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沙县小吃文化源流

[复制链接]
宁建老秘 发表于 2013-3-9 08: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在沙县,不论在乡间在城里,不论是本土是外来,不论是高贵是清贫,你都可安祥地坐在街头巷尾的板凳上,静享独秀一枝的小吃文化魅力。不经意间,你可以看到传统小吃制作的繁复过程,可以听到长者娓娓道来的小吃故事,可以遇到摩登女郎与你同凳共桌享用一样的可人美食。在这样曼妙的时刻,谁说不是“秀色可餐”?谁能说可餐的只是秀色!用心的时候,你也许会心领神会沙县小吃“渊源有自”、“传承有序”、“创新有方”这样几个关键词的深刻内涵。倘若你涉足沙县小吃文化城,一定会为沙村的典雅与魅惑而魂牵梦萦。如果有心参加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你也许才能真正知晓沙县小吃“勺扬天下”的秘密。
    沙县小吃文化的产生可以从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四个方面找寻根源。
    历史:沙县小吃是中原饮食文化的孓遗。沙县始建于距今一千六百多年东晋义熙年间,沙县先民原自古代中原一带迁来,沙县小吃实际上属源远流长的汉族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沙县小吃的不少品种,还保留着古老的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有的品种的制作方法甚至保留着原始的特点,被称为古代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
    地理:沙县具有保持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区域条件。封闭的环境最适宜某种文化的保存,流动性大、开放性强的地理环境虽不利于文化传统的保存,却有利于各种文化形式的进入和汇集。沙县地处戴云山脉和武夷山脉之间的闽中腹地,境内多低山高丘,地理结构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旧时许多乡村交通极不便,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保存了不少传统的风味小吃。沙县由于地处闽中以及沙溪下游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没有铁路、公路之前,县城曾是繁华一时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汀州人到沙县设厂造纸,闽南人到沙县开设茶厂,江西人到沙县贩卖药材经营布匹,莆田人到沙县经营鱼货京果,江浙人以经营香菇、笋干等山货见长,福州人的“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头刀)几乎垄断了沙县的饮食服务业。因此,沙县的小吃文化,既有福州、闽南一带的特点,又有汀州一带客家饮食文化的风格,来自各地的品种繁多的小吃被带入沙县城关之后,必然会伴随城乡人口的交流而从流动性较大的城关流传到相对封闭的农村,从而很好地保存下来。
    经济:沙县经济基础促使沙县小吃文化形成。一方面丰富的物产。沙县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盛产小稻、豆类三大农产品,加上高粱、玉米、小米、绿豆、荞麦、蚕豆、豌豆、芝麻、甘薯、木薯等丰富的农产品,为沙县小吃的繁荣、提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食物多了,人们对“吃”的要求就不仅仅是“饱”了。这时,原有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显得单调,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人们便想方设法地创造出种种新的花样来满足“口感”的要求。这时候,饮食已经脱离了裹腹充饥的原始意义,具备了精神追求的文化的品种。这种具有文化品格的饮食追求,正是小吃品种多样化的原始动力。另一方面与小吃文化相适应的消费方式。沙县地处闽中,在经济状况方面,并非沿海地带的富裕之地,又非偏远山区的贫困之乡,历史上以小康著称。沙县县民的富裕,大都是建立在“田沃”、“力作”的基础上,商贾之中以小商贩、小店主为多,无硕商巨富。这种小康经济水平形成了“既要讲究又花不起太多钱”的消费习惯,促成了经济实惠的消费方式的产生。这种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表现在饮食方面,便是小吃的繁荣。旧时的沙县,从享用小吃上甚至可看出人物的身份。沙县著名的烧卖师傅“烧卖锦”加工的烧卖,销售对象大都是有钱人家,销售范围“上不出西门,下不过南门”,而且大都是预约送货上门的,一般叫卖只限一碗。故当时沙县有句揄揶人身份不够高的俗语叫做:“你不是吃烧卖的人。”由此可看出沙县小吃同沙县的经济状况的适应程度。
    政治:政府搭台助推。近年来,沙县小吃在省内外影响的日益壮大,除了沙县小吃植根于历史、地理、经济的肥沃的土壤,因而有很强的生命力、竞争力之外,还得益于近年来各界人士围绕沙县小吃所展开的广泛宣传,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宣传,把沙县小吃作为发展农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支柱产业来抓,并从97年12月8日开始,先后举办了16次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扩大了沙县小吃的影响。
标签:沙县小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