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是文字秘书的重要职能之一。我所在的中原油田局长(总经理)办公室,承担着企业主要领导的讲话、汇报和经验介绍等重要文稿的撰写工作,以文辅政的任务十分繁重。踏上笔耕生涯十年来,我对“爬格子”的酸甜苦辣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如何“写材料”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o0 u2 n- G, I# X$ L0 v2 _! u
5 F. E, ^- G3 i* V' l$ Q 勤于“学”! U) O) @1 i) k0 ^" _, q
% b' ]: C( d* S! b7 W L! v# i6 i
从事文字工作,我感到要始终怀着对知识的恐慌感、危机感和饥渴感,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把学习作为工作中的一部分、生活中的一部分、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不断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
7 r2 w; q h4 z' p0 ]2 z- }: q$ \7 |" P& r! j
一是在调查研究中学。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写好材料的基础。作为文字秘书,光坐在办公室看资料、写材料,闭门造车想当然是不行的。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有味道,看别人筛过的信息容易失真,凭想象杜撰情况更是失职。在调查研究中吸取营养。注重学习一线职工生动、鲜活的语言,把他们的口头语、地方话记录下来,着力形成明快、质朴的表达风格,使材料富有“乡土气息”:注重学习生产干部简短、有力的语言,把他们的常用词、关键词记录下来,着力形成务实、高效的写作风格,使材料富有“现场气氛”:注重学习技术人员严谨、规范的语言,把他们的专业名词、岗位术语记录下来,着力形成精确、周密的文章风格,使材料富有“技术含量”。几年来,在“走出去”、“走下去”开展调研时,我先后记下职工群众、各级领导的好词好句1000多条,每当搜肠刮肚、难得一字时,翻开查看,总能带来很多启发。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差距。向基层职工虚心请教、不懂就问,查找自身存在的“短板”,加强针对性学习。几年来,系统学习了采油、地质、石油工程、法律、财会等知识,为增强岗位技能、提高写作水平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储备。在调查研究中服务决策。坚持把搞好调研与发现问题相结合,与职工期盼相结合,与提炼经验相结合,围绕油田重点工作,总结提炼有内涵、有价值的典型材料。近年来,在干中学、学中干,先后参与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在中国石化会议和报刊交流发表,得到了领导肯定和广泛好评。
, |1 U& ?! q9 W1 S
1 n& C' A4 }% C6 [( \: T9 ~# Q 二是在资料积累中学。积累的过程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常讲“厚积薄发”,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要善于当“收藏家”,脑子里装的东西越多,肚子里的货越多,下笔才会“如有神”。搞好网络文章的收集学习。坚持每天上网,浏览《人民日报》《求是》《河南日报》《中国石化报》《中国石油报》等网络版,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能源战略发展等情况的同时,及时收集有特点、有价值、有启示的文章,分门别类建立了勘探开发、市场开拓、社区服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26个电子文件夹,收集老秘网各类文章1600多篇,形成了查找准确化、利用便捷化的个人资料库、信息库。搞好精品讲话的收集学习。认真收集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稿,收编成册后体会其精髓:及时收集卢展工等省部级领导的讲话稿,编辑成册后领会其精神:把中石化、中石油领导的讲话稿整理成册,悉心研究框架结构、主要观点和精彩句章。搞好有关数据的收集学习。收集国民经济、能源化工、勘探开发、石油工程、经营管理等6000多个数据,随时更新,随用随查,十分方便。坚持“一二三四”诀:一阅读,二标注,三思考,四温习,不少资料在企业年度工作报告、工作汇报中得到较好运用。; U0 \2 Z* I) j; q$ c$ L
2 D' M6 T, m/ }5 U
三是在交流共享中学。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我认为写材料要善于交流、懂得分享、搞好共享,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与领导交流获得点拨,与同事交流获得启发,与朋友交流获得灵感。从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到写作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等方方面面,敞开心扉、畅谈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分享的过程中共享各自积累的知识点、创新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碰”出写作灵感,“撞”出思想火花。我与办公室同事坚持每天记一个好词、一条好句,每周记一个好段、一篇好文,及时交流、互动共享,并通过电脑发给对方,随时翻看、强化记忆,熟记了30多种典型段式和600多个好词好句,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4 g3 |# ?# I5 y% ^( Q6 S
0 O e4 v9 ]9 q( n- v 善于“悟”
- W1 s6 v% @1 b. \% _. k) u9 r" i6 n9 z
写材料要有悟性,悟性不是天生的。我认为悟性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境界,非偶然得之,非一日之功。悟性来自细致入微的观察,来自持之以恒的学习,来自专心致志的思考,来自科学有益的总结,特别是要提高学习思辨的本领。“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文章要有思想,首先写文章的人要有思想。作为文秘人员要把学习和思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学习中思辨,在思辨中学习,在学习和思辨的循环往复中获得感悟、启迪心智、增长智慧、拓展视野,形成独到的思考习惯,提高哲学的思想水平,努力在材料上达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
* e4 _& j- y7 Z& J. e0 C
- }- F+ V7 D& B' p% n 好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是“悟”出来的,写材料要先悟思路。那么,思路从哪里来呢,我感到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宏观形势里找方向。善于分析判断形势,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把握事物发展的宏观走向,把深层次问题找出来,把最本质的东西抓住。二是从上级文件内找重点。在做好上级“规定动作”的前提下,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不画地为牢、不照猫画虎,活写、写活“自选动作”。三是从实际工作中找亮点。写任何材料,都离不开本单位的具体实践,要在实际工作中找优点、挖特点,抓住独到之处。四是在表达形式上找特点。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别人“三段式”,我也“三段式”:更不能别人咋写,我也咋写。“水无常形,文无常式”。要敢于在格式上、段式上、句式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尽可能与别人写的不一样,与自己过去写的不一样,避免“千文一面”的现象,力求每篇文章都有新意、都有创意。特别是在起草大材料前,最好把文秘、管理、技术等相关人员组织起来“吹思路”,“一起吹”的过程就是“共同悟”的过程,悟上级精神、悟领导意图、悟文章结构、悟大小标题,给材料定好调子、找准主线,避免走弯路、“翻烧饼”。
% L8 v( U& `1 r; S" F* r1 [0 o( ~6 m& K; V. G# L7 y- x
巧于“借”! O+ b; B4 F) k
& Z7 ^* x2 V/ n. \2 E& @1 G8 I( Z' ]) w 我们提倡独立思考,但也要倡导开放思维,写材料要想广开思路,常借它山之石,巧用他人之语,搞好消化吸收和转化利用。要多读书,从书上“借”:要多看报,从报上“借”:要多上网,从网上“借”:要多参会,从会上“借”:要多交流,从兄弟单位“借”。通过“借”,启发思路,借鉴好做法、好提法、好段式或好字眼,为材料增光添彩。记得在基层当秘书时,单位在油田工人技术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要在表彰大会上做典型发言,我采用了把工厂当学校、把岗位当课堂、把工作当作业、把奖金当助学金的“他人骨架”,充进“自身血肉”。发言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职工的好评。这一提法,就是在平时学习中从报刊上借鉴演化而来的。
_& r+ s5 r, s. d7 _8 H* t0 j3 V5 g$ R$ o: I3 V& D- W/ L1 ]$ r
精于“改”& r2 I8 f. E4 P. I0 [
0 Q# J8 L) V) C" b6 g% K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越改越精。材料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文秘人员应该摈弃“文人相轻”的陋习,不能一味地强调“瓜是自个的甜”,自己写的东西别人不能动一处、不能改一字,要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如何改材料,我认为可以从三个环节入手。一是自己改。初稿完成后,首先自己要逐字逐句地认真修改,删除空话、套话,改掉错字、别字,勇于“割舍”、“瘦身”。如果时间冤余,最好先放一放,隔一夜、过一天,再静下心来字斟句酌、细读细改,直到自己满意。二是换位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起草人很难看出自己材料中的不足、缺陷、差错,撰稿人修改后最好再交由他人修改,请他人斧正,虚心听取意见,认真修改文稿。三是集体改。建立材料评析制度,对重要材料的修改过程进行评析,使起草人既知道改了什么,又知道为什么这样改。推行“一稿双核”、“集体审稿”制度,对重要文稿挑选业务骨干组成审核小组,一人模拟领导有声阅读,其余做听众,及时发现绕口句子和技术性差错,逐字逐句集体推敲修改,确保文稿质量。改稿的过程也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要通过反反复复地润色、推敲、调整、补充、完善,“千锤百炼才出炉”,把文字改得更精准,把语句改得更精练,把文章改得更精美,努力使每一篇材料都成为精品。+ n5 J- E7 ~" C; w* K+ j. R
& M" `* ?* M5 j! w+ @$ O
甘于“熬”/ x( G& e8 i7 `1 U g2 i
; n- J. q+ S, m' }7 w3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