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用了不少时间学习研究中央和部领导和厅长的几个讲话稿,记了一些笔记,反复琢磨里面的精华,琢磨他们的语言特点,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他们都在讲很精炼的大白话,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实招,整篇文章很少有“水货”。1 N% P. z! J; i+ z
2 F$ x0 ~; e6 p) @
现在,政法系统从中央政法委开始,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章。我理解,就是开解决事情的会、说管用的话、写有“干货”的文章。; C7 E/ S* h8 L9 Y
& [# J' L! f. l9 R/ t4 L5 w, Q* ] 怎么样开解决事情的会?你得抓落实、抓成效啊!只要是上级下达或自己部署了的事情,你就得落到实处,紧紧抓住不放,“顽固”到底,不见成效不松手。开会只是工作的一个手段,它不是目的。这个手段要解决干些啥、谁来干、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干成等问题,关键是弄清楚两个环节:一个是时间节点,最好精确到分秒。一个是数据标准,最好计算到小数点。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之后,下指标、定人头、包责任,以硬措施落实硬任务。9 V, @ m9 v. S" }6 C
+ Z* V# l! d) D' a* h
什么是管用的话?你得说实话、出实招,深入浅出,抓住要害找关键词。把最关键的意图用几句大白话概括出来,而不是照搬照抄一大堆废话或理论。说管用的话,说白了就是要对症下药。医生开药方,首先得摸清病情,然后依病情下方子,猛治还是缓调,自有他的道理。人家明明拉肚子,你总不能开一大包治头痛的药吧?这样能治病吗?说话也一个道理,不能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 p2 R' L; X4 M6 @
& I4 ?, z1 l; p! B& j 如何能写出有“干货”的材料呢?就是围绕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注重我们干什么或者干了什么,去提炼那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干货”就是实打实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刻意按照自己的主观去裁剪、割裂或增减客观存在,写出来的东西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说通俗了,就是尽量写实的东西,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实句子,说百分之百的实事儿。尽可能少用或者干脆不用虚句子说空话。
, f8 o, r1 h0 N/ X4 [$ X" g3 m; t r! t* W3 j1 ^. K
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你靠什么写“干货”?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