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就是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90年来,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群众利益,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理念。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永远是最强大的执政能力,而脱离群众则是最大的危险。面对“十二五”期间的诸多考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这是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4 q. d" N& _! T
7 t" V5 }) i7 o0 Y, a. |& ^ 一、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6 ^4 |4 Z4 O5 m$ v2 Q
; o6 e* k) |" ?3 i0 H& ?% P, D% m 1937年3月,当谈到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时,斯大林曾经用一则希腊神话来比喻。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英勇无敌的英雄叫安泰,是地神盖姬的儿子。他战无不胜的秘密武器在于,每当与敌人决战遇到困难时,只要往他的母亲——大地身上一靠,便获得了新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任何敌人也不能战胜他。后来,敌人获知了这一秘密,便想方设法使他脱离和大地母亲的联系。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阴谋终于得逞,把安泰举到了空中,架空了他,在空中把他扼死了。斯大林讲:“布尔什维克也同安泰一样,其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即同那生育、抚养和教导他们成人的群众保持联系。只要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同人民保持联系,他们就有一切把握,始终是不可战胜的。”邓小平讲“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 c! J% }) B/ J; Q3 R, X+ `
$ }# Q6 W5 u6 e/ ? 历史,往往残酷无情,不堪回首。就在斯大林讲完安泰神话54年后的1991年,布尔什维克——这个苏联大地曾经的英雄儿子,这个曾经拥有1000多万党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党老党,在其成立93年、执政74年之际,竟然像安泰一样被活活地扼死在了空中!一个神话破灭了。究其垮台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苏共背离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党变成了一个自身封闭的系统,成为凌驾于社会和人民群众之上的体系。这样,党内不仅极易滋生各种消极fubai现象,而且由于这种机制本身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缺乏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能力,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僵化的体制,失去了解决自身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苏共在内的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丧权亡党的教训都说明,如果一个党脱离了它所代表的民众,从人民之中爬到了人民之上,就成了一个纯粹争权夺利的工具,由执政为民蜕变为弄权为己,失去了执政的坚实基础和丰厚资源,一到历史的拐点上,人民群众中的大多数便不投它们的赞成票,最终为人民所抛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我们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这个定位,强调“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党的最强大的执政能力、第一执政能力。 $ f( h# E3 l" t7 c8 c
7 D3 y/ b- w3 F N' T, ^) ~0 j 党在掌握政权的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核心,是受人民的委托、按人民的意愿执好政、掌好权,当好“三个代表”。在这里,必须十分明确,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而不是其他任何关系。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防止党在人民利益之外形成特殊利益和既得利益集团,是防止党变质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才始终是先进的执政党、充满活力的执政党;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府,才始终是人民的政府、受人民拥护的政府;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和政府,才不会变质、不会被人民所打倒和抛弃。否则,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是盲目的、不清醒的,甚至有可能迷失方向,走向反面,不是“立党为公”而是“立党为私”,不是“执政为民”而是“执政为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不能仅仅为执政而执政,为提高能力而提高能力;执政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切能力也仅仅是手段而已,只有为民才是唯一的目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 X* r: x: j! F, F- l8 |# i
2 f1 M+ W+ ]/ ~, G
因此,党群关系的密切程度,始终都是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根本指标。一个执政党,不管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领导和管理面有多广、力度有多大,如果执政的结果不是密切了党群关系,而是疏远了群众,那就不能说这个党有多么强的执政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执政”一词,表面看反映的是党和政府、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本质上却是和党群关系密切相连的。执政党在善于掌握权力、运用权力的同时,始终保持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很不容易的,但这恰恰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最直接的检验。
# X, I$ }2 a8 W6 Y* V# r4 G% L/ ]# {0 B, `( j3 f& t! J& X9 _5 R6 W
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3 L9 t1 |; f# ?" j- ?- S1 S/ s! Q; s7 P. T0 x
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人民群众充分信任下执政的,执政后党群关系理应更加密切。但事实却表明,党在取得政权以后,不仅脱离群众的危险比未执政前大大增加了,而且脱离群众对于党和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未执政前大大增加了。列宁是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经典作家,他曾尖锐地指出,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那么,至关重要的是要搞清楚,最大危险从何而来?
; Z: e8 K3 H+ k: J( Z, w5 t' ^) J5 U& y
第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权力的特点决定的。执政以前,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党一旦离开群众,就无法生存。执政之后,党掌握了公共权力,其权力之大,可支配的资源之多,都是执政前所无法比拟的。一方面,这可以使我们党用手中掌握的资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公共权力一旦形成,就有可能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公共权力的这种特性反映到执政党身上,客观上使得一些党员干部有了追求个人享乐的条件,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的一些意志薄弱者,容易产生做官当老爷的官僚主义作风,产生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有的人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捞取不合理的甚至非法的私利,以至发生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fubai行为。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起苦。”“现在的物质条件比那个时候好一些……为什么群众对我们还有那么多意见?这确实同我们脱离群众,特别是同高级干部脱离群众有直接关系。”
2 l. {0 j/ T# `) O# g! V: Z; N) R+ v; N1 i0 ~
第二,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有所松懈。这不是说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有什么变化,也不是说党不再强调密切联系群众了。实际上,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明确强调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和这方面存在问题的严重性。20年前,邓小平就向全党敲响警钟:“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于是,在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上,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在十六大报告中又有这样明确而严肃的表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但是,理论上的强调和人们实际努力的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这里的关键是具体的制度和机制是否健全完善,是否能够把理论原则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只有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才有可能变成人们实际的行为准则。我们恰恰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够,使理论上提倡的东西不能有效地落实到实际中去,无形中减弱了理论的说服力,也减弱了人们按照理论去行动的动力。
" M* D" k+ z& a7 O- b! z6 k4 y/ r
第三,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外在压力大为减弱。应该看到,一个政党在野时和执政后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几乎一直处于强大的国外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军阀的绞杀之中。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自己要想生存和发展,只有唤起工农劳苦大众,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和拥护,除此之外,别无出路。在当时的险恶环境下,哪里的党组织和党员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人民的支持,才有可能生存并发展壮大起来;相反,哪里的党组织和党员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就有遭受挫折甚至被绞杀的危险。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险恶环境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得以形成的外在因素。但执政以后,这种事关生死存亡的外在压力大为减缓甚至不复存在,脱离群众不会马上有性命之忧了,于是有些人就开始怠慢群众,甚至筑起有形无形的墙与百姓隔离开来。
* C- }" h) _( t. o: Y+ B% k
6 b. J' `4 A$ V7 k/ W 第四,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难度加大。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党员干部如何深入群众,全面了解和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比计划经济时期复杂了许多。此外,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诱惑越来越多,这也使党员干部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同时,人民群众的眼界和素质已有很大变化,民主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党员干部的期望值和要求也大大提高,给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人说,革命年代的共产党人具有天然的政治资本,即使有过错,老百姓也会原谅。而相比老一代共产党人,新一代没有赫赫战功,要想得到百姓认可和支持,只能依靠始终保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靠不断创新的思维、科学发展的胆略,也就是依靠为公众服务的态度、精神和本领,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即使有联系群众的主观愿望,但简单套用过去的办法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结果群众还是不满意。 . @" D& t6 M* Y- a& ]2 U5 J
" R- O$ r4 r0 E( m
同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拥护和支持,也是与时俱进的。过去拥护支持,不等于现在拥护支持;现在拥护支持,不等于将来拥护支持;总体拥护支持,不等于所有方面都拥护支持。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着一个对党执政的合法性的补充与转换的问题,存在着一个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再认可的问题。
# L& m+ z/ r( B* n0 X) V+ s2 G9 e1 T* [& L- B/ T" s
三、全党必须练就化险为夷的能力 3 p9 m+ b) |! Z+ D1 o$ r1 ~9 U3 k
# u- C& W0 q, s 党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与党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是一种反比关系,“最大优势”消,则“最大危险”长,反之亦然。在“最大优势”与“最大危险”的此长彼消中,凡是“最大优势”发挥得好的地方,那些滋生fubai的条件、土壤就会得到遏制;凡是“最大危险”存在甚至扩大的地方,矛盾就会激化,群体事件就会不断发生;凡是“最大危险”不断销蚀并蚕食“最大优势”的地方和部门,党内民主就会遭到践踏,党内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家长制就会复活,党同群众的联系就会不断削弱,干群关系就会紧张。如何发挥“最大优势”,化解“最大危险”,是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性命攸关的问题。 ) y. ]" |) S$ o+ H1 i* X! J
- f: J T8 ]; O 第一,党同群众的联系要制度化法律化。制度和法律规定了各个行为主体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也规定了处理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各项原则和规范,它是现代国家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处理党群关系,同样必须坚持按法规、制度办事。创新制度平台,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党群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一要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执行程序。通过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序,把我们的一切决策,同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加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最有效的途径。二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这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环节。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fubai。一个执政党要想永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消除其惰性,除了要有自强不息的意识和精神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压力,从而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党执政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尽管国际政治斗争仍很复杂,国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对不少党员干部来说,压力并不明显。在外在压力不明显的情况下,自觉建立一种内在压力机制,即对执政党的监督机制,有利于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各级党组织和党的所有干部都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领导层次和领导职位越高,越要自觉接受监督,绝不允许有特殊党员。三要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努力开辟和创新党联系群众的新形式。四要明确规定对党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要求,不断改进各类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从而保证党政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强调制度建设当然不是否定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情操,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 3 m9 k- B ^4 X2 H( J. C# Y) p! i; |
: M' U" ^1 b! k& y; `3 } 第二,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说得好:“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不论什么组织,只要背离了人民利益,人民都会拒绝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准确地把握和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解决党群关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利益的复合体。人民群众不仅有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物质利益,还有参与国家决策、管理社会事务的政治利益,以及精神生活充实愉快的文化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缺少或者削弱、忽视了“三大利益”中的任何一种,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残缺的,都是不完善的。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就必须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努力使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我们党赋予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新内涵。
* e+ {6 ?1 z6 z* x; w. C3 Q3 d
* e% g! Q1 e4 `* Q8 ~8 f: V/ r" [- b 第三,党只有坚决清除fubai,才能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人类政权的更迭史上,执政者因fubai而垮台,是一个普遍现象。当今世界,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之所以在貌似鼎盛之时丧失执政地位,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自身fubai的惩治和预防能力。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任何外力都打不倒共产党,但如果党内fubai不除,就会不打自倒。正如党的十七大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fubai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fubai,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党内形形色色的fubai现象,对现代化建设危害最大,对党群关系危害最大,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危害最大,也最容易丧失民心。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fubai,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不廉政,就谈不上执政能力;不反fubai,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一句空话;要想防范和化解“最大危险”,坚持和发挥“最大优势”,扎扎实实地提高执政能力,首先要扎扎实实地遏制fubai。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可看作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除腐、自我净化的一种努力。 ( @) c7 C: ~) s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