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 P4 t, q. z! f7 g' d9 g5 e
* A/ B" l P- u, n7 w& O
调研文章怎样才能有效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M7 t5 l$ x6 }7 T+ G7 I/ ?$ G
! W4 u$ x4 O2 m
老秘观点:: `$ Z$ K! b! F8 d& a3 J
5 n8 E; C9 I; c7 j 应当说,机关文秘人员起草的调研文章,多数都是为决策服务的,至少作者的动机是这样。如果是领导直接交办,要你就某件事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初步意见,这种服务性就更为直接了。所以作者们大都非常努力,想把文章写好,以使自己的调研成果能为决策所采纳,从中得到几分成功的喜悦。但这里所说的“有效地为领导决策服务”,当然是相对于“无效”而言,也就是说,有时你的调研成果未被重视和采纳,你折腾老半天等于白费劲儿了。这的确是令人沮丧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可能有多种情况,或者是题目抓得不对,或题目虽然抓对了但研究质量不行,当然也有可能是领导尚未考虑到这一步。但不管怎么说,多数情况下,还是与你所提的决策建议不对路有关。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使决策建议“对路”的问题。 G; c4 m: I% G3 q0 M4 ~* W2 A; f
6 Q) B1 x& J8 A" U5 q 领导决策的战略性,要求决策建议要立足于解决全局中带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或系统,要做的工作包罗万象,各项工作要全面考虑、全面部署,但作为领导层特别是主要领导来讲,他不可能“平推式”地思考问题,而总是抓住一至几个重大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这样,提决策建议就不能着眼于那些次要的、对全局工作影响不大的、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而要围绕领导的关注点来进行,以求“一拍即合”;或者站在领导的角度来想问题,以求“不谋而合”。举个例子:某一段时间,某市市长多次往困难企业跑,平常会议上、闲谈中经常提到如何使企业摆脱困境的问题,这时候,市长的关注点和决策意向就十分明显了,如果你能在这方面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市长当然会予以采纳。" \4 s6 Q: h( d1 [( I" B
6 G0 M% n0 f1 |' E x, G) J 领导决策的务实性,要求决策建议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决策是用于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它不仅要就某项工作提思路、交任务、定目标,还要提出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和具体办法,否则这项决策就是空的,下级会觉得不好操作,难以执行。比如,你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这样一条建议,光有这个题目是不够的,仅仅停留于论述它的意义和作用也是不够的。' M, w) l7 g8 H$ w
5 o9 h$ ]9 o; [. E “社会力量”包括哪些方面?如何“鼓励”?要放宽哪些限制、给予哪些方面的优惠政策?要注意哪些具体问题?这些方面你都要考虑好、设计好,才有可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也许领导会觉得这个题目虽然很好,但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暂缓考虑,你的建议就“搁浅”了。/ ]: H0 b2 Z) b' A& f
. ?7 p5 N1 e. e6 j$ X( o4 M2 t
领导决策的严谨性,要求决策建议要依据充分、周密可行。决策无小事,决策是否科学,直接关系事业成败。一项错误的决策,可能给事业带来无可挽回的严重损失。所以领导人在考虑某件事是否拍板时,一般是慎之又慎的。有些时候,领导觉得某件事需要决策,但由于情况不明、基层干部群众的态度不明,或者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成功先例和实践经验,所以一时下不了决心。这种情况下,无论领导交办没交办,我们主动介入,把实际情况摸清楚,把利害关系讲清楚,尔后提出该项决策是否可行的建议,领导就知道该怎么办了。比如,某领导发觉乡镇规模过小,不利于小城镇建设和培植主导产业,也不利于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想作出撤并部分乡镇的决策。但鉴于涉及面太广、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很多,不敢贸然拍板。这时我们就可以深入调查分析:分流人员的出路何在?债权债务怎么处理?被撤并乡镇的干部群众可能作何反应?邮政、电力、教育、医疗等公益单位怎么摆布?是利大于弊还是是弊大于利?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决策建议,领导就好下决策了。有时候,为使决策建议“命中率”较高,还需要提出两种以上比较方案。比如前面这个例子就可以有两种决策方案:一是全面撤并,二是部分撤并,供领导选择。3 f4 c: A. l8 t2 s
3 k0 c y9 u+ ^8 Z 领导决策的创造性,要求决策建议要新颖独到,富有新意。从本质上说,决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思路和方法不同,其效果也必然不同。比如,同样就“开放兴县”问题进行决策,这个县着重抓引进外资,那个县着重抓引进内资,这个县以优化环境、筑巢引凤为主要措施,那个县以主动出击、请客上门为主要措施,其效果当然不一样。这就提示我们:提决策建议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务实、创新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比较鉴别、扬长避短的角度来出谋献策。有的调研文章看上去说得头头是道,对策、思考一大堆,但细细一看,多半是抄袭人家的东西,或重复自己过去有过的东西,领导怎么可能感兴趣呢?
0 W F% p# u4 U- n领导决策的时效性,要求决策建议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准确地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的决策需要。这里的意思是说,提决策建议也有一个抓机遇的问题。因为领导决策有相当一部分是基于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工作的超前性而作出的,决策快,就能赢得主动;决策慢,就可能陷入被动。所以我们搞调研工作的同志就要善于审时度势,超前思考,抓住决策机遇和决策需求来提出决策建议。比如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正当领导同志开始考虑如何贯彻实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如何培植消费热点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比如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和争取国家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等,只要提得及时、对路,就可能是“雪中送炭”了。相反,如果反应迟钝,等领导考虑成熟或别人占了先机你再来提出,那当然是放“马后炮”了。 ?) C& g, r" a1 m
& T+ h" e" d7 \) [( }. ]7 B, m;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