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工作回眸:三明激荡项目潮
——
www.smnet.com.cn 2006-09-06 08:35:01
开栏的话
在市第七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开辟“五年工作回眸”栏目,报道自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人民生活改善、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
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回眸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乘势而上,为实现三明在海西建设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汽车沿着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由北向南行驶,一路上,一个个正在建设的新村、集镇、工业小区在视线中接连闪过,就像是三明经济乐谱上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快速而激越,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项目带动”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正改变着这座城市。当然,改变的还有我们的生活,200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392.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5%,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5位;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530.67亿元,超过1952年至2000年的投资总和,年均增长23.4%。这当中,“项目带动”功不可没。“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增强了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以项目带动检验工作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导向和氛围,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项目带动,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展示魅力,成为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重点项目———撑起发展大骨架
回眸“十五”:全市共安排重点项目193个,总投资819.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9.63亿元,集中力量建成了113个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
这些数字说明,“十五”期间,是我市自改革开放以来重点建设成就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个时期,大项目多,省级项目多,是我市“十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市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14个,总投资778.89亿元,分别占市级重点项目比重的59.1%和95.0%。有6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盘子,完成投资186.89亿元,占全市重点建设投资比重的74.9%,并有34个项目建成投产,成为我市重点建设的主力军。
2001年至2005年,我市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有56个先后建成投产,有32个项目正在建设,有26个项目正在突破前期工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8公里,改建和新建国、省道公路597公里,改造并硬化农村公路3600公里。72.4%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永(安)武(平)、永(安)宁(化)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京福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尤溪街面水电站以及沙溪、金溪流域梯级电站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打通区域辐射通道,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和周边地区的发展;沙县金沙园、宁化城南工业园等园区项目的建设,为引进工业项目入园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三钢中厚板生产线改建、三钢高速线材生产线、三化合成氨原料煤本省化节能改造项目、明溪南方生物紫杉醇提纯产业化等项目的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项目带动效应;向莆铁路、沙县民用机场、永武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的突破,将为改善我市“十一五”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五”期间,我市在城建环保方面共实施项目16个,总投资25.84亿元,完成投资10.96亿元。三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三明西江滨路改造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同时,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气象、水文工作不断加强,防灾救灾减灾体系日渐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县两级政务网建成,全市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话。200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2.1%,比2000年提高3.5个百分点,市区、沙县一体化概念性规划完成,县城、县域次中心和村镇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生产性项目———集聚裂变求突破
在市发改委,记者了解到:“十五”期间我市主要是围绕提高两个比重,其一最重要的比重就是提高工业项目在市级重点项目上的比重,同时考虑如何延伸它的产业链,如何形成产业集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翻开三明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简介,记者看到,“十五”期间,我市生产性项目多,193个项目中共安排生产性项目105个,占项目总数的54.4%,其中,工业项目有84个,占项目总数的43.5%;项目转化多,全部项目中投产和在建的项目有158个,转化率达81.9%。
三钢高速线材生产线是“十五”第一年我市新开工的6个市重中之重工业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3亿5千万元,这条生产线最高速度每秒可出材110米,是国内一流的生产线,由于设计定位较高,这条生产线还适合金属制品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目前已完成了中、高碳钢系列、升级螺纹钢系列、铆螺钢系列产品等的开发。
“十五”期间,我市在开展项目年活动中,着重对生产性项目进行突破,围绕三大产业集群,提高生产性项目占整体项目的比重,2001至2005年间的每一年,我市都有生产性项目投产,成为经济工作中的亮点。一些项目的纷纷投产产生了“集聚”和“裂变”的双重效应。
在永安,建成了尼葛、贡川水东、曹远大兴等功能完备的大型纺织工业区,目前,该市已有纺织企业91家,初步形成短纤-纺纱-织造-染整以及部分服装成品的纺织产业链,产业集群端倪初现。
总投资达5亿6千多万元的大亚木业刨花板项目是2005年新闪现的一个生产性大项目。这一项目以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商品林等资源为原料,年产45万立方米刨花板,是一个节约型、环保型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吸引许多下游产品深加工企业前来投资。
2005年是“十五”最后一年,也是我市重点项目最多、最集中的一年。除年度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外,又有14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开工,总投资额达50亿8千万元。三钢中厚板、明光新型材料、青纸高强箱板纸改造、永安中联纺织化纤布等一批生产型、税源型大项目的正在实施,形成了又一批新的增长点。
园区建设———打造创业“聚宝盆”
工业园区是项目的聚集地。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中,我市积极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和项目推介机制,做好项目的开发及转化落地工作,加快市县各级工业区建设,把园区作为引进项目的重要载体,引导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园区落户。截至2005年底,我市8个省级园区已开发土地2万多亩,入园企业近400家,完成投资40多亿元。
金沙园、尼葛园的建设为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通过前期的大投入,这两个园区配套日趋完善。一批新的工业园区也奋起直追,宁化华侨工业园区、将乐北郊工业园区、尤溪埔头工业区、泰宁丰元工业园区和梅列瑞云工业园、三元工业开发区等园区也依据当地实际,做好规划实施、园区定位。
梅列区抓紧瑞云工业园和小蕉工业区、高源工业区、碧湖工业区、洋溪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先后投资近亿元进行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6500万元平整工业用地近1450亩。区里还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无偿为企业办理审批、规划等各项手续,出台了财政扶持、优价供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在园区绿化、卫生、治安、交通、生活等方面为业主和员工提供优质服务。仅瑞云工业园区就有工业项目达到51个,总投资达到4.7亿元,其中投资上千万元的有23个。
2005年,福建育恩堂食品保健有限公司、三明高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的项目纷纷在尤溪埔头工业园区开工,总投资达1.2亿元。截至去年底,这个省级工业园区已有规模以上企业50多家落户,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聚宝盆”。
项目招商———永不落幕“连台戏”
在实施项目带动中,我市着力拓宽项目建设的渠道,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使项目招商成为永不落幕的“连台戏”。
围绕国家产业导向项目,我市从本地产业发展重点和资源优势中找项目,引导市内外民间资金开发项目。通过向上争取一批,对外开放引进一批,向内挖潜、发展民营经济自建一批等多种途径,力争在全市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之势。“十五”期间新增境外投资企业22家,累计外派劳务7326人。五年累计引进区外资金72.9亿元。
借助内联外引,我市扩大了与周边经济协作区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每年举办“9·8”投洽会、5场专业招商活动、市直单位招商引资竞赛活动以及“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工作逐年发展。以“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为例,我市把“6·18”贯穿于项目带动的全过程,以“6·18”集聚要素,靠“6·18”推进创新,借“6·18”展示形象。2003年至2005年,我市三届“6·18”合同项目数、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86%的项目已动工,50%以上的项目已投产,为我市融入海峡西岸建设集聚了能量,增强了后劲。项目落地是“6·18”成效的突出体现,“6·18”项目数在市级生产性重点项目中的比重,2004年占20.6%,2005年占35%。“6·18”头两届合同对接项目动工率均为90%以上,第三届合同项目动工率已达77.7%。持续开发、滚动发展是“6·18”的重要特色,我市把“6·18”既作为过去一年项目对接的检验和展示,又作为新一轮项目对接的启动和推进,引导企业持续开发项目,组织企业接续推介项目,鼓励企业滚动建设项目。
项目战略———众人划桨开大船
项目带动战略在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改变我们的城市和生活的同时,还改变了什么?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通过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全市有关部门围绕项目协同配合,营造出以项目为纽带和中心的氛围和强烈意识,形成了围绕发展、服务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项目已形成了“流水线式”的协同配合机制,不是单枪匹马,而是整体推进,因此,我市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市、区(梅列区)共入驻“中心”部门单位50个,设立服务窗口40个、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721项,他们不仅实行网上办理,还研制开发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公章系统,已与沙县等县开通远程可视项目审批服务指挥系统,有效地减少了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投资者。
正是这种致力于建立健全“服务零障碍、低成本”的服务机制,我市还开通了为市重点项目服务的联审联办、专人跟踪的审批“高速路”,对存在的问题主动服务,及时协调,促进了全市项目活动风生水起。
如果把项目比喻为一艘船,那么,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奋斗场景。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创新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起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成立了项目策划中心,积极开展项目规划、策划工作。正是做到“胸有成竹”,我市才打出了一个又一个项目建设的漂亮仗,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生产性项目不断拓展。
据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2005年福建省投资环境监测评价报告,我市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名列全省第三,政务环境中的服务态度和廉洁奉公列全省第一。
如今,在实现新一轮的跨越中,在宛如彩虹桥的高速公路两侧,在移步换景的沙溪河两岸……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想项目、议项目、上项目、抓项目的氛围更加浓厚,以项目带动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势头正如“初日照高林”,节节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