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过程中,是否能按照讲话稿的特点运用文字和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容易处理好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篇好的讲话稿,应当是既便于读、又便于听的,这个要求就是针对文字和语言而说的。那么什么样的文字和语言才便于读、便于听呢?; N. y7 [0 `2 k# r5 Z* g
8 ]. Y% [, a* v2 f/ t
一、通俗化& S% p% m, \) h8 v$ e
$ p8 Z) s: w2 H. s& f 为了语言的通俗化,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W5 x# b$ T" P% v4 m6 U. v0 T 1.化简为繁。一篇领导人讲话,总要阐明一些道理和观点。但是,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认识以推动某项工作,而不是发表学术论文,因此,在谈意义、讲观点时,理论性太强的语言不宜用得过多,现成的概念和观点也没有必要过多的解释。用简练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道理,是撰写讲话稿的一条重要要求。/ v! A) u W) H2 h" b
2.化专为俗。尽管有些会议专业性很强,但是,领导讲话主要是讲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专业性的词汇应当尽量少用,特别是对行业不同、工作性质不同的与会者讲话,行话不宜说的太多。
" B% c I7 I( K5 ?" |4 ~ 3.化隐为明。在会上的讲话是一念即过的,听讲的人不能像读文章那样可以反复看几遍,从中抓住重要内容。所以,写讲话稿时应把最重要的话放在最关键的地方说。
" K! E0 V! W3 G0 Y* j, T) u3 p/ }
4 x4 n1 h' U, Z, F% Z+ F$ X 4.化长为短。这里所说的长与短,是对讲话的句式和层次而言的。有的同志写稿,习惯用长句子、大段落,几十个字才用一个标点,几篇稿纸也见不到一个自然段,这是写讲话稿所忌讳的。因为,句子和段落太长,读的人和听的人都容易很快就疲劳了,也容易听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得要领。所以,讲话稿的句式短一些,自然段多一些,既可以层次鲜明,也容易让人听清弄懂。
7 t: Z: Z: j% _* t& _ C& m ! h5 t8 P0 e" [; H1 k
5.化虚为实。讲话稿不宜使用空洞的、华而不实的词句,应尽量给人以实事求是的印象,不要滥用形容词,不要使人产生长而空、卖弄文笔的感觉。
/ X. {5 k8 c/ d# s- L9 Y* n 0 {3 ]- {* d _8 M6 P6 F3 q
二、形象化) @ Y& T& d* b
& P k2 T0 q- E* N 语言的形象化,是一个语言的艺术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8 T! A$ e( a3 T' J, J- V( r. ~/ Y
1.逻辑推理和事实印证,是人们说明问题的常用方法。以会议讲话的方式阐述问题,应该尽可能选择后者。恰当地列举有说服力的事例。既便于口语表达,又有利于克服用理论解释理论,用概念解释概念的弊病。举例子一定要做到为观点服务,不能只是罗列现象。$ T2 v" O0 ~2 t
" \) w- I" T3 v$ J3 j
2.打比方。这是使抽象概念变为形象思维的好方法。毛泽东同志生前的许多讲话中都有这样的范例。他把典型调查比做解剖麻雀,把工作目的和方法的关系比喻为河与桥梁的关系,效果都很好。7 Q/ r$ f. }$ g" W; P! j
$ M ]* W6 {8 @) E5 v" A# Y
3.提问题。在关键的地方,以反话、问答的方式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既能使讲话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促使人们深思,也能加重讲话的语气,使讲话更加生动有力,还能变换讲话的口吻,有助于段落之间的衔接。
/ y) w0 d: W( Y! z9 G
0 C- f" X, n: Q8 _ F 4.借词汇。把某些描绘生活现象的词汇随手拈来,用在形容某项工作上,能够增强讲话的生动性。如:把加强班组工作称为“夯实基础” ;把整党补课、巩固成果称为“回头看”等。1 W" }/ L- h' N/ X# X( e7 |
1 V1 o# M3 r2 V9 G B 5.“抓活鱼”。人民群众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创造的许多俗语、谚语、顺口溜和口头禅等,都非常精妙,像“抓活鱼”一样把他们抓来使用,能给一篇讲话增添许多光彩。5 ]$ E) U% t, ]
9 t; D" n8 O- E* ^
6.添趣味。适当运用幽默、讽刺、含蓄的语言,也是使一篇讲话生动形象的好方法。会议的严肃性不等于只是板起脸孔训人,让深刻的道理恰到好处地寓于风趣的谈笑中,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 z* \$ a+ \! c( V8 e, M/ Z 1 l% F8 x& _3 C
7.压韵律。做到音节匀称、声调和谐、韵脚自然、节奏明快,能增添讲话的立体感。 6 F: v6 C2 l3 [5 t7 ]+ F' \8 Z
三、口语化
# N2 k$ u" j2 X8 M6 `; o( m7 C2 O' b7 D N& A# _* r" `4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