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在荆南四河干支流和洞庭湖出口修建控制性工程等问题上的意见

[复制链接]
凳子往西挪 发表于 2012-11-9 16: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三峡工程及上游众多防洪工程、水资源开发工程的不断建成所造成的新的江湖水情水势变化,面对洞庭湖的日益萎缩,开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水利综合规划和研究,恢复洞庭湖流域的自然水生态和调蓄功能,着力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防洪安全保护圈,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建立江湖两利、流域一体的可持续人水和谐关系,对保障和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于湖南省倡导开展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综合规划》,按照湖北省政府的有关要求,荆州市政府的态度是“高调回应、高调配合、高调推进。”荆州市政府认为,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背景下,为探索大湖地区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共同完成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大任务,保障和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展洞庭湖生态景区综合规划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在水利专项规划方面,恢复和提高洞庭湖的生态水域,进一步提高洞庭湖生态景区的综合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经济区内的水生态、水环境,建设浩浩汤汤的洞庭湖,湖北省荆州市与湖南省有着切身体会和高度的一致。但在如何科学治理洞庭湖,恢复洞庭湖的自然水体,建立江湖两利、流域一体的可持续人水和谐关系,如何实现上、下游兼顾、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湖泊水资源方面,在思路上有一些不同意见。我们认为在一些影响深远的重大水利规划问题上,应该认真研究、审慎决策。

一、        荆南四河干流河口堵坝建闸的问题

目前荆江防洪问题仍然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在松滋河松滋口、虎渡河太平口等三河干流河口新建控制涵闸和提水泵站等控制性工程是不合适的,需要认真研究,审慎决策。理由如下:
①影响荆江防洪安全;②造成三河水系河道淤积萎缩,影响河势变化;③影响三河水系生态环境;④对三河水系农业灌溉、排涝、城乡供水等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产生复杂的不可逆转的综合影响;⑤工程建设项目经济分析不具备可行性;⑥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复杂,人为造成难以协调的两省水事纠纷。
荆南四河系指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和石首调弦河,目前调弦河已与1958年封堵。荆南四河是川江洪水分流洞庭湖的“泄洪通道”和“洪水走廊”。四河向洞庭湖的分流,有效减轻了川江洪水对荆江河道的压力,对于保护流域内四个县市区重要经济目标、耕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荆江防洪安全,保卫江汉平原和大武汉的防洪安全,保卫国家粮食安全都至关重要;同时,荆南四河水资源、水环境的综合利用、开发与保护,对我老秘网市江南四县市区的工农业生产、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松滋口等荆南四河干流河口兴建控制涵闸和提水泵站等控制性工程,会彻底改变荆南四河自古以来形成的向洞庭湖泄洪分流的河道自然演绎规律。一是河道的控制和封闭,势必会造成四河河道的进一步淤积和分流量的衰减,威胁荆江防洪安全;二是从长远来说,河道功能的衰竭,还会严重影响荆南四河流域农业灌溉、饮水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三是随着长江滋补洞庭湖水量的减少,也造成洞庭湖水体的进一步萎缩,形成洞庭湖流域自然生态和水生态的恶性循环;四是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复杂,人为造成难以协调的两省水事纠纷等。水利工程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兴水利、除水害,但水利规划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该遵守自然规律。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任何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人工控制工程,不管当初的规划的愿望多么美好,都不过是一厢情愿。下面讲四个方面的理由:
1、影响荆江防洪安全
洞庭湖四河水系是川江洪水分流洞庭湖的重要通道。四河向洞庭湖的有效分流,减轻了川江洪水对荆江河道的压力,对于保障荆江防洪安全,保卫江汉平原和大武汉的防洪安全都至关重要。荆江大堤是有重要保护目标的国家一级确保干堤,荆江防洪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作为长江干流的重要节点,历朝历代荆江防洪的地位都是高于洞庭湖防洪的。实现江湖和谐两利和流域一体,确保荆江防洪安全,应该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利防洪规划的重要内容。洞庭湖四河水系的任何水资源开发和防洪工程规划,都必须以此为前提条件。
尽管三峡工程建成后,荆江河段防洪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但遭遇较大洪水时,防洪能力仍然不足,不宜过份夸大三峡工程对荆江的防洪作用。湖南方面和有些专家提出的三峡建成后,三口建闸的时机已经成熟的观点是不适宜的。三峡水库为河道型水库,总库容393亿m3,防洪库容221.5亿m3,但宜昌以上承雨面积100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4360亿m3,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非常有限。按1954年宜昌洪峰流量计算,洪水标准不到20年一遇,但实测最大30日洪水总量785亿m3,7日洪水总量386亿m3,一星期的洪水就可以装满一个三峡,防洪库容使用接近2次,若遇50年一遇以上洪水,三天的场洪水总量就可以装满一个三峡。遇较大洪水时,三峡工程对荆江防洪来说,只能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对洪量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荆江的防洪标准是按照沙市水位45.00m、城陵矶水位34.40m,且确保荆江大堤安全确定的。三峡工程建成后,荆江河段通过三峡调节,可防御长江上游百年一遇及以下洪水;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洪水,可使枝城泄量不超过80000 m3/s,配合荆江地区蓄滞洪区使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5.00m;遇百年一遇洪水,可使枝城泄量不超过57600 m3/s, 沙市水位不超过44.50m。注意,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隐含条件,就是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按现状分流比例,参与分流川江洪水(洞庭湖也有责任调蓄长江超额洪水)。若遇特大洪水,启用荆江分洪后,还要炸开松滋八宝江堤行洪,削减沙市站洪峰。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建成后,不依赖于其它防洪措施,荆江防洪的问题是没有根本解决的。
若在三河干流河口新建控制性涵闸,即使与河道等宽修建,众多闸墩也将严重减少过洪断面,大幅度降低分流洪水的能力。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控制涵闸的修建,闸底板高程固定,三河的河势演变将同长江干流彻底分开,随着干流的冲刷和内河的净淤积,余下的洞庭湖三河将同调弦河一样,分流能力势必持续降低,最终萎缩殆尽,加速成为地上悬河和死河。
目前,荆江河段沙市站安全泄量为50000 m3/s(对应沙市44.50m),最大过洪能力也只有55000m m3/s左右(对应沙市45.00m)。若没有荆南三河的有效分流,即使三峡水库、隔河岩水库按理想化调度,沮漳河不发生洪水,实现枝城控泄80000 m3/s,荆江分蓄洪区加上炸开腊林洲扩口分洪最大也只能分流8000 m3/s,还有17000 m3/s需要松西河、松东河和虎渡河和炸开松滋八宝江堤等其他行洪分流措施。荆江下游藕池河的洪水分流,在降低石首、监利长江干流水位的同时,对沙市站洪峰水位也有较大的拖低作用。从典型洪水年和标准洪水年荆南三河分流对荆江河段防洪的影响分析来看,对沙市站的削峰作用相当于近2个荆江分洪区的作用;遇20年一遇洪水,再加上清江、沮漳河遭遇一般洪水,即使有三峡近40%的拦洪调节,都有可能需要启用荆江分洪区工程。
总的来说,即使三峡建成后,荆江的防洪问题仍然是没有根本解决的,还需要其他分洪和分流措施。没有荆南三河的有效分流,三峡对荆江防洪安全的保障标准将大打折扣,荆江地区蓄滞洪区的使用几率将大幅度增加。在三峡建成后上游遇100年一遇洪水,启用荆江分洪500亿m3洪水后,荆江地区仍然有100亿m3超额洪水,需要续建洞庭湖蓄滞洪区和洪湖东分块蓄滞洪区的情况下,湖南省提出节制荆南四河入湖洪水是不合时宜的。

荆南三河分流对典型洪水年沙市站水位影响推算表
年份
        上游控制站        枝城        三河分流        沙市站(分流)        沙市站(不分流)        城陵矶水位
(m)        三河不分流的结果推测
        水位
(m)        流量
(m3/s)        水位
(m)        流量
(m3/s)        流量
(m3/s)        比例
(%)        水位
(m)        流量
(m3/s)        水位
(m)        流量
(m3/s)               
1860                925000
(调查)                110000
(调查)                                                                长江上游连续发生两次超100年一遇洪水,冲开藕池口,形成藕池河。
1870        59.50
(推算)        105000
(调查)                110000
(调查)                                                                长江上游发生1000年一遇洪水。松滋江堤黄家湾、庞家湾溃决,形成松滋河;荆南干堤公安段两处溃决、监利干堤多处溃决,水淹至安陆
1954        55.73        66800
(宜昌)        50.61        71900        13100        18.20        44.67        50000        46以上        63500        33.95        分洪后仍然漫溃
1981        55.38        70100
(宜昌)        50.74        71600        13910        19.40        44.46        54600        46以上        69000        31.61        分洪后沙市最高水位44.55m
1998        54.50        63600
(宜昌)        50.62        68600        12370        18.03        45.22        53700        46以上        66500        35.80        分洪后沙市最高水位45.40m
20
年一遇                72300
(三峡水库)                48000        8640        18.00        43.00        38500        44.60        50000        34.40        三峡控泄后,清江沮漳河流量超6000 m3/s,则需要分洪
100年一遇                83700
(三峡水库)                56700        10200        18.00        44.50        50000        45.40        58000        34.40        三峡控泄后仍需荆江分洪
1000年一遇                98800
(三峡水库)                80000        14400        18.00        45.00        57600        46以上        72000         34.40        三峡控泄加荆江分洪后,荆江大堤仍然漫溃

2、历史规划证明,三口建闸将对三河水系上下游河道河势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产生持续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下面从荆南四口之一调弦口建闸的历史背景、中省市县四级行政决策过程、建闸的初始目的、建闸后的实际后果等几个方面进行历史回顾,反思其中的问题,以资领导决策时借鉴。
(1)历史背景。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大跃进”和“以粮为纲”政治背景下,为解决吃饭问题,各地刮起一股围湖造田风。国家专门编制了河湖围垦规划,下达专门资金大规模围垦湖泊和河流。湖南省提出向钱粮湖(洞庭湖的一部分)要“钱”要“粮”。钱粮湖与调弦河相通,而要围垦此湖,必须得先堵住长江来水。于是,湖南向湖北提出了“堵塞调弦口”的要求。
(2)决策过程。1958年春,湖北省水利厅以鄂(58)堤防字011号文件转发了湖南方面的材料。3月下旬,荆州专署派人专程到石首、监利两县就堵口一事进行了实地调查。1958年4月15日,石首县政府向荆州专署报告称:原则同意湖南方面在调弦河堵口建闸。当时的理由如下:
①堵口建闸,双方有利。对石首方面来说,河道封闭后调弦河停止淤积,既能解决横堤、罗成、陈公东、顾复和石戈5垸(共278平方公里)的自流排水问题,又能解决当地灌溉水源和季节性航运问题。
②防洪保安,影响不大。经过周密测算,堵口建闸后,长江六合垸至监利江段的长江水位将抬高0.03至0.18米。通过加固堤防,抗洪不受影响。
其实,石首的主要想法是调弦河在石首境内有13公里长的堤防,堵口建闸后,汛期可减少26公里的防汛段面,这是石首所乐意接受的。
1958年5月,原荆州专署水利局经慎重研究,以(58)179号文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要求审慎实施调弦口堵口建闸的意见。主要内容为:“有关专家认为,在荆江防洪问题未作出全面规划和未基本解决之前,对荆江四口之任何一口都不能堵塞。要是堵塞调弦河,也必须在调弦口修建船闸和灌溉闸,并增建分洪节制闸,以确保高峰期间石首、监利超过保证水位时,能分泄流量2200立方米/秒。”但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这个意见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
1958年5月20日,国务院召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省长以及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利电力部主要负责人,在北京举行了三省水利会议,专题研究“荆江四口”治理问题。会上通过了调弦堵口的决议。但鉴于荆州专署的反对意见,湖南、湖北两省也在会后达成协议:“当监利水位达到36米,根据上游水情水位将继续上涨,有超过监利1954年实际水位36.57米可能时,调弦口扒口分洪2200立方米/秒。”
此后,湘鄂两省商定,兴建调弦口闸(3孔总宽9米,设计流量为60 m3/s),控制江水入湖,围垦钱粮湖农场,扩大湖区的可耕地面积。同时在湖南境内的旗杆嘴兴建六门闸(6孔总宽18米,设计流量200 m3/s),与洞庭湖分离。这个方案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准,湖南省于1958年冬组织万人实施,河口方案失败后,又后退600移址重建。至此,调弦河成了上不通江、下不达湖的内河。
(3)建闸后果。短短几年后的1964年初,调弦口闸经过1959年至1963年四个汛期的开闸放水,坝上游600m长的河段其最大深度仅5m(实测数据),下游200m河段整体淤高1.5m。坝上游原过洪断面从1954年的1360m2减少到870 m2,坝下游减少110 m2,堵口带来的弊端这时就已经出现。64年汛期,为抵御洪水,按湖北湖南两省当初制定的监利水位达到1954年最高水位36.57m调弦口炸口分洪的协议,要求炸口行洪。有关方面甚至将炸药运到了闸口,随时准备炸坝,但由于种种原因,炸坝最终没有实施。1998年8月,国家调动3000官兵,炸药再次运到调弦闸口,但由于河道已淤塞,河堤低矮年久失修,防洪功能已基本丧失,最终没有下决心实施。补充协议也成了一纸空文。
1958年调弦河口建闸控制后,确实造就钱粮湖农场,但调弦河随后发生的自然河势变化,对流域内包括华容县城在内的华容、石首两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对水生态水环境的严重破坏,可能也不是当初规划的初衷。据最新资料分析,调弦河58年建闸,底板设计高程为26.5m,1994年进水高程29.5m,2010年进水高程32.0m,目前平均淤深5m,调弦河部分河床底高已达31.5m以上,沿岸所有排水涵闸已悉数不能自排,河道的防洪、灌溉、航运、养殖功能基本丧失。由于河口逐年淤塞抬高,调弦河几乎成为死河,调弦口闸也成为主座不需要开启的废闸,荆江“四口分流”也演变为“三口分流”。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泥沙淤积相当严重。调弦口门已完全淤塞,自调弦口闸以下约6km河段几乎没有河床形态,河底现仅存一条流水小沟,且石首境内13km河段普遍淤高5m以上。即使在汛期,调弦河也很难有过境水流,调弦口闸实则已成为死闸。
②航运业遭到灭顶之灾。原来华容至调关常年有机帆船来往,一些较大的船舶通江(长江)入湖(洞庭湖)也不受阻碍,然堵口建闸后不到20年功夫就由于水浅停航了。焦山河集镇原是调弦河畔的航运重镇,因水路而兴起,当初又名“招商河”,说是“日有桅杆千根,夜有明灯万盏”,盛极一时。但由于堵口建闸,古老的焦山河集镇变成了一个死港,华容城因此而萧条冷落。更有甚者,处于调弦河口门的调关港也因此而萧条冷落了。华容县城自古以来“通江达湖”的优势不复存在,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③两省的水利纠纷进一步加剧。由于湖南方面在调弦河下游发展养殖业,但由于河道淤塞,河道防洪标准标准太低,一遇汛期,即使石首沿河的泵站排渍,也会立即遭到湖南方面的严厉阻止,从而常常引发两省水利纠纷,发生多次械斗。
④沿河城乡生活供水和农业灌溉受到严重影响。到了抗旱时节,沿河民垸急需引水灌溉,而调弦河又无水可供。由于调弦河淤塞和地下水超采,造成枕江滨湖的华容县城城市供水严重不足,华容县城的老百姓自嘲为“春天喝泥水,夏天喝药水,秋天喝苦咸水,冬天无水喝。”
⑤沿岸水产业致命打击。调弦河的干涸和消失,原有“鱼米之乡”美誉的调弦河两岸,如今早就没有了渔船和渔民。
(4)反思。征服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事实证明,除了调弦河不需要防汛外,石首市的想法全部落空,枕江滨湖的华容县城区位优势不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两省堵口建闸前的规划目标不仅变成了泡影,而且带来了事与愿违的结果。不过,这个代价确实付出得太大了。人类一时的感情冲动,带来的却是得小利、遗大患的结局,这个教训不能不说是极其深刻的。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干流上修建控制性工程,将对河道的河势演变、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不可预测的根本性变化,要慎之又慎。一旦在干流河口建闸,那就意味着这条河流作为自然河道之生命的终结,调弦河建闸后的历史演变就是前车之鉴。三河干流河口建闸后,将使河道水系的河势演变与长江干流彻底隔离,随着长江干流的下切,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势必会加速成为像调弦河一样的地上悬河。不管是建闸,还是建橡皮坝,势必很大和一定程度内影响河道原有最大过流能力,并且闸底板高程固定后,影响干流河势的自然演变,其结果将是一样的。
有些专家的建闸理由之一是30年后宜昌以下干流将平均冲深6m,预测荆江过流能力将增加到70000 m3/s,将不需要荆南四河分流,并且预测枯水期荆南三河将成为地上悬河。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不确切。通过近几年沙市站的水文资料分析,干流冲刷增加的河道槽蓄量只会影响枯水期的水位,44.00m以上几乎没有影响。若这些专家的研究预测得到国家认可的话,那国务院的应对方案就应该是优化调整三峡的枯水期水位和生态调度方案,而不是把洞庭湖、鄱阳湖都围起来,把河道都控制起来,造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长江中下游生态灾难的发生。
3、从长期影响来说,对三河水系农业灌溉、排涝、城乡供水等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产生复杂的不可逆转的综合影响,对洞庭湖的湖体恢复也有不利影响
建闸后,三河将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体,沿河农业生产、开发建设项目逐年汇入的大量泥沙无法随洪水带走,无法形成相对稳定的冲淤平衡,加上流速减缓,将会造成河道严重的净淤积。调弦河58年建闸,底板设计高程为26.5m,1994年进水高程29.5m,2010年进水高程32.0m,目前平均淤深5m,调弦河部分河床底高已达31.5m以上,沿岸所有排水涵闸已悉数不能自排,防洪、灌溉、航运、养殖功能基本丧失,就是一个例证。最为严重的事,后果一旦造成,将是不可逆转的。
洞庭湖四河水系复杂,流域内沿河两岸各类引、排水涵闸、提灌泵站、城乡工业、生活用水取水设施等水利工程星罗棋布。三口干流建闸后,随着河道淤塞,枯水期断流将会更加严重,沿河取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将会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河底淤塞抬高,也会对沿岸排水涵闸的正常排水产生影响。
据2002年长江委观测,三口水量在洞庭湖总入湖水量的27.9%,三口水量是洞庭湖休养生息和得以滋养的重要水源。建闸后分流量的锐减,不仅不会形成“浩浩汤汤的洞庭湖”的规划目标,只会进一步加速洞庭湖的萎缩和消亡。
总的来说,洞庭湖湖体萎缩是众多的围湖造田工程、拦水建库工程、堵坝建闸工程,再加上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泥沙入湖增多造成的。从长远影响看,干流河口建闸只会进一步减少入湖水量,造成洞庭湖的进一步萎缩。用四口建闸来解决荆南四河沿岸和洞庭湖湖体的水资源问题、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正好适得其反。
4、成本高、运行管理复杂,工程建设项目经济分析评价不具备可行性。
从长期来看,三河河口建闸后,势必会造成三河在长江枯水期自流引水更加困难,但若采取堵坝加提灌泵站的形式,将长江水抽到荆南四河,从湖北流到湖南补给洞庭湖,几乎是不可能的。途经上百公里河道,沿途渗漏、蒸发等损失要占60%-80%不说,再加上二级、三级提水,成本可想而知。沿河两岸取水设施众多,要按商品水进行计量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
显而易见,用河口建闸加提水泵站的模式解决四河水系的水资源缺乏问题,成本昂贵、得不偿失。退一步说,假设钱的问题好解决,闸、站投资都由中央投资,年运行费用都由中央负担,闸、站运行管理由长江委负责,但基于防洪、灌溉等利益矛盾,两省在工程运行调度机制上几乎是不可协调的。

二、        截堵四河支流,修建平原型水库的问题

(1)从长远看,在藕池河下游堵支新建平原型水库,将固定和萎缩藕池河的分流量,不利于荆江防洪和洞庭湖的水体恢复,需要认真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审慎决策。理由如下:
湖南方面提出的藕池河水系治理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近期控制藕池河中支的陈家岭河、东支的鲶鱼须河,扩大东支的梅田湖河的过流能力;远期进一步控制藕池河的西支安乡河以及中支的施家渡河,彻底封堵西支和中支,强化藕池河东支的沿线主干河道。藕池河分流量远期设计为沙市45m(荆江流量55000 m3/s)时,藕池河分流7500 m3/s。
藕池河东支南县(罗文窖)水文站7月31日水位35.51m,超警戒0.01m,流量2290m3/s。据调查,目前东支出口注滋口极限过流能力不到4000 m3/s。且不说彻底封堵西支和中支后,仅靠东支能否实现分流7500 m3/s的目标,在荆江遭遇大洪水时,将藕池河的分流量极限固定在7500 m3/s,也是不合适的。1954年沙市最高水位44.67m,藕池河分流量曾达到14790 m3/s。调弦口建闸后,已经减少下荆江的分流量2000多m3/s,若进一步对藕池河进行控制,将严重影响下荆江已经相对稳定的河势变化,威胁荆江防洪安全。
在支流上堵坝建闸,必然会造成长江干流分流进入支流流量的固定和不断减少,造成河口的进一步淤积,与河口建闸的后果是相同的。
(2)在松滋河下游大湖口河堵坝建闸新建平原型水库,方案不合理,从长远看不利于荆江防洪和洞庭湖的水体恢复,需要认真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审慎决策。
松滋河水系在湖南境内分成三支,即西支官垸河、中支自治局河、东支大湖口河。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澧水对西支官垸河、中支自治局河的顶托较严重,东支大湖口河受澧水顶托的影响较小。近些年来,主支自治局河和西支官垸河淤积越来越严重,过流量衰减,而东支大湖口河逐渐冲刷,已逐渐成为松滋河的主支。
按湖南方面提出的整治松虎洪道的方案,近期规划对东支大湖口河(松滋河主支)进行控制,分别在上游王守寺和下游小望角堵坝建闸,修建平原水库,远期再封堵中支自治局河。我们认为封堵松滋河的主流将对松滋口分流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会造成洞庭湖入湖水量减少,也与湖南方面建设浩渺洞庭、生态洞庭的目标相悖,围堵川江洪水的意图过于明显。
按湖南省有关规划报告的描述,采取等宽建闸的方案,控制支流的目的不是为了节制入湖洪水,是为了修建平原水库开发利用水资源,解决抗旱的问题。且不说河口建闸河口淤塞后,将来还有没有水下来,修建上下两个、甚至三个3000 m3/s的节制闸,还要将疏挖其他支流“强干”,花费数亿元巨资,建一个区区河道水库,在经济效益评价上也是通不过的。
调弦口已于1958年封堵,不复存在;下荆江裁弯取直、藕池河沱江堵坝建闸和三峡工程建成后,藕池河分流能力逐步萎缩,安乡河基本上大半年干涸;南闸修建后,虎渡河分流量固定在3800 m3/s以下,且日益淤塞。从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唯独松滋河风流能力没有衰减,占荆南四河总分流量的比例一直稳定在60%左右。在松滋河下游堵塞支流,不管采取什么力度的强干措施,都会造成松滋河分流能力的大幅度下降,影响荆江防洪安全。

三、洞庭湖口城陵矶建闸的问题

在城陵矶建闸控制,将会彻底改变千百年来长江和洞庭湖的自然江湖关系,会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河道河势演变规律、水资源分配、防洪、航运等产生重大影响,需要会同下游多省,认真论证和评估,谨慎决策。理由如下:
①洞庭湖调洪、削峰能力减弱,对城陵矶以下长江中游防洪、荆江防洪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②对城陵矶以下界牌河段河势和洞庭湖的演变产生直接影响;③对洞庭湖流域及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产生影响;④对枯水期城陵矶以下灌溉、城市供水、航运产生很复杂的综合影响;⑤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复杂,人为造成难以协调的多省水事纠纷
长江和洞庭湖,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非常微妙的关系。任何改变大自然固有规律的大型工程都会对自然生态和与之休戚相关的自然界产生剧烈影响。洞庭湖的综合功能和受益范围不仅仅在洞庭湖流域和湖南省,它是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
三峡工程的修建,研究、论证了一百多年,各种观点的论证报告可以堆满了三层楼,后来,长江中下游的水患灾害和国家日益短缺的能源需求,令决策者痛下决心修建。但事实上,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的深刻影响,也是令当初的决策者始料未及的。国务院也承认三峡工程在中下游的河势变化和农业灌溉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研究深度不够,而且正式追加启动了后三峡补偿工程。为什么研究了一百多年,还是研究不够呢?原因很简单,大自然的变迁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变化不是用数学模型可以演示的,这也正是大自然值得人类敬畏的地方。
三峡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方面的巨大效益是举世公认的,只是在生态影响、上下游水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争议,城陵矶建闸受益的只有湖南省,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灌溉、航运均有害无益,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管怎么说,用人工控制工程去解决人工控制工程影响的生态环境,将是一个永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1)水资源影响方面。洞庭湖与鄱阳湖不同,汛期有调节长江上游洪水的功能,枯水期有补给调节长江干流径流的责任。城陵矶建闸后枯水期拦截洞庭湖上游来水,将进一步减少长江中游以下农业需水期长江干流的水量,对枯水期城陵矶以下河段的城镇供水、灌溉、航运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三峡建成后,长江干流河床刷深,枯水期同等流量下河道水位下降比较严重,遇到枯水年,长江中下游沿江农业灌溉、城镇供水、航运均受到很大影响。一般枯水年份枯水期沙市流量只有5000-7000 m3/s左右,洞庭湖补给长江流量1500~4000m3/s左右,若城陵矶建闸再节制1500-3000m3/s左右,将会使螺山以下长江中游的水资源问题雪上加霜、更加恶化。

长江中游干流有关站点最枯水位、流量(冻结吴淞高程)
河流        控制站        实测历史最低        2010年冬春最低
                水位
(m)        流量
(m3/s)        发生时间        水位
(m)        流量
(m3/s)        发生时间
长江干        枝城        36.86        2980        2003.02.09        37.83        5700        2010.12.10
        沙市        30.02        3200        2003.02.10        31.27        5820        2010.12.10
        监利        23.56        3920        2004.02.02        24.94        6050        2010.12.11
洞庭湖        城陵矶        18.94        1470        1999.03.24        20.52        1960        2010.12.11

沙市站枯季月平均水位及月平均流量特统计表(至三峡建成初期)
时间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统计年份
多年
平均        水位(m)        35.64        33.79        32.80        32.44        32.82        34.14        1947~2006
        流量 (m3/s)        9410        6250        4910        4500        5190        6960        1991~2006
注:2003年6月1日起,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闸开始通航。2006年5月20日,185米大坝封顶,三峡大坝全线建成。2006年9月20日,水库实现156米蓄水,三峡工程转向初期运行期。

(2)河势和湖体变化影响方面。藕池河形成后,干流以下水量减少造就了下荆江的九曲回肠。洞庭湖控制后,随着枯水期出湖水量大幅度减少,将对螺山以下界牌顺直河段、新堤夹州滩的河势和州滩演变规律产生不可估量、不可预测的影响。螺山以下界牌顺直河段河势变化事关湖北省、湖南两省的长江干堤堤防安全,需要慎之又慎。同时,洞庭湖建闸后,洞庭湖湖体水位升高,流速减缓,也会造成洞庭湖的进一步淤积。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研究了几十年,设计了完备的冲砂设施和减砂、冲砂运行机制,尚有很多很多专家在投票表决时专门针对泥沙问题投了反对票,现在还有很多泥沙专家忧心忡忡。洞庭湖由于建闸控制,一旦淤塞加剧,后果更加不可挽回。
(3)防洪影响方面。建闸控制后,汛期底水将抬高2.0~2.5m,底水增多15亿m3左右,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洞庭湖的削峰能力和调洪能力,而且一旦洞庭湖来水与川江洪水遭遇顶托,势必会对荆江防洪和洪湖监利长江干堤、大武汉的防汛形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一方面,城陵矶七里山湖口狭窄,只有3km左右,底泥厚度150多米,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闸墩设计需要一定宽度,城陵矶建闸后,洞庭湖吐洪能力将进一步受到限制,必然会造成洞庭湖的雍高,使湖南省洞庭湖的防洪压力进一步加大。湖南省的配套方案是在四水上修建更多的水库和节制荆南四河的来水。但对荆南四河的分流洪水进行控制势必会对荆江河段的防洪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国家防总批复的三峡对城陵矶和荆江河段的补偿调度方案可以看出,荆江防洪的地位是高于洞庭湖防汛的,洞庭湖的防洪安全必须服从于荆江防洪安全。
(4)生态影响方面。生态是一个整体,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动其中一个链条,会对链条中的方方面面产生很多不可预测的影响。洞庭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吞吐湖泊,千百年来,江湖之间你来我往,生生不息。荣枯本是自然演替,洞庭湖目前的状况本身就是人为影响加剧造成的。一旦建闸,洞庭湖从一个自然的湖泊体变成人工控制的蓄水体,本身就违反了自然生态规律,与建设生态经济区的目标是相悖的。
采用堵坝建闸、围湖控河的规划方案来解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防洪问题、水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说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即使没有荆江防洪问题,治理洞庭湖的规划也不应该采取“堵湖、堵干、堵支”的下策。与其动用巨资建闸围湖堵坝,不如尊重自然生态规律,注重江、湖防洪两利与并举,着重恢复入湖水系的原始河势、增加入湖径流补给总量,疏河通湖、退垸还湖、活化治湖、开源兴湖,给华夏子孙留下最后一个通江达海、浩浩荡荡、生态秀美的洞庭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