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社会生活,尤其是机关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总结、审计报告还是审计信息,都与每一位审计干部日常工作息息相关。一篇好的材料,可以让人。简言之,如果说我们的审计工作是一颗颗散落的美丽的珍珠,那么材料就是捡起这些珍珠,把它们细细打磨并且串起来,使之发出耀眼的光芒。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写材料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D' J2 X3 ~. o# h8 M
. x+ ]) t+ h, K$ ], W: Q% H% V, t
一要主题明确。什么是主题?主题是一篇材料的坐标和灵魂。我们写材料,下笔之前,一定要仔细思考,紧扣文章的立意。所谓“题好一半文”。题目选的好、立意高,质量就有保证。好的主题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r k x% u( {6 `2 i" p+ Y: c
; G* ? x; B; D* k ?3 |
一要鲜明。材料应该确立一个鲜明的主题,并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论述,统率全文,并且通过这个主题,准确无误地告诉读者: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认为该怎么办。只有目的明确,构思才能清晰,写出的东西才有魂。比如说:多年来,中央出台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基本上每年都会突出一个核心主题:2008年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是农民增收,今年是农业科技创新。这样的立意紧扣“三农“形势,突出工作重点,出台政策才能有的放矢,否则,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想说,结果肯定是别人什么都记不住,等于什么都没说。再举个例子,今年是“人才造就工程”,在今年的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中,不知道大家留意没有,刘战平厅长报告的第三部分,花了大段的篇幅去讲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最后,他说:“我们在重点推进人才造就工程,大力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统筹兼顾其他重点工作。一是审计文化建设;二是审计质量;三是审计信息化;四是审计理论研究”,之所以突出“人才造就工程”,其他四项工作一句带过,也是为了主题更加突出。
( U7 Z: R, \3 c+ x2 z( O4 l
' H: ^! [ C- n( X" ?8 e, f- W4 y 二要精准。设计师在设计一个产品时,一定会做一个市场调查,了解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有哪些流行的元素,如果一味闭门造车的话,他的产品就可能不畅销或者不被市场认可。我们写材料也一样,如果不了解上级的兴奋点,不把握领导的需求点,不瞄准社会的聚集点,选题只会是“空”对“空”。因此,要做到“三盯”,即盯紧上头,围绕上级领导的思路和关注的重点选题;盯实下头,围绕现实生活实际,特别是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选题;盯住形势,围绕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选题。此外,还要注意时效性的问题。这一点体现在我们的信息上,特别明显。如果围绕热点、焦点和领导的关注点撰写信息,即使有时信息粗糙一点,都会引起领导重视;可是一旦错过那个节点,同样一篇信息,可能就会成为“昨日黄花”。+ y8 F- T( }- V6 ` T
" k$ Y5 M/ q. }0 |) Z
三要创新。有句成语叫“拾人牙慧”。是说东晋时候,有一个名叫殷浩的人,很有学问,他爱好《老子》、《易经》,并能引经据典谈得头头是道,他有个外甥,姓韩,名康伯,非常聪明,也善于谈吐,殷浩很喜欢他,但是有一次,殷浩见他正在对别人发表言论,仔细一听,康伯所讲的,完全是抄袭自己的片言只语,套用自己说过的话,没有他个人的创见,却露出自鸣得意的样子,很不高兴,说:“康伯连我牙齿后面的污垢还没有得到,就自以为了不起,真不应该。”我们写材料也是这样,尽量做到有新意,有特点,特别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尽管有些材料的话题是老生常谈,但这些话题不同时期总会有些新的情况、新的变化,如环境发生变化、政策规定发生变化、上级作出新指示等。因此,我们在起草文稿时,要紧紧抓住这些变化的情况。只要和实际紧密结合,就会有用不完的素材、写不完的“新话”。如我们的审计工作,早些时候,李金华审计长提出“看门狗”的说法,刘家义审计长上任之后,提出“免疫系统”功能,现在又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我们在写材料时,能够紧跟这些理论,那么材料就会有新鲜之感。当然,我们还可以在视角变换上求新。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可以不同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而且有利于引出新的思路。如,转变作风抓落实的问题是各种文稿经常会提及的,这个问题可以变换不同的角度来写。从抓落实的要求来写,可以讲这样几层:要端正思想;要振奋精神;要转变作风;要改进方法;从抓落实的方法来写,可以讲这样几层,要扑下身子抓落实;要突出重点抓落实;要盯着问题抓落实。从解决抓落实存在的问题上讲,还可以讲这样几层:解决作风飘浮的问题;解决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阳奉阴违的问题等等。
( C" w2 B M9 F( D( V6 f* C5 e7 Q" [- [. W! Y
四要对路。材料是写给大家看的,听众或阅读者是否接受、看了是否有益、反映和评价如何,是一篇材料是否成功的标志。因此,在起草材料时,必须搞清楚这个材料给谁看,阅读者最想通过这个材料了解什么,从而找到最佳结合点。材料有很多种,有总结、有汇报、有交流材料、有信息,还有领导讲话、宣传稿件,等等,每种老秘网材料都有不同的写作方法,要注意区分。比如,总结材料要全面,交流材料要有特色,宣传稿件要相对注意文采。可以一稿多用,但肯定不会是一稿通用,就是说,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同一件事,但针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受众,应该区别对待。从前有个资深的记者曾经对我说过,如果你的稿件想发表,就要研究你投稿的报纸和编辑,只有对他们的路,入他们的眼,稿件才有中稿的可能。因此,还要对受众的路。同样的问题,对机关干部讲与对公众讲,对专家学者讲与对实际工作者讲,对不同行业、不同职场的人讲,不论讲话的角度、讲话的重点、语言表达方式,都应有所区别,要了解,反映和符合受众的需求,写出的材料才能受欢迎。/ h$ n; e% B- V3 j2 A, j1 @% J! o
% P4 k5 X3 t' o$ f2 n) ] 二要选材得当。主题确定以后,就需要紧紧围绕主题来选材。我们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搜集情况、占有资料。应该如何选材,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I- ?* H, F! d) \. D
7 y; H' \" a' |8 Y
一是选材的范围。常有三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有关文件、领导讲话、研究成果;二是有关实际情况、工作动态和典型素材;三是类似材料的样式。
+ v/ k! j( i/ G7 C9 i3 `' u$ J; J+ E* F" c. J' b! G% s0 O6 U
二是选材的方法。可使用“纵、横、大、新”四遍梳理。“纵”是从时间上梳理,“横”是从事件上梳理,“大”是从大事上梳理,“新”是从亮点上梳理。“纵横”梳理是基础梳理,“大新”梳理是上层梳理,真正要写进材料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在选材时,要善于挖掘和发现。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是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写材料找素材也是这样,新事物需要敏锐发现,老问题需要挖掘发现;大事中发现小问题,小事中发现大价值,坏处不忘发现好,好处留心发现差;都在干的工作要发现个性特征,单个搞的工作要发现推广价值。总之,选材,贵在发掘,贵在比较,贵在俯视。- s- F3 M+ g$ p8 q x
1 l' b( H2 @$ K. j; t9 p 三是选材的重点。一般来说,凡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问题、主要任务、关键环节、工作做法、经验教训、办法措施等都是重点。具体地说,应从以下方面来把握:如果写时间跨度长、成绩比较突出的工作,。
! G/ @! j' ~$ g5 ?1 C
5 h3 ~" e# H) W* r 四要文采飞扬。古人云:“言之无文则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不会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就不会流传开来。因此,在写材料的时候,尽量简明活泼,注重文采,努力让写出的文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是语言美。公文的语言,应该追求平实、简洁、精辟、有力,要有血有肉,不能老是干巴巴的,就几个观点、几根筋。叙述事实要用平实、中性的语言,少用形容词,所用的数据、事例要真实准确,未经核实的不能使用;表达观点要用事实说话,分析判断要客观,少作理论性的论证;结论要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要从事实中概括理论,用活生生的材料阐明观点。特别是每个段落的开头、结尾和中间的衔接,尽量运用精练的概括性语言,这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思想观点、缩短文章篇幅的作用。所以在写材料时,语言大可不必“文采飞扬”,大可不必“咬文嚼字”,大可不必“引经据典”,更不可言过其实、夸大其词。材料要有妙语。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二是标题精。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材料主题的最佳提炼、最佳概括、最佳反映。好的标题让人过目不忘,坪然心动,激发起读者往下读的强烈愿望。一般来说,标题要想生动形象离不开动词,只有恰当地使用动词,才能使标题因强烈的动感而鲜活起来。三是有思想。 “水无常势,文无定法”。材料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思想和感情。我们所写的材料,不一定要有太强的理论性,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不一定要文采飞扬、词藻华丽,但一定要倾注自己的感情和观点。思想是灵魂,感情是生命。材料的思想和感情,体现在材料、事例、情况和阐述的道理之中。一篇材料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语言和风格,才能称之为上好佳作,别人读起来,才会有滋有味。作者:崔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