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原本是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的有效工作途径和方法,与“四风”应该是冰炭难容、格格不入的。但近些年来,人们却发觉一些调查研究遭受到形式主义的侵蚀,沾染上了形式主义的坏毛病,不同程度地存在“调研走过场、讲话唱高腔、语言翻新样”等现象,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越走越近。调查研究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作秀,这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 B% z! B" ]" i
少数人“拍脑袋”想当然。有的时候,不是在决策之前做深入细致的调研,没有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反映,仅依据少数“精英”的主意,便草率地作出某项决定,以致在执行中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比如有人说,长假期间免收小车过路费,可以带动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地方经济收入。乍一听起来很有道理,也就没多加考虑,稍做一番象征性的小范围调研之后,便匆忙把通知一发,造成的后果是“小车一起上路、大车跟着拥堵、车水马龙无尽头、高速路成了停车场”,好心换来的是一片抱怨声。对于这种类似的做法,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曾经提出过尖锐批评,“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在工作中,我们当不得这样的“蠢人”。! B, k. v O7 b0 C3 u5 T
顺从上级领导的意图。不经意间,有人会把调查研究当作对上级领导某种意图的诠释和论证,“只唯上,不唯实”,凭着虔诚,盲目顺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明知上级的思考并不缜密周全,观点也未必成熟,但还是竭力在调研中迎合上级的要求。如前些年有的上级领导认为某个产业项目具有发展前景,应该抢抓时机、大干快上,于是乎在调研中,领导意图先入为主,只着眼项目的可行性一面,没有把不可行性的另一面摸深摸透,导致领导决策出现偏差,结果是项目上马、产能过剩、市场冷落。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严厉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毛泽东的这段话可谓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很有分量。% G$ j3 F# E g) X1 x
身子不能沉下去。调研的根本要求是要沉下身子“接地气”,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反观当今一些调研的通行做法,是事先踩点、设计路线、确定方案,然后按部就班地“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座谈会上谈一谈”。兴师动众,浮光掠影,走平坦的路,看亮丽的点,听顺耳的话,如此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的调研,不仅不能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强烈反感。毛泽东指出,“从不肯伸只脚到社会群众中去调查调查”,“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这里连用三个“一定”对形式主义的调查进行否定,提醒着调查研究一定要“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不久,带头深入贫困地区做调查研究,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语重心长地说,调研就是要“看一些最偏僻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到边远地方去,同群众聚一聚,见见面,聊聊天,有什么不好?”句句透露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 1 g" B1 f. U' k* u( J- K. o! t 按照固定程式座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提出,调查会要开成讨论式,不能“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和方法”,与调查内容相关的人员都可以参加。他还说:“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然而,反观现在的一些调研座谈会,一般都是严格按照议程进行,会场经过布置,人员经过筛选,甲方主官汇报工作,乙方领导肯定经验,相关同志补充成绩,其他人员简单提问。看起来座谈会开得紧凑有序、热热闹闹,气氛也是何其浓烈,可是将座谈会的内容概括起来,无非又是“领导重视、部门努力、单位配合、群众支持、成效显著、面临挑战”那干巴巴的几条。座谈会既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又没有讨论互动的热烈场面,缺乏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对于这种缺少民主氛围的调研座谈会,要么是听其一面,要么是流于形式,很难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和“正确的结论”。& V. ^/ f& }+ z) t8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