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种释义。开幕词是会议的序曲、前奏、动员令,它是在比较重要或隆重的会议开始时,由会议主要领导人所作的讲话。主要是简明扼要地介绍会议召开的背景、组织工作等情况,宣布会议的目的、议程,对会议的进行起着定调的作用。1 c2 W# a8 c/ R9 |0 ~! D
+ l0 u; R3 g+ r2 D! l! O 开幕词属专题灵活式的讲话稿,它虽然多以个人名义出现,但实际上代表了某一组织和领导集体,当其作为公文发出,具有了相应的权威性时,就成为讲话体公文。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文,但比一般议论文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生动的临场性、实际的针对性、高度的概括性和激昂的鼓动性。对会议的有关问题只是提示一下即可,不必讲得过细,主要是通过简明扼要、庄重热情,带有指导性的提示,使与会者明确会议的有关内容,调动其参加会议的积极性。8 @: [% m% {( {
+ N5 o5 q% L! }; W7 A (二)基本结构。开幕词的内容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和结语四部分组成。! s/ F# ?% P- M9 V1 b% a
7 y. F3 X) m# P, G0 N* Q+ v
1、标题。有三种写法:一是由会议名称加文种组成,例如邓小平所作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二是由讲话人姓名、职务、会议名称以及文种组成,如《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纪念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三是用开幕词的主旨或主要内容做标题,例如毛泽东在1945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
7 ]" @/ T5 o' B" ?5 t
( c+ n$ o! w- j9 d, F' | 2、称谓。称谓是对与会者的统称,要根据会议的性质和与会者的身份来称呼。在国内,党的会议一般用“同志们”来称呼;人大、政协会议用“各位代表”来称呼;国际会议一般按国际惯例用“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来称呼。# h5 ~8 k* F1 g6 ~. }; k* K
& \3 @4 U6 I4 p% ?0 e3 a. N 3、正文。正文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 i9 i- m6 M! g% H7 {. ~* x, g8 I% O5 {) ]9 u$ l3 A. K
第一,开头。开头常见的写法:以宣布大会开幕为开头。如毛泽东在1945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只用了一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作为开头,既简洁又庄重。
* P$ Z4 m, S# C2 n1 y- Z: L& C: j1 d4 `8 @$ ^* n
以介绍与会者的有关情况为开头。如毛泽东在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的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代表总数1226人,报到的代表1211人,因病因事请假没有报到的代表15人,报到了因病因事今天临时缺席的代表70人。今天会议实到的代表1141人,合乎法定人数。”
9 d3 H' V) U7 S
; ?# D/ [. T; V% x1 J! t; a$ ] 以向与会者表示祝贺与欢迎为开头。如温家宝同志在《共同推进新世纪的亚洲合作》的开头即是如此。0 x8 }& a) Y- C0 C% `
$ E3 F" |" c/ {% {2 I. l 第二,主体。主体是开幕词的核心部分,主要写明召开大会的意义、会议的议程、大会的目的和任务等几方面内容。
3 R: h* s7 i, X O8 _
* S3 Y# h' T& }$ M 第三,结尾。结尾或提出希望与要求,或发出号召,或展望前景,坚定信念。# A2 {! l& k' |' I
0 K" @' h M, t/ d2 L
4、结语。常用“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的祝颂语来结束全文。: | E. \ ~5 L6 r; r e3 ]! {$ G
* d i# f3 i" z+ G# F. K& J
(三)写作要领% W3 \9 T' a, \
2 F, R2 t3 V%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