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社会发展] 好读书,才能读好书

[复制链接]
肃南秘书 发表于 2013-1-30 09: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我老秘网市中小学在校生分布状况


目前,我老秘网市有普高4所、初中25所、乡镇中心小学31所,村校67所,教学点71个。学生总人数65329人,具体为普高8906人、职高4998人、初中19722人、小学31703人。我老秘网市生源分布状况具有如下特点:

1、义务教育生源逐年减少,高中教育生源缓慢上扬。近年我老秘网市义务教育生源结构呈倒金字塔走向。2009—2013年,初中毕业生分别为7332人、6696人、5694人、4634人、4534人,平均每年以6.8个百分点递减。除长安街道办事处没有中学外,文白、定湖、乘风、儒溪、城南、白云、横铺、贺畈、壁山、黄盖、桃矿等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学在校生已不足500人。近三年,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分别为2842人、2938人、3126人,每年以4.5个百分点缓慢上升。

2、城区生源相对稠密,农村生源明显不足。我老秘网市除高中在校生全部集中在县镇外,初中在校生集中在县镇达到15495人,占到在校生总数的79%,小学在校学生集中在县镇达到18582人,也占在校生总数的60%。并且分布规律是,交通越发达,生源越集中。除城区学校外,像五里、桃林等交通发达的乡镇中学,目前在校生仍保持在1500人以上,而人口不集中,交通相对偏僻的乡镇中学,生源不足,曾经一度红火的江南、白羊田、忠防、聂市等中学都在为每年生源的大量下滑而深感不安。比较2008年的初三在校生和初二在校生,全市22所乡镇初中学校中,仅詹桥、黄盖2所中学略有增加外,其余都在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城南中学,达到331人,几乎占到了全校在校生总数的1/3。

3、城区学生班额爆满,乡镇学生班额不足。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班额控制在45—50人之间,城镇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农村初小30人,完小45人,初中50人。而我老秘网市班额分布明显存在一边捆着草,一边饿死牛的情况。我老秘网市县镇小学共有334个教学班,其中班额45人以下的只有95个,不到1/3,超过国家规定班额的竟有239个,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有105个,超过1/3。而农村小学的481个教学班中,班额35人以下的达到347个,占到72%。像源潭镇的东港小学全校就是一个班级2名学生。相形之下,我老秘网市初中班额两极分化的现象则相对缓和,超标班额也在县镇,全市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县镇有60个,是农村初中的2倍。高中教学班除市三中因生源不足而基本合乎部颁标准外,其余学校班额也均在55人以上。

二、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导致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生源充盈。由于分级办学体制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原因,大多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停留在当年实现“两基”时的水准。特别是新课改以后,一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得不到更新。年轻教师进不来,年老教师出不去。像儒溪镇全镇小学教师27人,55岁以上的教师占到23人,还有3人伤残,50岁以下的教师没有1人。农村教育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都远落后于城区学校,城乡教育难以均衡发展,优质教育供需矛盾突出。于是,农村的朝县镇跑,县镇的朝好学校跑,因而导致城区学校班额爆满。像一小平均班额达到77人,最多的有84人,二小平均班额也在71人以上。

二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学校发展相对迟缓,早期规划预测不足。近年来,我老秘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人口迅速增加,加大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势在必行。包括城区高中在内的市直学校中,仅市五中是改革初期新建的高中学校,当时属于开发待建区域,校园面积得到扩展,其他学校均受城市建设局限,再不能外延一寸土地。城区学生的日益增多,校园面积却不能增大,在教室数一定的情况下,城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这说明,城区学校建设明显迟缓于城镇化建设,没有早期规划,镇属管理时对城区学生容量预测不足。

三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县镇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集结地,许多农村小学已是人去楼空。农村学校生源大量外流,产生了像市三小这样的留守儿童教学班。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也是导致农村生源减少的原因。仅以小学教育为例,我老秘网市在校学生的最高峰时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980年达到93073人,小学所数有649所。此后学生逐年下降,教育部门也跟着调减学校所数,至1992年撤县设市时,仍有在校学生51204人,小学375所。至今年在校学生已减少到只有31703人,不到1980年的1/3,1992年的2/5,小学减少到百所以内。有的变成了区区数人的教学点。学校规模小,极大地浪费教师资源。目前,全市共有教学点71个,学生2000多人,本来只需要60多名教师的却不得不安排200多名。有的教学点被改作他用,有的空余闲置,任凭风吹雨打。

三、对策

1、合理调整城区学校布局。我老秘网市是一个只有50万人口的县级小市,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我老秘网市普通高中只宜办3所,职业高中除重点办好职业中专外,鼓励现有民办职校文武、湘北扩大办学规模。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规划中要进一步扩大市一中、二中、五中的办学规模。尽快完成三中与聂市镇中的合并计划,将其高中生分流到一中、五中。彻底分流完全高中的初中生,将二中的初中分流到桃林镇中,将五中的初中生分流到七中。职业教育鼓励2所职校自我发展壮大,实行公、民办学校两条腿走路,相互发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重新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根据国家大班额规定要求,我老秘网市城镇小学需配置教学班413个,实际只有334个,尚差79个,相当于差4所中等规模的完全小学。城镇初中需配置教学班310个,实际只有281个,尚差29个,相当于差1所中等规模的初中,高中也差40个教学班。事实上,我老秘网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龙头学校,市一小、市六中、市一中均受地域限制,已不能扩大学校自身容量,而市七中、城南中学和城区范围内属长安办事处管辖的围城、长城、飞跃、石咀等学校容量尚处欠饱状态。因此,我们可以重新选址建设新一中,按照省示范高中建设标准,打造湘北优质高中教育品牌学校,再将市六中搬迁到现在的市一中,然后将市一小搬迁到现在的市六中,现在的市一小由市政府作为城镇化建设进行重新开发,其开发所得经费贴补到新一中建设。这样,三个龙头学校均可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学生容量。同时,恢复实验学校原来的小学建制,将其初中部撤并到城南中学。并且,扩大城南中学办学规模,向南至高速公路连接线拓展校园面积,收归市直管理,顶替已撤并的市四中建制,将该校更名为“临湘市第四中学”,以分解市六中班额爆满的压力。另外,将长安办事处的6所小学统一纳入城区划块招生范围,严格招生秩序,彻底将市直小学超大班额缩小到规定要求。

3、农村教育走寄宿制道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根据我老秘网市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部分小学和教学点学生少、教师老、资源匮乏,办学效益差的实际,结合区划调整,合并农村规模较小的初级中学,进一步加大撤并教学点的力度,集中优秀教师,实行联村办学,以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建立寄宿制学校。对确已闲置的校舍实行转换处置,将其所得用于当地所在学校建设。为每所寄宿制学校配备校车,解决远道学生上学问题。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将已不适合教学且年龄较大的教师安排到后勤服务岗位上去,确保寄宿学生吃得饱,住得安,学得好。
标签:读书好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4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