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是保证统计分析报告质量的关键要素。一篇分析报告,若要做到议论严密精辟、观点归纳到位、叙述粗细有度、描述准确真切、解析规范易懂、行文严谨规范,就一定要提高表达质量,以下四个方面建议您用心把握。
# S9 w0 _4 A9 n: d9 `4 B% w0 g9 Q" A" c+ O, \
把话语“说通” : H2 v+ U) Y" h' q0 G" \! Y
! M; C2 U- Y8 m! w, ~6 k# ~ 技法提示1:科学断句,把握节奏。通达顺畅是文字表达质量的起码要求,因为文字通畅会增加分析文稿的可读性,避免视觉疲劳,阅感生厌。欲使文稿通畅,首先要组织科学的句式:把握断句频率,避免句式过长。句式过长会使语句失去节奏感,混沌拖沓,降低读者的阅读欲望,繁乱的文字还会影响既定信息的传递质量。在组织文字时,可以用标点或调整词序等方法控制句子的长度。 9 B1 } E+ k* [
例1:工资性收入约占居民家庭总收入比重的七成。 $ M% v8 I% E! ~3 G) X
“比重的七成”语法不严谨。建议修改为:工资性收入约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七成。或,工资性收入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接近七成。
3 ^. m5 e( p7 R0 R9 x7 L, H) Y 例2:现代农村居民的经济观念日益增强,创收的目光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传统农业。
8 q) y$ S) T6 T# z 此处用“增强”修饰“观念”不妥;“传统农业”前加“以往的”有画蛇添足之痕;“经济观念”也有不当之感。建议修改为:现代农民的创收观念正在转变,创收目光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
. |3 a% I( ]: @: J- \: o 例3:××指标增速达××%,高于全区××指标增长××个百分点。
/ x1 ~5 c9 Q8 T4 L( D! K( A 语法不通,意涵不清。建议修改为:××指标增速达××%,比全区××指标的增幅高出××个百分点。
- [. n# t+ O9 x( N( L9 D 技法提示2:规范语法,“说通”语句。规范语法是让文句通顺和“可读”的前提,如果语法不通,不仅使分析文字的通畅度下降,还会使分析意涵的传递质量打折,语义频生歧义。作为统计分析报告的加工者,语法规范应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和岗位技能。
: ?7 |$ x. I% q0 x- o9 h
@% x4 E* v l% M0 h3 y7 P7 G* \ 把意涵“述准”
4 G9 k% h0 o" [+ r2 s' d/ F5 T3 f, P$ x/ G
例4: 经济危机直接冲击了我镇第二、三产业。所以我认为,大气候客观因素咱们左右不了,但是,主观能动性在咱们手中是可以自己把握的。 , q5 \6 u+ c4 e' q0 H. {% F# c/ t% T
技法提示1:规范称谓,杜绝“口语”。统计分析报告是规范的机关“工作文档”,不是演讲稿、更不是文学作品。如果称谓不规范,语气不得法,不仅使分析文稿的“格式”规范打折,还会使读者看不清楚单位符号。因此,出现在分析文稿中的单位、地区、人物、事件等称谓一定要规范表述,不要用简称、外号、俗称等,单位或地区也不要用“我镇、我老秘网区”等表述方式。另外,要杜绝“口语”化表达(引用当事人“原话”除外),如上例中的“咱们”“我认为”。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机构”(统计局、调查队、统计所)的工作产品,不是个人观点的口头陈述。 ; x! o4 u% U! F. f
例5:××年底,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也就是消费中买吃的比重,由××年的46.4%降到37.9%,下降了8.5 %。 / l K" B1 {, A8 r: x+ m6 ?* D
技法提示2:“概念”规范,“技术”严谨。用统计专业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技术加工,是统计分析报告的本质特征。在用文字语言表达加工结果的时候,必然要涉及统计概念的解读,“技术”信息的表达。在表达文字中,一定要注意规范解读,严谨措辞,避免语生歧义,让读者云里雾里,或理解走偏。在上例当中统计概念有错误,两个时期动态相对数比较,其差异应用“百分点”表示,而不能用“百分数”表示。“46.4%降到37.9%”,是下降了8.5个百分点,而不是“下降了8.5 %”。 5 Z2 }* J9 D# i+ Y9 @# v
例6:据大样本调查,××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 @7 ]' D- e/ ~% G0 y Y 技法提示3:业内用语,通俗解读。统计分析报告作为工作产品,提供对象是多元范围的,既有领导层面,也有社会读者。请您切记:分析报告不是“业内流通产品”,大量的读者在业外。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把大量的“业内用语”夹杂在分析文字当中,会使分析意涵的清晰度降低,让读者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如上例,“大样本”是什么意思?业外读者可否理解?建议您在组织“业内文字”时,尽量不用简称,或用“括号”加注说明、附录补充说明,使分析意涵清晰易懂。
; ?5 |1 `- s8 p2 @8 I 此外,从表达效果和质量的角度,建议您在撰写分析报告时,要对加工过程的文字进行筛滤和缩略,特别是抽象的公式和演算过程不可照搬。一般用“(计算过程略)”就可以了,因为分析报告的初衷,是展示分析观点,叙说分析结论。还要注意,统计数据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特有素材,对数据信息进行量化表述是统计分析报告特有的语言,在组织这些语言的时候,要务求精准的表达效果。
# n' R/ j+ A& g Q6 H" a' T5 x5 H' Z+ g
8 v1 D/ ~: {$ V4 _ 把词句“炼精”
! X; L+ }: e& \# {2 w
5 s( S6 Y; F5 S! y0 L# K 例7:全区工业无论在价值量和实物量均出现发展形势看好的可喜势头。
" b( K4 t" b+ x$ y “发展形势看好”与“可喜势头”语义重叠。建议修改为:全区工业在价值量和实物量,均出现可喜的发展势头。
; r I0 T! T' x4 B0 f 例8: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仍停留在原来的老样子上,使产品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些新发展的企业已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 i4 R( b* V$ M
用词不精、语义叠赘。建议修改为:有的企业产品仍停留在老样子上,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这些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0 U7 j6 o, m/ J+ L5 }- B# B j 技法提示:精炼文字,避免冗赘。分析报告要讲求可读性,就一定要注意文字的简约性。如果文字拖沓,势必会增加用户阅读的疲劳感、厌顿感。读者不愿看、或看不下去了,分析选题再好,数据加工再到位,也不会实现应有的使用价值。建议您在谴词造句时,一定要剔除重复、堆砌、赘余的文字。 , w, s6 ]; K" u: d! \3 d- w% s
3 V6 X% W7 O9 ]) a4 Q6 D 把语意“写活” - Z8 w" R$ t* w( `( b
& B9 Q4 D4 S1 ~ N4 T' |& g
/ r1 M0 w' N" g) r8 _- T
8 d3 i- C/ P- R: R
% ]: `. J# J7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