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构建县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复制链接]
以文化人 发表于 2013-3-15 11: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一个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三个因素:需求、供给和产业政策。当前两个因素一定,产业政策就成了决定产业发展速度的决定性因素。产业政策甚至能够克服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劣势,实现产业的赶超型发展。这个规律同样适合县域文化产业。所以,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一个科学的县域文化产业政策就成了县域文化产业脱颖而出的关键。

一、当前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1、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只是与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不同,文化产业似乎天然就与城市联系一起,过去20多年无疑成了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广大县域文化产业则处在一个蛰伏、观望、跟进的过程。当前,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开始重视文化产业,当地的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意识普遍增强,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文化事业有了一定基础,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社区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种文化形式日趋丰富,文化市场日趋活跃,文化旅游、娱乐休闲、文艺演出、民间艺术等行业得到初步发展,文化经营企业逐渐增多,文化产业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

2、政府扶持型是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起点低,产业基础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发展呈自发状态,很难形成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或者说市场本身还没有发育到足以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的程度。政府扶持型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特点在于政府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制定产业规划,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培育龙头企业,规划产业园区等。从实际情况看,凡是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好的地方,都有当地政府强有力支持和正确引导。

3、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是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县域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优势是有着大多数城市所不具备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样我们就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很多场合,所谓的县域文化产业实际上就是指文化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当地娱乐、演出、工艺品、影视、广告的发展。这是一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的模式,以旅游激发文化活力,靠文化增添旅游魅力,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4、县域文化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了城乡二元格局,这种特点在文化产业表现的更加明显。虽然近几年我国广大县域地区文化产业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但总体上县域文化产业还相当落后,除了少数县市文化产业比较发达外,大多数县文化产业在处在起步阶段。表现在:文化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小,占GDP中的比重低;产业组织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关联度弱;产业发展仍处在自发性状态,布局分散,组织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不能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不长,经济效益差;普遍存在着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短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文化经营创意性人才短缺;财力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有价值的项目少,品牌知名度不多;文化消费水平低,市场容量有限;资源开发能力弱,资源综合利用不足,开发各自为阵,缺乏有效整合,资源优势还不能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5、创意能力弱。与城市以创意为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不同,县域文化产业目前还不具备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能力,只能作为城市文化产业的承接,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县域文化产业经营主要在网吧经营、印刷复制、电影放映、图书发行、书报刊零售出租、娱乐场所经营、音像制品零售出租、打字复印、文体用品零售、室内棋牌游戏等领域。文化产业本质上是创意产业,文化资源只是一个潜在的优势条件,如果没有强大的创意能力,来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那么再优秀的文化资源也只是形同虚设,创意能力的缺乏必定制约了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6、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文化条件不同,我国县域文化产业相差悬殊,呈两极分化趋势。少数县市文化产业完全可以与一些中等城市媲美。如江苏省常熟市(县级市),截至2009年底,全市文化产业法人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数3.5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56.8亿元,占全市GDP4.4%,文化产业已成为常熟市新经济增长点,根据规划,到2012年,常熟文化产业将形成8万人左右的就业规模,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6%左右。逐步形成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时尚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品制造产业集聚区[ii]。相比之下,我国还有很多县文化产业年增加值只有几百万元,在当地GDP贡献甚小,所占比例甚微,从业人员只有区区几千人,甚至不到上千人。还有的县文化产业还没有提上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



二、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1、中央和各省市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支持和规范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政策内容涵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规划、文化经济政策、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遗产、文物保护以及各个行业的管理条例、行业发展等,基本上满足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 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再此基础上,几乎所有的省市也都出台了本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上述政策文本对全国所有层次、所有地域的文化企业、文化管理都是适用的,也是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依据,对促进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宏观上说,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大的政策环境是好的,是有利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

2、大多数县还没有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我国已经于2009年出台了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目前大多数省市也都相继出台了本省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些规划的出台对于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从县市层次上看,目前只有少数县市编制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多数县市尚没有完成本县市的文化产业规划工作,还没有把本县市的文化产业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说明当地政府对文化产业尚未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理性共识,缺乏足够合理的科学谋划和定位,文化产业发展尚停留在初级水平,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关准备工作没有全面铺开,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正确的指导。也说明当地有关部门对本县文化资源存量、投融资条件、人力资源存量、产品特色、国家政策环境,本地消费群购买力、产业集群化、产品研发能力等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进行评估研究论证,编制规划的条件还不成熟。有的县市虽然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但编制得过于简陋,法律效力差、可操作性弱、科学性不足,不足以对本地文化和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为什么搞了那么多项目最后都是失败?为什么当初很多好的设想最终都没有成功,主要是缺乏科学规划所致。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三、构建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的几点建议

1、重视文化产业政策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组织的优化、产业增长速度、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县域文化产业的竞争是产业政策的竞争,是产业政策执行力的竞争。听任市场自由调节,无视产业政策的作用,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iii]。一些人认为已经有了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省市的文化产业政策,就不需要本显得文化产业政策,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县域文化产业发展首先必须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有着特殊的规律,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文化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弱势产业,县域文化产业在县域经济中更是弱势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符合本县实际、满足本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政策,就是本县文化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

2、编制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是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文化产业规划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当前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一项紧迫任务。应当根据本县实际,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优势,结合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组织力量,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定位本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尽快制定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使县域文化产业在统一规划下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统筹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明确产业格局,合理选点定位、精心选择主导产业、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总体规划起点要高,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特色明显,统领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大局。必要时还要编制个别行业和重大项目的专项规划,以确保总体规划的实现。同时要加强研究制定文化产业规划管理办法,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与法律地位,减少政府换届与领导调动等因素对规划执行、项目推进的负面影响。

3、制定县域文化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规划规定着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和思路布局,产业政策为产业规划的实现提供措施保障。没有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就只能停留在蓝图而不能变为现实。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出台完整科学的文化产业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县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根据本地文化产业的特点,制定完整的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本。所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应当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县域文化产业政策不是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简单补充,而是有着特定的内涵和要求,应当体现产业政策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内容涵盖文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竞争政策、产业序列政策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产业政策在调整当地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应,体现产业政策的精髓。

4、加大对县域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在县域经济中,文化产业是弱势产业,产业基础脆弱,对其保持一定的政策倾斜是必须的。文化产业同时又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行业,市场风险大,没有优惠的政策是很难吸引中小投资者进入。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决不能停留在空头口号上,必须有吸引社会各界踊跃投资的优惠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决定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要从各个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以贷款贴息、扶优扶强、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重大项目,给予前期启动经费补助;对文化产业研究、开发,给予资金扶持;对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企业,给予资金、信贷、贴息等支持;对项目推进等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人员,给予直接奖励;重点扶持和奖励重大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扶持和补助民间文化艺术研究;建立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条件的乡镇要在本级财政安排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

5、创新县域文化产业领导体制。目前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有县委宣传部所属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办公室统筹领导,同时在文化局下设文化产业办公室。宣传部是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由它统筹文化产业发展不一定合适。而文化局下设的文化产业办公室管辖仅限文化系统,权限太小,不足以对县域文化产业起统筹协调作用。如何改革县域文化产业领导体制,建立高效权威的管理机构对于县域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产业发展涉及众多行业,需要综合协调,由最高领导担任本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负责人是国内外的经验,如英国1998年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战略时,时任首相布莱尔亲自担任“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主席,香港是由时任特首董建华担任创意产业推进的总负责人,又如北京,时任市委书记刘淇担任“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组长,时任市长王岐山出任常务副组长。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也可以借鉴上述经验,成立本县“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由县市领导直接挂帅,统筹和协调本县文化产业的各项资源,定期召开协调会,分类指导,以加快本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标签:文化产业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以文化人 发表于 2013-3-15 11: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最近在思考县域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确,县域文化产业分化很大,有的县市文化产业已经达到了与大中城市文化产业媲美的水平,如苏南的昆山、常熟等地。但对于大多数县域文化产业还只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的甚至只有点萌芽。所谓的文化产业仅仅是旅游产业而已,或者在旅游产业上加点文化,变成了文化旅游产业。到底算旅游产业、还是文化产业,还真需要推敲一番。因为,在这里,旅游是主业,文化是副业。主业支配副业,副业为主业服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是当地文化产业处在的理由。的确有点可悲。

老家石台县就是这样的县。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当地许多居民还处在贫困线一下。由于财政收入少的可怜,当地党政干部、教师工资都需要靠上级拨款。这样的县要发展文化产业困难可想而知。文化在这里几乎难以通过产业化方式发展。没钱、没人、没市场、没项目,真是一穷二白。

可是这几年石台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就是旅游业终究有了些起色。因为穷,加上交通闭塞,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还不错,也算是有得有失吧,因为生态环境好,有山有水有洞,风光虽不算一流,也还有可圈可点之处,算的上小家碧玉之美。于是借着此旅游产业总算有了点起色,据说这几年年游客达到100万,年收入六、七亿,每日有上万人,每到夏天县城人满为患,当地旅馆住不下只好住到外地。由于有了这些成绩,现在石台县的定位就是发展成为旅游强县。工业没有,农业荒芜,精英外流,旅游似乎成了唯一的希望。

对此我总是半信半疑。因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真正靠旅游强县的似乎是极少数,除非当地的旅游资源是真正丰沛的如昆山、常熟、蓬莱等。否则,旅游是很难让地方经济变得强大的。旅游还有许多副作用,如环境的破坏、文物的毁损、生活的不便等。尤其是传统的旅游,的确没有太多的价值。我去过周庄,除了见证了密密麻麻的人流之外,实在是别无好感。想看,看不清;想吃,吃不好;想玩,玩不清净;甚至想退都无路可退。还因为拥挤跟游客吵了一架。那一次遭遇让我对所谓的旅游产业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印象。我以为,所谓发展旅游业,无非是想利用现成的资源赚钱,靠死人过生活,是没有别的生存途径,想偷点懒,结果呢?付出的代价是无法弥补的。

像我这样性格的人,宁愿穷一点,也不愿意见到那么多陌生人,不愿意看到生活的宁静被扰乱,不愿意叠好床铺伺候别人。一句话,宁愿穷,也不会去发展什么旅游产业。

但生存总是第一位的。当发展工业无望,发展农业无用,只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只有靠牺牲环境、破坏生态换取生存资料了。这也是无奈之举,我们总要面对现实,清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

只是这旅游业也应该有不同层次,不同思路。这就是我思考文化旅游、创意旅游的原因。我希望找到既能增加收入、又不至于对环境造成太大破坏、又能让人留下深刻记忆的旅行的办法。我觉得石台县还是具备条件发展这类旅游的。

希望这种思考会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楼主| 华华123 发表于 2013-8-23 16: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真正靠旅游强县的少之又少,似乎现在的总体趋势依旧只能工业强县,无法发展工业,又跳不出战略层面,很是困难。但是发展始终不是不一区一县的事,我一直都在思考能不能联合就近的区县,一县一个功能,一区一个布局,尽量功能完善、布局科学、分配合理,能否达到快速发展的要求,自己也弄不懂啊~
 
zhangyao5811 发表于 2017-7-24 10: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展规划,但编制得过于简陋,法律效力差、可操作性弱、科学
 
非洲小白脸555 发表于 2022-11-3 09: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空头口号上,必须有吸引社会各界踊跃投资的优惠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决定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要从各个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以贷款贴息、扶优扶强、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