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社会管理创新要靠什么

[复制链接]
学习啦 发表于 2012-11-5 07: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理论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创新,是基层实践创新、学者思想创新和顶层制度创新之间的相互融合,理论界的思想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理论上的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包含着非常多的理论命题,笔者认为,这些命题恰恰就是事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

    现代社会管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综合相关研究,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体系。一是民生服务保障体系: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创业,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政府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建设,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二是安全稳定维护应对体系:建立疏导、防控、监督和惩处相结合的社会安全稳定和社会秩序维护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多形式、多渠道的民意和利益诉求收集、分析判断和及时回应机制,创新发展现代防控体系。三是公民社会培育发展体系:不断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公民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支持。四是加强法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已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五是社会管理队伍建设体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道德品质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以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建设一支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相适应的专职调解、社工、保安、监控、巡防、外口专管、心理矫治等各类专业队伍。

    社会管理创新的文化精神基础是什么?笔者赞同下面的观点:在新的社会管理体制下,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强化公众的“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这两种文化精神或社会心理基础。一是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是公众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显然,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首先需要强化公众的主体意识。二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则是指孕育于现代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之中,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的一种价值取向,它包含着对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同与追求。

    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应当是什么?以下七大战略给我们以启发:发展型社会管理战略,就是通过体制资源和政策资源开发,优化国家发展的社会生态,释放国家发展的社会能量,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型社会管理战略,就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包容性社会管理战略,就是国家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建立社会各方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创新过程中推进民主治理,开发和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参与型社会管理战略,就是运用制度设计经验,建构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要求相适应的参与型社会管理体制安排与公共政策体系,开发社会管理的体制资源和政策资源;协作性社会管理战略,就是从不同利益出发的社会管理主体之间要建立一种协调利益的政治关系,确立通过“协作”来思考、建构和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协作”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再组织化;预防性社会管理战略,就是把社会问题解决在其发生之前,而不仅仅是出了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就要求提高政府的战略思维能力、预警能力、监测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保障型社会管理战略,就是政府坚持履行保护性职能,开发保障社会安全发展的体制安排与公共政策,来支撑保障型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这些战略都有现实意义。

    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在于法治建设。笔者认为,在下面一个观点上,大家都是有共识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走向法治化。法治是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治理模式,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严格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在法治社会中,解决纠纷的最主要途径应当是法律手段。从社会管理的立场来看,当前社会矛盾激化、维稳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社会成员缺乏法治意识,表现为官员不依法办事、民众不依法表达诉求。其一,官员依法行政的观念淡漠。一些政府部门片面强调部门利益,个别公务人员贪污腐化,对民生问题漠不关心,导致群众与政府对立。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公务人员心里没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制上又缺乏监督和约束。其二,民众不信仰法治,趋向非理性地表达诉求。法院没有在民众心目中形成其应有的权威。一方面由于体制、制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人民法院的终审权事实上无法落实,当事人自然会首先通过诉讼以外的方式来获取诉讼内无法获取的利益。民众不信任司法,司法无权威,自然就会有大量的矛盾纠纷涌向信访等渠道。

    社会管理走向法制化的具体策略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学者们提出的下列观点有重要价值:一是依法适度培植社会组织、引导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社会管理首要的是丰富和完善社会管理主体,改变过去由国家包办社会管理乃至控制社会管理一切的做法。二是在立法模式上改过去的行政主导立法为博弈立法,使立法过程有更多的公众参与立法的核心功能在于合理配置社会利益、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形成均衡的社会秩序。三是立法中更多吸收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惯例。四是完善税收立法,形成与现代型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合理的社会结构。通过税收杠杆来调节社会阶层的分布,形成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五是健全执法,形成政府与社会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格局。

    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践。笔者认为,社会管理创新最需要关注的应是基层社会问题。解决基层社会问题的方法在于:鼓励资源往基层配置。第一,怎样才能使最基层人民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在总供给和总需求中,当务之急是有效增加总需求。只有总需求增加了,现有产能才会流动、循环起来,通过增量来稀释和淘汰存量,实现结构调整。第二,怎样才能使集中在大都市的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参与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吸引他们?第三,如何在社会事业举办体制、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等领域积极出台实质性的改革措施,鼓励民间投资全面跟进政府投资?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也值得关注:针对社会公共服务缺失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构建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针对社会利益失衡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构建均衡的社会利益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针对社会权利不公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构建公平的社会权利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针对“社会断裂”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在构建完善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针对社会参与不足、政府压力过大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在构建良好的政府与社会合作伙伴关系方面取得新进展;针对社会矛盾纠纷频发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矛盾演变的规律,借鉴国外政府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做法和经验教训,以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矛盾为重点,建立全过程、多渠道、全方位、法治化与柔性化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方向   

    应该讲,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的问题有很多。2011年9月16日中央综治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周永康同志要求研究八个问题,比如,如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如何夯实基层基础,使绝大多数的矛盾和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如何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如何完善城乡应急服务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事故的处置水平;如何建立健全信息网络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信息网络健康有序安全发展;如何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如何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如何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源头上、根本上改进社会管理,等等。他提出的这“八个如何”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面。笔者认为,应当重视研究下面几个问题。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总之,社会管理创新问题已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一目的能否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所达到的程度是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必须继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满的生活。作者:陈里 来源:学习时报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秦岛秘书 发表于 2013-5-18 17: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写得不错,学习了,提高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69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