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工作时,每逢重大会议给领导写讲话报告,都称得上是一段叫人难忘的经历。
6 C, G/ B" y, W- g" |: G
: x4 h2 D& j8 [* J 当年我在机关综合处工作,主要职责就是给领导写报告。当然,报告的主笔是我们处长,我们这些做科员的每人只负责写一部分。 J0 O# q; J' s! l! T U' `
" g* B' j4 S$ C8 {+ I' U: B: P9 Y
报告的初稿主要是由我们这些小科员来写的。初稿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的资料:往年的报告、当年的数据和中央领导的最新讲话精神。写这样的报告,综合性要强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不能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口号不能少也不能太多,组词造句要与中央文件的风格一致,读起来节奏感还要强。初次写报告的人,要做到这些,非常困难;而经常写的老手,则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E3 b' n S( d
) E% L8 U1 S; R: T9 E. C 我们写就的初稿要经过层层会审。每一次会审过后,都要再修改一次。通常省长用的讲话报告,要会审十次以上。参加会审的领导也经常换,往往是越到后面,参加会审的领导级别越高。而且,凡参加会审的领导,都要对报告提修改意见。我们也就不停地按照领导们的要求改下去。但往往最终的结果是,经过十几次修改后,文稿又完全回到初稿的状态。
; S# b9 }: |# Y7 i, h) [
# u7 j! ?4 M% p 刚开始时,我对修改文稿中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现象不理解。后来,经历多了,就明白了。因为这种报告是不允许有任何个人风格掺杂其中的。所以,最终的报告内容只能是我们都熟悉的既定模式和中央领导使用的规范语言。只有这样,才不会有漏洞,才不会出错误,才能够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才能够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当然,若换一个角度去看,最终定稿的报告基本上也是年年都在重复的套话、空话、大话和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废话。尽管这样,在审稿过程中,哪个领导都不会轻易放过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要讲一两句个人意见。但是最终,到了要把最后一道关的所谓大笔杆子手里,还是要将这些个人意见统统去掉。所以,每次改稿子,我们见多识广的处长都是一幅处变不惊的样子。把初稿保存好,随便怎么改。甚至有时我们处长都不参加审稿会,让我们这些小科员应付一下了事。
, s; A- O* t! y( Y) Q- f
$ I1 l+ F; V1 H 报告最终是要由领导在会议上宣读的。领导读报告时,我们这些写报告的人心里最快活。那时,我们都会有木偶戏艺人操纵木偶时的感觉。木偶就是平时我们须仰视的领导。其实,我们的快乐还不止于此。报告宣读过后,与会的代表们还要对报告进行讨论。我们作为报告的起草人要分散到各个小组去听代表们的意见。真正的意见,一般是不会有的;有的,只是赞美。代表们的夸奖虽然不是给我们的,却经常让我们都听得脸红。代表们往往能够将我们这些撰写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优点给发掘出来,各种各样的溢美之词接踵而来,令人应接不暇,像什么“报告高屋建瓴、求真务实、全面深刻。”“读来如春风拂面,深受鼓舞,催人奋进。”“这次报告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紧紧抓住’、‘六个继续推进’……”“读过报告,我们心潮难平、万分激动。”“我们都坐不住啦,想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中去大干一场!”等等。真叫人肉麻得受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