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勤为农民写文章,善帮领导出主意———学写农村调查报告的几点体会(转载)

[复制链接]
仙道 发表于 2013-4-10 10: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本帖最后由 仙道 于 2013-4-22 12:00 编辑
) X' i. ]& F! ?, Z
- w3 d1 i, b2 u$ w      这篇文章曾在《秘书工作》2006年第1期发表,观点新颖深刻,语言生动鲜活,对我们如何写调研报告、课题、教案以及其他文字材料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文中“抓问题——看准两点,连成一线”和“搞调查——烧熟六菜,熬好一汤”这两个部分是精华,作者介绍了他如何选择切入选题和如何搜集材料的过程大大开拓了我的思路。奇文共赏析,与同志们共同学习。
& R+ C) ~0 ?( O3 T0 c9 Q2 V3 J 5 y: G7 I9 ?$ K2 J! }( I
    可能是因为近一段时间,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对我写的农村调查报告批示较多(16个月内批示8次),加之有些媒体朋友跟着一热闹,一些兄弟县市包括外省办公室系统的领导同行和有些“三农”问题的学者学生便陆陆续续“来信来访”。我不好推辞,又不好接待,写了个稿子,既作交流,更想求教。
0 s# i" L* n4 C) @
+ c+ S0 I- j# s' V; C5 g' x# u8 y    说来惭愧,我虽然有了一小把年纪,但在办公室系统还是一个“新兵旦子”。去年3月18日,我从《监利报》总编辑位置上调到县委政研室任副主任,屁股冒坐热,县委又安排我搞中心工作。5月上旬,县委重新组建税费改革领导小组,要我兼任办公室主任;9月份,县委开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又安排我再兼任延包办主任,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从各单位抽调的正副局级干部二十来人),两辆小车,每天的工作就是下乡、进村、入户,指导、检查、督促。要求一周一碰头,向分管领导汇报,一月一小结,向县委书记县长汇报。一个月下来,我跑了上十个乡镇,跑了几十个村,调查了上百个农户,砖头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得“满栋打”。我寻思这是个机会,难得的机会,哪一个专家学者、哪一个领导和办公室的同志能够像我这样有专车有专门时间天天跟乡村干部跟老百姓直接打交道?这个机会让我获得一笔很大的财富,那么多的农村故事,鲜嫩得如早晨闪着露水的麦苗儿,丰富得如秋天禾场的谷把子,到哪里出钱买得到?这笔财富不能闲置和浪费,闲置可惜,浪费可耻,应该利用,并且可以开发利用。于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我给自己订了一个计划,每天有访必记,每周双休整理,每月围绕一个问题调查并完成一篇调查报告。5 _! n0 w; Q. \+ G; a
. Y% S: P6 {; I
    毛主席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我把我的调查一开始便定位在“从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寻找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上。我调查的方法是:从税费改革后出现的问题入手,比较深入地沉下去调查,或者比较广泛地开调查会,这两种方法也是从毛主席那儿学来的(毛泽东选集《农村调查》序言和跋),去寻找基层干部群众首创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辅之以个人思考。- P  b# G) P* p/ S+ {" f( h

! c# B: w' b" O1 @    我的调查主要是围绕我工作范围内的问题进行,这可是个大问题,当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一些配套问题便冒出来了,用一位村干部的话说:“新的问题随着新的政策哗啦啦地降下来,过去潜伏着的问题也不断地咕噜噜地冒出来。”要调查要解决的问题真的太多了。我的调查直接作用于我手头两项大的工作,同时比较直接地服务县委、县政府的农村问题决策,除此之外,我觉得还可以跟上级领导提供一些参考,于是,我也把有些带共性的重大问题的调查报告寄给省市办公厅(室)。没有想到,第一篇寄出去不久,省委办公厅来电话,告诉我俞正声书记、邓道坤副书记在我的文章上作了重要批示,俞书记肯定“此文很好”,邓副书记表扬得更具体,夸我“文章花了功夫,情况清楚,思路清晰,方法实在。”
& j. c/ f8 O7 Y
9 y2 M3 M7 M. ]# |4 {    两位领导这么一批示,你说我的调查还可以停止吗?紧接着,我写的第二个长篇调查报告《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1万8千字,寄出后的第五天,省委办公厅又来电话了,说俞书记又批示了,省委办公厅《决策参考》全文刊发,《湖北日报》也准备登出来,俞书记还问我同不同意,我怎么会不同意呢?《湖北日报》分三期连载了这篇文章,并且加了一个热情洋溢的编者按,编者按有三段,第三段这么写:7 E- J) I6 m3 v; }8 X! N. Y8 u
% i; H/ ^: a. m: }
    “编者感到,他的调查报告所以成功,就在于作者敢于正视矛盾,深怀忧患之心和爱民亲民之情,紧紧抓住了税改后农村工作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在于以严谨朴实的作风,走百村,串千家,打捞到第一手鲜活的材料;在于作者远离“八股”,不饰雕琢,以朴实无华的文风,为我们奉献了一道真正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精神食粮。”
6 `0 C0 X  `: C7 E" O6 M3 a' N
4 }2 j7 ?5 M  a    这样的编者按让我读得脸红耳赤,按得太重了,按得太过了,“羊皮太薄,经不住销”。在这样的鼓励和鞭策下,我只有“豁出去了”,用我们乡里干部的话说,“听党的话,拼死命搞”。
3 Q0 e/ Y, @, R 5 \7 t& m3 I* S! U* q
    我一个劲儿地往底层跑,一口气接着往下写(当然,我的主业是督查税改政策落实和指导督促全县土地延包工作。2004年,监利县的税改高分通过省里验收,2005年6月,我们税改办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税改先进单位”,省委书记省长亲自颁奖。调研只是我的副业。),中途有一次,让我不得不坐下来想了一想。那是俞书记在我后来写的《百名种田大户现状调查与思考》上批示(第6次):“此材料虽长,但易读,可发到县。”省委办公厅《决策参考》加编者按:“根据批示意见,对余爱民同志的长篇调查报告做了文字压缩。”看了这个有点不一样的批示和按语,我愣了一下,发现自己的文章确实写得太长了,每篇1万多字,好几篇1万8千字,这么长谁愿看?这不是存心不让领导看吗?除长之外,我觉得还应该去考虑另一个问题,调查报告如何写的问题,这好像并不完全是个技巧性的问题。
( S9 }- |$ M' d4 {( y 4 [1 I# Q4 W; v; M7 Q3 |
    我原来也是个写文章的,写新闻写散文,累计发表文章500多篇,已经结集尚未出版有三本书,获省级奖励20多次。不过写农村问题调查报告,还是新姑娘上轿头一回,我通过学习,尤其是拜读毛主席他老人家关于如何写调查报告和毛主席写的农村调查报告,通过与那么多来信来访的老师们朋友们交流,通过这一年多写作实践,结合原来的写作经历,我有一点小体会,那就是要想写好一篇调查报告,是不是应该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9 _" M/ @9 R; O
$ Z% J- R$ g; u$ t" O抓问题——看准两点,连成一线
. B3 @( Y% E8 u, }9 k/ _! k , B* \3 a5 I6 j% M5 M* J/ Q
    看准“两点”,即:看准下面一个“点”,上面一个“点”。下面一个“点”是老百姓正在着急什么,上面一个“点”是领导们正在考虑什么。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两句话:急百姓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倘若能急在未急时,想在刚想间则更有价值。“一线”,是“两点”之间的连接线,不同于几何里面任意两点都能连成一线,我要作的连接线,是指我的工作责任之内可以连接“两点”的线条。我觉得,脱离了本职一线,纵有千万个两点也不容易连接,而如果我们每一个行业的干部,都能自觉地连接属于自身责任范围内的上下两点,那我们的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很多情况就不一样了。两点一线连接起来,就找到了问题,也就是找到了我要调查的课题——有价值的课题,可以决定调查一半成功的课题,一炮就能打响的课题。! I- Y; A& D" L% ^

$ b! ?# l+ Y1 z我写第一篇《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成因及解决办法》,那还是刚进税改办下乡调查,哎哟,老百姓为这事扯皮太多了,汴河镇平均每村5起纠纷,全镇100多起;白螺镇有个女农民为要回自己的承包地喝农药;尺八镇有个种田大户为保住自己“规模经营”的土地也喝农药,矛盾是这样的普遍而又尖锐。往上一看,中央和省委正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税费改革负担减轻后带来的问题,正是我这个税改办主任应该“管”的问题。两点一线,应该调研,应该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0 c7 I# ~5 S' w. F9 c+ e9 @; J
5 l  T! L0 O& o" l
我完成这份调查报告的时候,要比湖北全省大规模地开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早半年,文章先在本县发,后被俞书记、邓副书记批示全省发,我的情况分析和相关建议,好像对省市决策起了一点参考作用,我们县有的党委书记还以为是我的文章引发了全省完善土地二轮延包大行动呢。
5 @* k; [, ]% |5 p0 U! H" F " {% ^" W7 p6 x8 K  d
我接着写第二篇调查文章《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我在县委办公室分管文书,有机会最早接触中央和省市文件,那天我读温家宝总理到湖北考察讲话,里面有一句话是对俞书记讲的:“有一件事你们考虑,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我把这句话抄在本子上,打了一个破折号,此事怎么办,请让小余去调查。我写下这句话当天下午,我们老家联盟村的干部找到我,说村里的一部当家桥子撞断了,必须修,但又没钱修,又不能违反政策找群众集资修,怎么办?听他们说这样的新问题下面还多着呢。嘿,这个问题我又抓定了,党中央有要求,老百姓有呼声,我正管着这些事,我不调查谁调查?我不解决谁解决?于是我便着手,广泛而深入地调查。我单就这事跑遍了全县21个乡镇,每个乡镇选5个公益事业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村或者特别急切要做又做不了的村,找他们的村支书和老百姓座谈,我接触了105个村支书和几百名农民兄弟,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调查中发现,税改后的公益事业确实是个大问题,好多事你不去做,老百姓不满意;你去做,税改政策不同意。怎么办呢?调查发现,虽然不好办,但老百姓和村干部也有一些大胆而成功的探索,有一些可用又不违规的办法,可以推广,应该完善。文章发出来后,不少外地领导来监利“参观取经”,很多专家学者找我“研究探讨”。我去年7月份进行的这个课题调查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比较早的。今年国庆前夕,我的这篇文章获得中国社科院等几家联合颁发的全国三农研究创新奖。参加颁奖大会时,东道主广东省的领导当场表示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广东省的县市委书记学习呢!
: j2 \- R5 F/ C8 T% l; d  
: H1 N; v) `2 ]$ @' p, K* c搞调查——烧熟六菜,熬好一
* r2 d' J; |6 t* E, P) J
3 _0 y3 h! v) y烧熟“六菜”:相关法律要熟、相关政策要熟、相关领导讲话要熟、相关专家研究成果要熟、相关历史情况要熟、相关的现实问题更要熟。现代人写文章,法律政策不熟,提不了笔,甚至说了违法违规的话还自以为是呢。领导讲话和专家成果不熟,有可能人家早就讲清楚了,研究透彻了,你还像个跟屁虫样跟在后面乐颠乐颠的呢。历史的情况也要熟一些好,从源头上找原因,有深度有力度,毛主席在谈到怎样写调查报告时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看来,毛主席也很重视问题的历史调查。对比这五道菜,第六道菜是最大一道菜,那就是要把你面对的现实问题更广泛更深入更细致更准确地调查清楚。
) T$ Y, ^# a  U* e6 p' o' Z
, {# S& Q& D% K' Y* O我写第一篇土地调查报告前,我找了《宪法》、《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合同法》等7部法律和几十个中央省市县文件、领导讲话来学习,监利21个乡镇我个个跑到,完了之后我写出了3.5万字的《法律解读监利农村土地问题》一本小册子,应邀到几个乡镇几个部门去宣讲,效果特别好,我自以为确实把这个问题搞熟了,这才提笔写《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成因及解决办法》。上个月,我写《监利百村化债调查》,我把这些年中央和省市县所有的化债文件和我能找到的调研文章都找出来学习,分乡镇分类别整理出41份专题报告,资料积累三个档案袋,然后,花了三个月跑了全县三个类别的村200多个,一类是长期以来无债或少债的村,一类是税改后化债效果明显的村,一类是债务沉重无法化解的村。我自以为这份调查下的功夫最多,钻研得也比较深。一年多时间我写了20多篇调查报告,共计25万字,积累的资料两大柜子,也为此跑遍了全县500多个村。我有时候想我的这个办法太土了、太苦了、太累了,但是,不这么辛苦地做,我不敢动笔写,看的材料越多,跑的地方越多,写起来就越有底气。2 l1 j5 b& S5 Z/ I3 e* q
8 x8 T1 ^: z$ ~9 s. A
酒席宴上最后一般应该上汤,调研报告的最后一个部分往往是结论,是建议,也是最后一道“汤”。这道“汤”弄不好,整个“酒席”的效果可能都会受影响。要把这道汤熬好熬出味来,让人喝了特别爽,让人喝了难得忘,这要下很大的功夫,下很深的功夫。我的20多篇调查报告一直不敢写成调“研”报告,就是欠缺这种“研”的功夫,也就是“熬”的功夫。我记得作家陆文夫好像写过一篇小说《美食家》,说一群美食家有回品尝一桌盛宴后都夸最后一道汤最好,厨子闻讯一惊,他做菜做得太累了,竟把最后的洗锅水当汤盛着端上了桌子,洗锅水能成美味,因为它综合了锅里残留的几十道菜的余味。我不会做汤,像洗锅水这样的汤不敢做也做不来,不过,我的调查文章观:汤肯定要尽力去熬,但每盘菜都要做好,吃饭并不一定硬要去喝汤,把问题弄清楚、把原因说透彻、把政策搞明白,即使结论不出彩,这篇调查报告也成功。可不可以这样比,写调查报告如同医生看病,能对症下药绝对最好,能把病断明白、把病因找准确也算不错啊,而今好些个新鲜病,像非典、禽流感什么的,找到引发根源还难呢。% x/ y7 Z5 t! E' [, d! a6 S3 Z

8 k; [; r/ t1 C: }% w8 G2 v7 K我写的《60件土地材夜思件综合与分析》,没有写结论,也就是没有写建议,只对这60件土地材夜思件作了分类整理,作了直接的、间接的、本质的和当前工作上的原因分析,后来发了荆州市委2005年中途出版的《领导参阅》第一号。我写的另一篇调查报告《九条政策不理解,十个方面受影响——农村土地延包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些问题》,只写了十九个涉及政策的问题,没有分析没有建言,这篇文章引起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书记、省长、副书记、副省长四位领导在上面作了批示,省有关厅局会同报社电台电视作了近半年的宣传引导工作。
$ m( e/ e& j8 ]; M8 S; ~: R/ R! `" h7 D * }2 `' G9 q3 S5 L0 y
我举两例的意思是想说,六菜一汤,每道菜都要做好,能够做好其中一道菜也有价值。当然,有汤的酒席是完整的,我们应该更尽力地去做好最后一碗汤。8 q2 z; B  H7 L% O7 v$ g

8 e$ k. i% p% U  ^$ j写文章——追求七有,敢于一
& C* n; e2 ^% q2 T. x: `
3 M; v7 a3 V% U+ K/ z2 L7 p. z" S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W: }/ g: W0 I0 a6 u文法之变,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基层小笔杆子,不敢为大,为点小吧,从小处变起。我写《农民两工何去何从》,文章已印出来了,我一看又是一万多字,想起俞书记那次“虽长但易读”的批示和办公厅压缩处理的作法,我心头一紧,眼前一亮:把最后一段“几点建议”提到最前面来如何?这样既节约领导时间(后面可以不看),又能把作者的调查结果端出来。我想,今后的稍长一点的调查报告都可以来一个“提后上前,结果优先”的处理,或许这也算一变吧。
( V9 ]' \' p% K1 {0 u. s 1 r' }  g" i+ Z0 Q
作准备——做到十于,坚持一生 * \- H+ Y% j2 M- [1 N4 j

7 M0 j& M/ b( i十于:饥于学、渴于问、惯于思、勤于写、敢于言、淡于功名、薄于应酬、肯于吃苦、甘于寂寞、乐于奉献。
9 W4 P5 t* I  j0 x7 G" W' ?, Q
& _0 H4 A9 F9 D3 f4 r- J说其中两点。先说勤于写。我原来当报社总编辑时经常鼓励通讯朋友勤写文章,我说勤作文有“八利”(或叫“八有”):有名(名分大小)、有利(利有厚薄)、有业(可作事业)、有绩(总有成绩)、有友(以文会友)、有趣(高尚情趣)、有位(单位上有地位)、有提(坚持写的总有提拔)。写文章不失为基层工作者,尤其是那些无后台无门路无其它手段的基层工作者争取进步的一条途径。而今,我到办公室工作,我也这样劝我的同事们和乡镇同行们,多写调研文章,有益于民,有助于事,有功于世。能把自己写成领导更好,写不出来也不要紧,大路朝天,各有一边,有人驾驭人,有人驾驭文,各驾各的马,各驭各的场。我们不能建三峡、造神六、成超女,我们可以写点有益的文章,不指望留芳千秋万代,但希望作用一时一事。再说敢于言。因为想写的有作用,难免会写出副作用,有可能哪一事例哪一观点或者哪一句话冒犯了领导,不要紧,相信领导们英明开明,也不要在乎有的领导发脾气甚至给你穿小鞋,只要观点站得直,只要事实坐得稳,不必担心一点小风雨,大风大浪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怕这怕那别去写文章,写调查文章有时也需要勇气和胆略的。8 v+ ?! K8 ^, [# y5 q( `! P* N

( z% ~, t9 e0 b! [以上十于,应属老生常谈,所谓“前人之述备矣”,不须详说,但须常做,坚持一生,必有所成,信不信?(余爱民): f6 S0 \: `& j7 G
( ^% K+ h( \: G; y7 b5 p  o9 y+ `; E
 

精彩评论41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3-4-10 11: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你已经具备在任意版块发布文章的权限,不必再发到投稿区。{:soso_e181:}
 
玉林小秘 发表于 2013-4-10 17: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提后上前,结果优先!!好办法,好文章。
 
xgzdatoufo 发表于 2013-4-11 10: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很经典的文章。谢谢分享。
 
horsen_007 发表于 2013-4-11 15: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周末 发表于 2013-5-5 09: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的方法很朴实,却也很实用,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只要你真的借鉴、学习这种方法,不愁写不出好的调查报告
 
走进樱桃村 发表于 2013-8-20 11: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啊,值得学习参考!!
 
文字小兵 发表于 2013-8-20 13: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新兵蛋子来学习了
 
龙之吻 发表于 2013-8-20 18: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文章,必须收藏。调查研究报告,最重要的就是要“实”
 
北国0235 发表于 2013-8-21 09: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间在研究调查报告的写法,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写好调查报告的方法,谢谢仙道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3粉丝

1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