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是每一位公务员以及企事业、社会团体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可以说,不具备这项基本技能,在当今社会根本无法胜任公务员或其他管理人员的工作。
$ }; ^5 c: P7 Z+ j7 ~ B% d8 R4 L- L6 b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变革显得格外显著。新的理念、新的制度、新的措施不断出现,这些新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在公文运用的各环节中得以体现。所以,公文写得好与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公文效果的发挥,同时也是领导机关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的直接反映。公文写作的这种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公文写作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 r& n' A( G+ O# i/ ]( E
, B, k/ S% x0 n# M* Z 一篇公文,如果在内容上脱离实际,言之无物,政治性不强,甚至违背客观规律,那就不便于贯彻执行,难以发挥公文应有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公文写作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思想,还要有善于观察一切事物的能力,既有较高的文字基本功,还要有灵活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下面,根据本人多年基层写作,浅谈一下公文写作的认识,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 c( v- ~+ H* G: l# s! t
# h1 O( K. r/ ^9 _( X3 e0 Z D. j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公文写作者,要语言准确。我们所说的认真辨析词义。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也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也是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就是找到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在汉语中讲究语法和逻辑。首先,句子成分要完整。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分,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分,定语、状语、补语是辅助句子成分。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主干成分不是不必不可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规则,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例如:“厂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厂职工们的热烈欢迎。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予很高评价。”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分。谁给予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就明白了。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道理和习惯,否则就不通顺了。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了。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通顺。再一,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语言的简练也是写作者必备的本领。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说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意思却仍然不清楚。从理论上说,人类创造的成熟的语言,足以表达人类的常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学作品中那些复杂微妙的心境,有时只可以会、不可言传,只能借助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现,在公文写作中是不常出现的。我们尽量使用短句。“五四”时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还不成熟,不少作家借鉴欧化的句法来写文章,句子写得长长的,句子内部的成分多多的,阅读起来虽别有风味,读者却常常需要再三反复推敲,才能弄明白句子复杂的含义。适当采用文言词语。我们在谈到公文语言的模式化的时候,就需要讲一下公文对文言词语的继承问题。就是文言词语比现代汉语更精练。例如“来函收悉”4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一点也没增加,而且还不是真正的白话,要换成“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经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话。
$ _3 z8 S/ S' y. E a
+ ?! Y* e4 R9 x1 c7 Z7 l; u 恰当运用叙述的巧妙方法。在公文中,叙述运用十分普遍。决议中提供的事实论据,报告中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回报,通报中对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交代,调查报告和总结中对事件和现象的转达,都要使用叙述。叙述的人称有两种,分别是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在公文中,这两种叙述人称都被广泛采用。报告、请示、总结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下行公文、调查报告大多用第三人称叙述。一是按照详略程度的不同,叙述可分为概叙和细叙两种类型。把事件发生所占的时间长度和叙述所占的时间进行比较,事件时间要远远长于叙述时间,这是概叙的本质性特征。二是细叙就是详细叙述,它所叙述的不只是事件的本质,还有较多的细节,细叙的特点是详尽具体、篇幅较长。按照次序的不同,叙述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四种类型。所谓顺叙,就是完全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叙述,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这就是叙述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也是最原始的叙述方式。顺叙的优点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便于掌握,也便于理解。但是,也有缺点:容易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呆板、平淡,缺乏新鲜感和公文中的叙述,只求事实清楚、完整,不求新鲜、生动,所以大部分都是顺叙。倒叙并不是将时间顺序完全倒过来叙述。完全逆时间方向叙述,即不可能,也不必要,就像一个人说话不可能也没必要从最后一个字开始谈起,到开头那个字为止一样。倒叙实质上只是顺叙的局部变异或调整。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提到前面先行叙述,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全过程,这样的叙述就是倒叙。倒叙优点是能突出结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缺点是有违自然形态,把握不好就成了故弄玄虚。本文由老秘网推荐,插叙。复杂的事件往往是事件牵起事件,此物引出彼物。把所有的内容都贯穿在一条线索上叙述,有时是非常困难的,常常不得不中断原来的线索,插入对另一个事件的交代或另一种事物的介绍。公文中的叙述,只交代主要事件的基本情况,线索单纯,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刻意追求情节的复杂多变,因此对插叙运用得很少。正所谓分叙,是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方或单位的事件,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别先后进行叙述。分叙在公文中用得也不多,但当时不可不用。例如,表彰性通报在叙述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我们要对这些要素的把握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其中事件是最主要的,但事件就是人物的行动,不涉及人物的事件是没有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如果不清楚,读者就无法认识和评价这一事件的意义;原因和结果,实际上是事件的组成部分。
) r8 b) }3 j, @* u
$ T% U: J% R/ q' Y$ h9 z 议论就是对某一事件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并以充分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在公文中的运用也最为广泛,下面谈一下论证的几种基本方法:立论的基本方法。一是例证法。例证法就是通过列举事实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由于人们最相信的就是眼前的事实,因此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法,所以这是一种最容易被读者接受、最右说服力的方法。也是议论中采用最多的论证方法。二是引证法。引证方法是运用理论论据是采用的一种论证的方法。所引用的,大多是公认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也有很强的说服力。我们在议论性文章常见的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语录等,都属于这种论证方法。三是对比法。对比法就是把两个特征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截然不同的两个侧面加以比较和对照,目的是使那些彼此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显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四是类比法。类比法和对比法都是比较法,但彼此的特点很不相同。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从而达到准确认识事物的目的。在公文写作中,把一些规模条件彼此相似的单位、企业进行比较的方法,运用得比较普遍。五是因果推论法。由原因推导结果,或者反过来由结果推导原因的论证方法,就是因果推论法。有些原因必然会导致某种结果,某种结果出现后,我们也不难推导出其产生的原因。' c4 D( |4 B& n% z6 z
- I) s/ Z7 G# o/ r: l( G" }
驳论的基本方法。我们大致可分为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三大特点。反驳论点。就是运用以上方法,直接证明所反驳论点是错误的。在反驳论点时,较多采用的是例证、引证、因果推论等具体方法。反驳论据。不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而是指出对方赖以产生论点的论据不可靠,论据不能成立,它所支持的论点自然不攻自破。反驳论证。这种方法也不直接反驳论点,而是寻找对方论证过程中逻辑漏洞,从而指出对方的推理不能成立。例如,指出对方概念不清、偷换概念、自相矛盾,等等。对方的论证有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当然也是不可靠的。
K, o' t2 H( v) n5 g
5 w; i. Y$ h" _% d. J 运用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摘要的文字。将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公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说明表达对象是客观化的事物或其事理。如果说叙达的是感性认识,议论表达的是理性认识,那么说明表达的就是知性认识。解释概念、介绍科学知识,所运用得表达方式就是说明。说明有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两大类型。事物说明。凡以某一个客观存在物为对象的,都是事物说明。如介绍某一产品或者介绍某一组织的历史状况。事理说明。凡以抽象的概念或科学道理为对象的,都是事理说明。如解释什么是公文,宣传有关宇宙形成的原理来说明世界上没有神仙和灵魂等。事理说明虽不直接指向某一具体事物,但是,所介绍的知识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仍有很强的客观性特点,跟思想和感情等主观认识有明显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