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中心组发言:关于民生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大庆秘书 发表于 2012-12-8 10: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紧紧围绕“满足基本民生、改善小康民生、建设现代民生”的工作主线,抓住大事保障民生,办好实事改善民生,破解难事维护民生,全市民生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与经济建设一同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大庆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综合实力第21位、全国地级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第19位,荣获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奖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等称号,成为全国同时拥有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称号的7个地级城市之一。

   (一)注重分配调整,提升收入水平。健全完善企业工资分配体制,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7年为15570.4元,2011年预计达到22500元,增长44%以上。深入推进“双十工程”和“四大基地”建设,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为3917.7元,2010年突破8000元,2011年预计较上年增长15%。

   (二)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充分就业。落实政策扩大就业,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4423.1万元,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岗位补贴13901万元,为11510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851.6万元。开展培训带动就业,对大学生、残疾人等开展创业培训,帮扶自主创业7200人,带动就业30130人。加强援助扶持就业,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群体等就业援助机制,安置各类就业困难人员10.19万人。五年来,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就业24.78万人。

   (三)健全制度体系,提高生活保障。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2011年“五险”扩面预计净增9.8万人,启动肇源县、肇州县“新农保”试点工作,25.02万名农民参保缴费,7.52万名农村老年人已领取养老金。完善城乡低保救助,累计发放保障金和综合救助金12.48亿元,市区城市低保标准东北三省最高,让胡路区、龙凤区、红岗区农村低保标准全省最高。

   (四)实施文化工程,满足精神需求。大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歌剧院等场馆建成投用,奥林匹克公园、大庆图书馆等项目加快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网络村村通等基础工程稳步推进。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铁人轶事》、《鹤鸣湖》、《经典永恒》等文艺精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最高奖项,“激情之夏”、“大地欢歌”等文化活动累计演出5000多场次,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五)推动提档升级,打造满意教育。公办园发展到232所,学前三年和一年教育普及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建学校19所,改扩建51所,我老秘网市及杜尔伯特代表全省顺利通过国家“两基”检查验收。省级示范高中发展到13所,高考成绩连续10年保持全省领先。国家重点中职学校达到6所,省重点中职学校达到4所,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150多万人次。驻庆高校在校生达到6.7万人,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处于全国地市级城市领先水平。

   (六)加强基础建设,解决就医难题。市**院、油田总医院住院三部、1所县级医院、7所乡镇卫生院建成投用,市妇女儿童医院、6所县区医院等改扩建工程正抓紧建设,5所市级医院巩固和晋升三甲医院。全面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年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上亿元。我老秘网市人均期望寿命由73.4岁提高到75.4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七)坚持建管并重,改善人居环境。萨尔图机场、公路客运枢纽站等建成投用,大广高速大庆段、湿地跨线桥等竣工通车,铁路大庆东西两站、哈大齐城际铁路等加紧推进,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庆南、庆北新城基础设施和功能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庆东、庆西新城进入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集中期,城市框架渐次拉开。组织实施东风湖、滨洲湖等10个湖泡综合治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1%。拆除棚户区322.71万平方米,改造泥草房14.2万户,建设经济适用房85.59万平方米,完成147个老居住区环境改造,市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40.09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82.5%。

   (八)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秩序。推行“四级”群众和社会工作网络、“两保四大”、“六调联动”等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切实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深化警务体制改革,减少指挥层级,优化机构设置,下沉警力资源,八类主要案件连续五年以超过10%的比例下降。加强公共安全监管,截至2011年10月末,生产事故总量和亡人分别与2007年同期下降15.9%和8.5%,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二、积累的宝贵经验

    多年来的民生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庆民生事业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和显著改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能够始终坚持转变思路、创新求实,能够始终坚持政策倾斜、注重持续,能够始终坚持为民做事、解民所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推进力度。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具体行动。正是基于这样深刻的认知,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出了努力构建“五和”社会、创造“五新”生活的奋斗目标,在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通过公共财政的不断倾斜,民生项目的逐渐增多,实施标准的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强化政策措施,是发展民生的必要保障。政策措施的科学决定工作的预期效果。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一句口号、一时之需,而是一种行动、一个目标,需要政策支撑、措施推动。正是基于这样深刻的认知,市委、市政府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及时出台了进一步改善民生若干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普惠政策,适时推行了医疗保险全民覆盖、低保扩面提标、廉租房保障范围扩大等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了大庆民生事业的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更加安宁富足。

   (三)创新管理机制,是服务民生的关键要素。管理机制的健全决定工作的规范运行。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体现广大群众的多元诉求,涵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加强管理、建章立制、整体联动、狠抓落实。正是基于这样深刻的认知,市委、市政府围绕推动民生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发了就业再就业援助、困难家庭生活补贴动态调整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确保民生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执行上坚决彻底,在落实上不打折扣,在效果上务求最好,让百姓切身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

  (四)赢得群众认可,是惠顾民生的第一目标。群众满意的程度决定工作的目标方向。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民生连着人心,民生凝聚人心,给老百姓的炉膛加一束柴,为困难户的锅里添一勺米,赢得的是群众的理解支持、信任赞誉,换来的是更加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正是基于这样深刻的认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在推进富民、安居、创业、畅通、平安等民生工程的决策和实施中,听民声、采民意、集民智,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得以充分满足,民生工程真正成为了群众拥护、百姓满意的“口碑工程”、“暖心工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付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距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方面矛盾还很突出。如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不少处于低技能或无技能状态,不能有效满足人力资源市场对技能型、经验型人才的需求,导致结构性就业矛盾和就业困难群体安置难度大的状况短期内仍将存在。二是社会保障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如新农保、城居保与企业养老保险还未能实现转移衔接,特别是中省直企业和市政系统的医疗保险各自管理、待遇不一,导致社会保障统筹水平整体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发展还不平衡。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医疗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农村的教育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导致发展不够均衡等。四是一些基础设施还应进一步加强。如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启动早、受益早,但标准较低,此外部分县区社区活动场所、活动设施相对缺乏,社区建设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市民生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几点建议

   (一)以发展经济为根本,保障民生事业持续发展。一方面,实施包括税收减免、工商登记优惠、行政性收费优惠、信贷优惠等政策措施,积极扶植、鼓励发展物流、旅游、商务、文化、服务外包等与群众创业密切相关、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产业,提高就业率,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以一定速度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棚室建设和畜牧业发展,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保证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加快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增产增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水平,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二)以加大投入为前提,推动民生事业快速发展。一是公共财政倾斜。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用预算的方法固化、提高改善民生的支出比重,特别是要加大对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投入,强化财政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的功能,确保市、县区两级政府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事业的资金以一定比例逐年增加。二是鼓励社会参与。在充分发挥政府规划设计、财政投入、监督管理等职能作用的同时,要积极探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供给和服务方式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针对发展学前教育、社会化养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准公共民生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交由市场建设和运作;在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上,可以采取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回购或直接发放补贴的方法代替政府自建经济适用房的模式;在维护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卫生保洁等方面可以尝试城市物业管理模式,进行市场化管理。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随着国家、省里对民生保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利好政策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加强城乡交通基础建设、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水平、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方面,研究好政策,找好对接点,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以建设项目为引领,支撑民生事业坚实发展。一是科学谋划民生项目。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战略的实施,在修订完善城乡发展远景规划的同时,统筹考虑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格局、小城镇建设和村屯撤并等因素,研究制定民生事业长期发展规划,切实做到把学校、医疗机构、文体设施等民生项目的改建、扩建、新建,与城乡功能定位、布局调整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实现设施共享,避免资源浪费。二是优质建设民生项目。结合贯彻实施民生事业发展规划,优先建设群众急需、要求迫切的民生项目,坚决推行项目公示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和群众监督制,确保民生项目规划设计执行到位,质量标准符合要求。三是精细管理民生项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推进的老居住区环境改造、乡村文化站室建设、小区广场绿化硬化、河湖路桥美化亮化等重大民生工程,应该说起点很高、质量过硬、反响极好,但在后期管理上还要抓实抓细抓靠,通过纳入网格化管理、强化“门前五包”等方式,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精心管护,切实保障各类民生基础设施正常运行,长期发挥作用。

   (四)以解决难题为重点,实现民生事业均衡发展。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生活环境等六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创新方法、完善机制,也要持之以恒、狠抓落实。一是在就业上,围绕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这一目标,实施创业促进就业、就业援助、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就业岗位拓展等五大工程,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二是在医疗上,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重点解决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药不分”和“以药养医”等体制性问题,着力完善社区和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健全大病救助和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在教育上,要通过进一步实施教育资源整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举措,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提高优质资源共享度,解决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四是在社保上,要围绕实现“全覆盖、保基本、能贯通、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探索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有效衔接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总的目标是要推进城乡和地企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并轨。五是在住房上,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开发规模,严格控制商品房价格;通过采取鼓励集资自建、政府补贴共建、资产置换代建等方式,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农民自筹自投,加快剩余泥草房改造进程。六是在生活环境上,重点要做好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工作,保障城乡居民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喝上放心水,维护好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同时,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规范出租车运营秩序,加快停车场位建设,切实解决好出行难和停车难的问题。

   (五)以创新机制为保障,推动民生事业有序发展。一是创新民生诉求表达机制。在谋划民生工作之前,应通过召开听证会、下发调查问卷、开通网络意见反馈直通车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收集整理反映上来的情况,筛选出群众迫切需要的民生项目,通盘考虑,科学决策,使民生工作真正符合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二是完善分工协作推进机制。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必须整合各方面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党委政府牵头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相互支持、密切协作、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解决民生问题、推进民生事业的强大合力。三是建立工作监督考评机制。要强化内部监督,逐级分解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并将民生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强监督考评,严格兑现奖惩,使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为、工作常态。要强化外部监督,将确定实施民生项目的功能布局、质量标准、资金投入、完成时限等情况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真正让民生工作深入人心、温暖民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