国内著名、**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学校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是: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稳定办学规模,适度扩大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比例;完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特色,保持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领先地位,打造人才培养质量品牌。

  学科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国家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强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建设;支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使学校整体学科水平明显提高。

  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队伍结构更加优化,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海外经历的比例明显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完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明显提高,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数量明显增长。

  办学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进一步明确两校区的战略布局,做好两校区资源统筹,加快**校区建设,完成两校区办学的结构性调整。

  国内外影响力明显扩大。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深入,学术交流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更加开放,影响力明显增强。

  和谐校园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建设和谐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进一步形成全校和谐奋进的良好局面。

  经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更加突出,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有较大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

  坚持特色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树立体现学校自身特色的质量观,打造人才培养品牌;就是要强化学科特色,建设国际一流的**学科并带动其他学科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强化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不断增强办学实力。

  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以开放的视野审视发展,在开放的环境中把握发展,用开放的办法推动发展;就是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质办学资源、优秀人才和优秀的学术成果来发展自己;就是要让学生和学者在开放的环境下成长和发展,让学校在参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贡献社会、影响社会。

  坚持和谐发展,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促进校园和谐,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就是要弘扬石大精神,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校上下具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为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主要任务   

  按照上述发展目标,今后5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完善学校规划,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实施,修订完善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完成好“十一五”最后一年的各项任务,在核查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落实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学校“十二五”规划,明确学校“十二五”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要更加突出内涵建设,更加强调质量立校。

  做好“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推动教学院部任期目标任务书的落实。要完善督查考核机制,以各单位目标任务的完成,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2.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学风优良、师德高尚、富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实施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和青年骨干教师建设工程,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学习研修、开展合作研究,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依托国家、山东省等各项人才计划,从平台建设、组建团队、科研条件等方面提供支持,使他们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中尽快发挥领军作用。着眼于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科技项目,以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推进“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建设。

  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以公开招聘和竞争择优为导向选拔人才,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导向配置人才资源,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评价人才,以尊重劳动和鼓励创新为导向激励人才,努力形成人才汇集、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大力弘扬坚持真理、崇尚学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重视学术道德规范建设,正确处理好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关系,支持科学探索,鼓励学术创新,规范学术行为,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学术氛围。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努力构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产学研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的实施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育一批国家级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渠道,建立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抓好招生选拔、课程设置、研究选题、科学研究、论文答辩等主要环节,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构建以研究生导师为主,校、院、学科、导师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高度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积极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积极开展高层次培训项目,探索远程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模式,稳定学历教育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4.强化学科特色,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强学科规划,进一步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三期建设为重点,凝练学科方向,构筑学科平台,汇聚学科队伍,增强学科实力。加强学科交叉、渗透、集成,发挥优势学科的带动作用和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重视新能源相关学科建设,积极培育生物、海洋、环境、安全、材料等新兴学科,使学科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

  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推进人力和智力要素的流动和汇聚,建立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要强化政策导向,重视学科交叉、联合攻关,鼓励和支持国家重大课题的申报,在承接各类重大项目、取得具有重大影响和标志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上实现新的突破。

  继续深化产学研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地建好与企业共建的实验室、研发中心。着力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更加主动地对接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努力成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整合现有科技产业资源,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优化两校区资源配置,完成两校区办学的结构性调整

  统筹两校区关系,认真谋划两校区发展的战略布局和科学定位。按照两校区办学的基本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校区共同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任务。**校区侧重“两个中心”(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合作和学术交流中心)建设;**校区侧重“两个基地”(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教学实习和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青岛校区建设。紧紧抓住部企、部省共建我校的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重点做好融资建设学生公寓工作,按时完成**校区3年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青岛校区的办学功能,建校60周年时完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调整。

  加大办学资源统筹力度,根据学校的发展合理配置好人、财、物及信息资源,重点抓好东营校区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继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强化勤俭办学、注重效益的观念,注重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杜绝浪费,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6.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立足**、走向世界,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增强师生的国际化意识。适应我国****企业海外战略需求,不断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增强前瞻性和主动性,走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开放式办学道路。

  以学院为主体,强化教授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整体水平。努力与一批名校、名企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者交流、学生互换。加大公派留学生工作力度,积极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创造更好条件,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开展合作研究。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合作办学。

  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充分发挥青岛校区的办学优势,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留学生生源,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加大学位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力度。

  7.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和运行效率

  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管理机制,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

  加强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作用。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制度体系,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切实发挥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组织在民主管理、决策咨询中的重要作用。

  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完善资金、资产、招标、审计等各项工作机制,促进学校的高效运行。提升服务支撑体系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实验室、图书文献、网络信息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和优化校园环境。深化后勤改革,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促进学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断增强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使学校产业在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凝练学校的精神和特色,弘扬优良校风和学风,并结合时代要求推进文化创新,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和人文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使石大精神和传统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

  落实以人为本,把关注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认真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努力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问题。既要做好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培育、引进和服务工作,又要更加关心困难群众和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努力营造互相关爱的温馨氛围。

  坚持依法治校,强化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把安全稳定作为校园和谐的重要前提,把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责任制,积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大学校园。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同志们,今后5年,我们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要顺利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实干、进取的校园氛围,形成推动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合力。

  1.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够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始终跟上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要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支部生活等多种形式为载体,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积极实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校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要把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切实提高全校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要通过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党员干部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开放的办法拓展发展途径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健全教学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共谋发展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强化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团结共事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和学校事业中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任用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干部培养培训力度,重视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务实创新、勤政廉洁、精干高效的高素质管理团队。  

  3.加强基层党组织与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学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加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各二级党委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生机和活力,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重要决策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切实发挥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基层党支部要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切实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支部带头人队伍,使基层党支部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要强化党建育人的工作理念,重点做好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党员发展工作,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4.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是新形势下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丰富党内民主形式,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广泛凝聚全校党员的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全委会对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作用。坚持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接受全委会的监督。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的意识,拓宽党员服务师生的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坚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学校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为师生员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推进校务、院务公开,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6.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着力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各级党组织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要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大力弘扬“惟真惟实”的校训、“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重视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坚定理想信念、忠诚教育事业、立足岗位育人,以优良的师德师风教育和影响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大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学术、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细致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加强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引导和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身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项事业中,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7.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着力凝聚全校力量

  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是学校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民主党派抓好自身建设,注重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知识分子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支持教代会依法履行职能,重视代表提案的办理和落实工作。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支持他们按照相关规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落实离退休职工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使他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关心支持校友的成长和发展,切实做好海内外校友的联络沟通工作,充分发挥校友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建设**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盼,也是全体*大人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发有为,只争朝夕,为建设**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