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说的常见误区,是指通过日常各单位上报的各类材料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而今天大量“笔杆子”就在这里,这些问题往往就出现在我们身边,出自我们的笔下,所以我首先把常见的共性问题罗列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在以后的工作中着力规避。1 A* a% c" X. s9 ^- n( m
' D9 a0 y+ s# b% `4 y) C7 b
(一)信息材料常见的误区
5 b; `0 T- M0 ?2 C4 T* m4 D
+ f) m( Q: p$ B1 Z第一种误区是出于充数的目的,未吃透上情,上报信息抓不住要害。每个阶段、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部分人员不善于思考、抓不住要害,在营销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需要宣传造势的时候,大量上报生产工作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在生产压力大需要加油鼓劲的时候,又上报些无关疼痒的中标小消息;对每个单位都会开展的常规性工作、自身开展并无突出特点的事项,例如某个时段各单位都在召开同样的会,也一再上报。第二种倾向是出于引起重视的目的,夸大其辞,无真实性可言。例如铁路大项目一般都有好几个分部,自己分部内的“第一桩”、“第一墩”,未经核实就写成全局管段“第一桩”、“第一墩”,甚至写成全线“第一桩”、“第一墩”。尤其有些数据没有认真核实,一看就自相矛盾、不切实际,很不严肃。第三种倾向是出于完成考核的目的,抄袭拼凑,态度很不端正。当然,各部门之间,行政口、党群口、宣传口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是可以的,但每个文种、各个口的材料都自身有不同的特点。很多信息报上来满篇新闻宣传稿的语言,结果发现和报纸上的稿件一摸一样;有的发上来的文档明显留有从网上复制的痕迹;有的这复制一段,那复制一段,整体字体、排版、格式都不一样,内容逻辑性也不顺畅。第四种倾向是出于应付的目的,集中轰炸,将时过境迁的事件上报。有些信息员平时不及时上报,积攒一堆信息集中轰炸,很多已时过境迁,无法采用。或者有意将本来该一篇信息能说清楚的信息分解成好几篇,结果是信息量分散,导致次用率过低。第五种倾向是固步自封,只埋头做事不谋事。有些人根本不看局编发的信息,对相关要求、固定格式、基本套路不去钻研,专门信息管理文件里面早已明确标准格式,上报信息格式却很随意,一再强调也依然固我。例如贯彻落实“三会”的信息,这其实有固定套路的,里面所要包含必须信息量是有的,只需看看局编发的信息一眼便知。有些信息员却不予理会,自己辛辛苦苦写了很长一篇贯彻落实局三会的信息,里面却没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等必须内容,重点工作措施也与本单位领导报告不相符,精力花了,还得重新编写。3 R& Z7 W; W5 F: Q1 u: L; C2 J
( A+ D% c# |* {0 p6 P% O# ?$ r
(二)调研材料常见的误区* E* \, h2 Q& Y
4 _0 C) {" Y" W9 i
一是调研材料空洞无物,华而不实,内容不具典型性。例如一谈施工组织就是“科学组织、精心安排”一笔带过;一谈安全质量就是“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一笔带过;一谈施工组织就大谈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当然并不是说思想政治工作不该谈,作为行政口的调研材料,这方面自然应该淡化。或者调研材料只谈理念,搞得像政论文章,缺少有血有肉的具体措施和做法,或者谈到的做法措施趋于常规,起不到启示、引领、借鉴作用。二是调研分析浅薄粗糙,文章拖沓冗长,关键问题避重就轻,细枝末节不惜笔墨,使得调研材料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三是调研混同于一般信息,不能够深入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没有形成精品。0 ^4 w! T; k& }& s2 D6 w
$ v2 q, {# R! u/ c3 f
(三)信息调研与宣传报道的区别
' l, K# m! z4 Y: e& @/ U: M& J& c1 g4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