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秘书难啊,百个秘书百个叹苦。难,不在于自身无才 、写不出文章,也不在于没日没夜、加班加点,而在于上司的口味难捉摸,在于领导的意图难把握。何况有些领导还有点脾气,他们自称是富有个性,但在下级看来却是怪癖多多,让人无所适从。当然,若遇上既无知又自以为是的上司,那你就倒霉透顶了。
: G% X( \, A8 W8 ] B- {7 c# e6 U
. F: e( P) k t3 w 几年前,我在本市报纸上读到一位秘书写的叹苦文章,很有同感,也深表同情。他说自己曾辛辛苦苦,准备了一份关于国际经济信息的材料,交上去让上司过目。主要领导浏览一番后,勃然变色,说:“年轻人啊,要加强学习呀,你的文章里都出现低级错误了。”秘书不明白,探问其详。上司指着文稿中“西德克萨斯州”几个字说:“东德西德早就合并了,一律称德国,你还说什么‘西德’,行吗?贻笑大方了!”这位木讷的秘书口头上说“好好,我马上修改”,心里却想:你才贻笑大方呢。为了给对方留点面子,不至于陷入“自取其辱”的窘境,他啥也不解释,只是在“西德克萨斯州”前边加上“美国的”三个字,就赶紧闪人,躲得远远的。) v* b' f1 x! G# m# {, q4 R& o
* ^/ `: \8 U; J: H 有“仕途文学第一人”之称的作家王跃文,曾在媒体上大谈自己当机关秘书时候的苦恼和无奈。: n& L/ O( K! H) P2 i, W
他大学毕业后就在县级机关当秘书,公文写多了,写出了水平,写出了名气,后来被选调到某省府办公厅,专写官样文章。上任伊始,就奉命为省行政第一把手写一个重要报告。他查看了一些资料后,心中有谱了,腹稿也基本形成,即马不停蹄,奋战三昼夜,把初稿给整出来了,自我感觉很好,满以为领导能点头同意。哪知道送审后,即遭到第一把手的严厉批评,说他草率,说他无所用心,说他敷衍了事,说他没有领会上级的意图,说他不尊重诸位首长,说他的文稿没有体现集体的智慧。后来他小心翼翼地逐个询问“诸位首长”,汇集了“集体智慧”,颠来倒去,数易其稿,才过了关。从此以后,他学聪明了,不管写什么文章都慢悠悠的,故意磨洋工、拖时间,把写作周期拉得很长很长,以示谨严不苟。他还经常向各位领导请示,虚心听取批评意见,对那些领导的“闪光语言”更是紧抓不放,千方百计地写进初稿里。 就这样,他的每篇文稿领导审阅后都很满意,当然也都能顺利通过。+ X) u4 E( E- y2 d) g& S
' A$ G, W: ~6 W& F4 F 糟糕的是,官样文章越写越精妙了,但王跃文的心理障碍却越来越严重了,还得了抑郁症,不能正常坐机关办公了,因而不得不辞掉“吃皇粮”的差使(一说被辞退)。后来一场极其意外的遭遇,让他走出阴影,回归常态,从而彻底告别官样文章,专职写小说,主要作品有《国画》《梅次故事》《亡魂鸟》《苍黄》等。改行当作家的王跃文,现在名气很大,活得很洒脱。对他来说,前面那十多年的秘书生涯,简直是不堪回首,想起来都后怕。
0 r+ @$ Q( _: K5 X! `
! [+ B! s7 s. Q4 u7 l 我没当过专职秘书,但是偶尔也“客串角色,友情出演”,替人写过一些材料,同样觉得很纠结,对秘书之苦有深切的体会。
7 |* p8 E+ C7 {( s
: H+ p) G7 x. K0 d+ n0 S# s2 ^5 W 前几年,我为 后来,此发言在“推进会”上颇为轰动。再后来,那位团区委某书记就升迁为某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了。
; ?( U$ l! c2 @3 s6 N! M8 j$ O5 D# ~# U! v4 |. ~% Q5 y
但是,那位真正的“催生者”和“运作人”,即某基层单位团委书记小W同志,至今仍在原地踏步,默默无闻,看来是难以飞黄腾达了。% b0 U% P0 j2 I1 v2 Y' W' K8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