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农村发展] 沿海发达地区如何发展粮食生产

[复制链接]
学习啦 发表于 2013-3-18 00: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人口非常密集,当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对外粮食依赖程度呈现不断提高的态势。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东南沿海发达省区要从大局出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为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粮食安全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有效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实现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发挥积极作用。
    战略上必须走高效生态农业道路
    高效生态农业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兼顾了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关系,是目标与过程、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是效益农业的提升。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是农产品消费的主要市场,有一大批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中高端客户,发展满足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高效生态农业是必然选择。以水稻生产为例,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应走精品、品牌发展之路,着重突出稻米的绿色无公害特性和良好口感特性。产品主要面向中高端零售市场;在各级储备粮收购时,优质稻谷的折算比例应相应提高。
    合理确定粮食生产总量和结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承接了大量外来就业人口,在有限的耕地等农业资源条件下,粮食自给率的降低是必然趋势。结合浙江省近年来的实践看,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实现粮食生产总量、播种面积的稳定目标是现实可行的。从保护耕地、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础来看,设定这样的目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粮食品种结构的问题。从日本、台湾等地经验看,经济越发展、生活水平越高,人们饮食消费结构越趋西化;在人均收入水平达到较高阶段后,作为传统主食稻米的人均消费反而出现下降。东南沿海地区本身经济比较发达,又吸纳大量外来人口,其中包括不少西北、华北区域以面食作为主食的人群。适应这个趋势,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东南沿海地区粮食生产的品种结构也应作相应优化。
    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推进城镇化并不意味着农地减少,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与城镇化发展目标并不矛盾。有关专家学者对日本、台湾等的城市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及城市化并不一定如通常所认为的耕地面积表现为逆向运动,而相反城市化发展有可能使耕地流失趋向缓和,甚至可能使耕地面积增加;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和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国家和地方人大立法程序,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功能区的划定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水利建设规划、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规划等相衔接,确保在长时期不被建设项目征用。应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标准农田档案资料,选择适宜耕作、地势平坦、集中连片面积较大(浙江省平原100亩,山区50亩)的标准农田进行功能区建设。功能区建设目标应包括:农田设施完善、农田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先进、服务体系健全。
    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责任制
    各级政府不但要在认识上予以提升,更要强化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将粮食生产指标纳入年度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奖励粮食生产指标超额完成的辖区单位,重用提拔抓粮食生产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加快建立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产粮大县逐步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对产粮重点乡镇和村要在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农业开发项目上予以倾斜。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举办的涉农国有企业投资粮食生产相关项目,包括粮食种植、粗加工和深加工、大宗贸易、仓储物流、农资农机、农田水利建设、农业保险、农业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培训等,着力构建新型粮油全产业链,以形成示范效应。
    加快培育现代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主体
    从浙江省的实践来看,培育主体应注重“年富力强”、“强效符合”、“土生土长”等三类主体。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是“年富力强”的农村创业者群体代表;“强效符合”的主体主要指那些在生产资本、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家群体;农村种养能人和村干部带头人一般来自本地农村,是“土生土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主体与社会化、市场化主体的培育要齐头并进,相互配合。通过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服务外包需求,引导相关服务产业萌芽发展。
    多举齐下,提高粮食生产经营比较效益
    提高粮食生产经营效益,首先是靠生产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粮食虽然是大宗商品,但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化特性。从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发展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的经验看,东南沿海地区应注重依托本地特色农业自然资源,继承区域农业优秀文化遗存和优良品种,发展优质特色粮食产品,满足市场对中高端原粮及其加工品的需求,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以稻米为例,优质稻米品种并不仅限于粳稻,泰国香米也是籼稻,我国南方主产区具备增加优质籼稻生产的条件和能力;优质稻米的生产不仅仅是我国东北地区可以生产,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在稻米生产中摸索出不少提高品质的办法。如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共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其次是保持粮食生产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操作办法。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土地零散,多数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在10亩以下,现行粮食生产补贴办法激励效果不明显。为此,一方面,各级财政继续提高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快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粮食规模经营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主要表现是农村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并且其中大部分在城镇已获得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土地流转成为可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达到相当水平,引导土地流转,向种田能手集中已具备现实条件,规模经营形式可以多样。对粮食经营规模(如超过50亩)的种田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进行奖励性直补,新增的补贴资金要划出一定比例安排用于对粮食规模经营补贴,鼓励和引导粮食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当前阶段,尤其要解决种粮大户租不到地、租不起地种粮的问题,对流转土地种粮的提高土地租金补贴标准。
    加快发展粮食科技,做强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
    提高农业效率,科技兴粮是关键。科技兴粮主要包括粮食品种改良、土壤环境改善、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推广以及中低产田改造和重大栽培技术的普及等。重点领域是:用新型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走高端农业之路;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的专业化、信息化、组织化、机械化程度。如“浙江农民信箱”信息化平台就是一个好的经验做法,加快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中央和地方都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改革现行农业科研管理体制,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也应走在全国前列。(作者:施小东 来源:学习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69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