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四的含义,先做简要说明: 1 K6 b6 ?. n/ ^. s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表示万物开始有生气。它象征春天的开始,此时气温回升,万物苏醒,大地回春。
& U! F7 K4 E, `6 r [ 雨水 意味着气温逐渐转暖,我国广大地区将停止降雪,开始下雨,而且雨量开始逐渐增加。 * V4 a: m* [7 b+ J5 x9 V* ?
惊蟹 雷鸣开始,惊动万物,气温、地温渐渐升高土地以解冻,春耕开始,蟹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初醒和出土活动。 4 H8 f4 Z; N; q, o
春分 春分、秋分古时统称日夜分,即白昼与黑夜相等。春分在春季三个月90天一半时。这天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是白昼与黑夜平分日。 ) N; |6 H' J1 z' B
清明 天气清澈明朗,气温转暖,草木萌发,万物欣欣向荣。各地有扫墓栽柳等习俗。 0 w+ C5 v& H0 c& Y Q# Z
谷雨 雨生百谷的意思。雨水逐渐增多,适时的降雨对谷物生长极为有利。 / G7 x. d) k8 P' v8 y! e% B
立夏 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气温显著增高,万物渐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增长。 8 \. f A2 ]4 |! [# L6 P9 i0 c
小满 满指籽粒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开始结实成熟 ' O2 j" v( o/ b0 ~
芒种 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种是种子的意思。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经已经成熟,可以收割。而这时也正是忙于播种晚谷、黍、稷作物的季节,所以芒种又称为“忙种”。
% T1 m* y/ g2 }% ~" p/ S9 a3 a 夏至 炎热的夏天来临。这天,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古称日长至,日影最短。 " I1 N/ g, j. _+ O" {
小暑 暑是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 ( s9 @2 B* [- U7 R+ q# L' J
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小暑之后就要入伏了(我们习惯上是按干支纪日决定伏的日期,即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三伏),俗语说“热在三伏”,而初伏、中伏都集中在大暑时期,所以这段时间天气十分炎热。
: I5 a. A$ j! T 立秋 秋是作物快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天的开始,这时气温逐渐下降,属于秋高气爽、月明风清的时候。 ' o/ ^! [4 s# w( Z! ^* D2 F2 J) N2 r
处暑 处是“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到此终止。 ( b4 Y3 w. G6 x! e% V; t4 e2 b% J5 E
白露 白露节前后,气温一天比一天低,气候逐渐转凉,昼暖夜寒,更易达到形成露水条件,因而露较多、较重,呈现白色,所以称为白露。 , c( z( I3 ~# G, r
寒露 寒露气温已经很低,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露华渐浓,草木枯萎。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逐渐转冷的意思。
, B+ H2 L1 O$ s/ Y. k 霜降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讲产生除霜的现象。
0 f: Z/ h# g' y9 V 立冬 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是冬天的开始。 9 i1 m- T$ w+ U
小雪 气温下降,开始降雪,表示已到下雪的季节,但雪量不大。
8 a) h' F' e1 A. B 大雪 气温继续下降,降雪量将由小而大,地面出现积雪。 " i- N9 u7 J' z% y$ ~
冬至 冬至表示寒冷冬天到来的意思。这天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时称日短至,日影最长。我国民年习惯以冬至日进“九”作为“数九寒天”的开始,以后每隔九天为一阶级,共有九个“九”,计81天。
* a. A h# b, z L/ J 小寒 冷气积久而未寒,进入寒冬,但还未达到最冷的时候。
5 l6 e" y/ Y& F% A3 Z- b5 `5 e 大寒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当“数九寒天”的“四九”期间,在数九歌里有“三九四九,冻破钢臼” 8 J" ^) m' R+ s* t0 z1 _" E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按顺序每节各取一字便成了下列
, B; P5 s: r: T& Z8 u 歌诀:
& \2 ~6 |# Z3 L! V+ @3 R6 Y g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蟹、春分、清明、谷雨)
$ B( C1 c/ U1 K" q9 o- m 夏满芒夏两暑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7 Q" U3 q J% p7 y' Y4 c) F8 K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z# Q1 d; o( T6 ~* v8 m& r2 }
冬雪雪冬大小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F5 d, B1 @7 v5 [. b9 T0 N- \0 o
(摘自《万年历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