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太少了”,这决不是虚妄之词,在要开会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 b! |6 ~0 b" W7 g, ?7 B0 _: ~1 i
$ |/ K5 o9 C6 @% J; x$ {7 g 领导太少了,实际上正是因为会议太多了。现在,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会议。精神靠会议传达贯彻,工作靠会议推动部署,结果靠会议检验核实。不开会就等于没有做工作,开完会工作基本上也做完了。每个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每年都至少要开三次会:年初开会布置、年中开会推动、年终开会总结,此外还有各种临时会议、鼓劲会议、新精神传达会议……不一而足,五花八门,结果是大会周周有没完,小会天天开不停。& q1 b l* j# h) g o
: \& L! [7 r+ R6 t* m# ? 领导太少了,也反映了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开会问题上,还明显地存在官僚主义的思维定势。一方面,省级领导主持召开的会议,出席者必须是厅级以上干部;厅级领导主持召开的会议,出席者必须是处级以上干部。否则,就代表这个单位、部门对会议不重视,有时还被理解成对领导不尊重。另一方面,部门会议一定要邀请更高级别的领导“亲临”或“讲话”,而且出席的领导级别越高代表这项工作越重要,抓工作的力度越大。反之,就说明这项工作不那么重要,部门也显得没有地位,没有脸面。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领导顾及各方面的关系,一般都会“亲临”支持。
9 L8 r5 G) ^: x/ }8 \! N1 }" e$ J i5 K, D3 k' b) x
于是乎,领导都在忙着开会。一个拥有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厅级干部的省直部门有时竟然安排不出人来开会,难怪办公室的同志哀叹:领导太少了。主要领导更是分身乏术,疲于应付,陷于文山会海之中“无法自拔”,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想大事抓大事。
+ w( s# J; I1 Y" Y' v! A即使在会场上,有些领导关注的重点也不是参会人员是否负责这块工作,有没有认真听取、领会工作精神,而是人员来的齐不齐,级别高不高,精神状态好不好;参会人员关注的重点也不是会议的内容,而是自己的排位是否恰当,媒体多不多,能不能打瞌睡,等等。总之是,会议靠两边,自己摆中间。7 @" t P- H4 ]2 r& m
# F1 X5 ~+ e, p5 I+ `1 k
领导太少了,实乃中国仕途的一个怪现象。但决不能见怪不怪,因为文风会风关系到党风,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行政体制改革还没有触及文山会海,红头文件约束又失效的情况下,要想遏制住领导干部以开会代替工作的冲动,笔者以为当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把开会纳入到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作为一个必要的参考指标。对主持或者参加太多无关紧要会议的干部,不许评优评先,严重的不许提拔晋升。(转载)6 x4 V7 w9 s( Y4 N"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