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做文字的,不过是比较死板的文字,比学术论文还要死板——公文,机关文字。
' j8 p7 j( }5 p s* q$ t3 U% R+ G/ R* t7 W
说实在的,一直以来还自诩靠文字来混饭吃的:)ps:当然现在也是哦。记得有一次还大言不惭地对一位领导关于自己的文字能力的问题的时候一脸自信和自然的蹦出来的就是这句话:), Q) G4 O9 C" G0 O! @1 J4 Q
4 d7 i7 G& N+ j4 m; G: Z
现在想想,有些后怕:这不是没有理由的——5月开始的工作报告,最开始的初稿,作为不是行家的我来看,都觉得是惨不忍睹,没有想到的是,N多稿之后的现在,或者说就要在印刷稿面世之前的现在,看起来却觉得稿子是那么的精品,虽然依然有那么一点点地瑕疵——这说明了什么了呢?什么东西都架不住坚持:去年的某一天,领导见我的第一句话说,我们做的文字要精于修改,要精雕细作,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就是不下28遍不出手。后来,每一个稿子就算是没有28遍,也不会少于10遍的修改。修改到自己都觉得机械。然后就是到了这种机械乃至是一种麻木的状态的时候,稿子就可以出手了,而且也看着很顺眼,甚至觉得还挺好的。
! C: [& S' g, t) h* W- I
, ]- F) q3 c% |; l1 t& s/ S9 a* _ 但是现在回身过来想想,真的是觉得比较的害怕:修改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有修改甚至是无休止的修改才能够做到拿得出手的程度的话,这应该来讲算是一种绝大的惨况了:那种曾经的一气呵成还有畅快淋漓的感觉呢?那种对文字自诩的自信呢?2 k4 ? x0 [6 `! [1 `! t
, h- l. v$ `7 ~1 V9 x 常言道:一种行为持续20天不变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文字也是一种行为,把玩文字,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