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论及其源流
- g$ E* G6 {7 V( C# O5 \
4 H, i" M6 w( N. W+ b" z“申论”一词出自《论语》的“申而论之”。申,即说明、申诉、议论,也就是分析和说明事理;刘勰的《论说》中指出:“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也就是说,凡融通种种见解而深入阐发某些道理的文辞,一概都可以称之为“论”。纵论时事政治的为“政论”,考辨历史的为“史论”,评优论劣的为“评论”,总揽要点予以阐述的为“概论”。申论,是一种具有申述、申辩、论证、论述之意的应用文体,即对材料、事件和问题进行说明、论述,并据以发表见解,进行论证的一种文体。
# H1 S3 b$ `" L: i
2 Q B7 _2 g+ U在我国古代的官吏选拔考试中,曾采用“对策”作为一种选拔考试的方法。后来,成为特定文件的名称,即“策对”、“策论”。“对策”作为一种选拔考试的方法,产生于西汉初年。汉文帝十五年九月,“诏有司举贤良学士”,正式颁布了这种选拔办法:“诏诸侯王、公卿、郡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命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郡吏推荐,让被推荐者把自己的意见“著之于篇”,加以密封,由皇帝亲自打开,对应考者进行考问。如确有辅佐之才,就被朝廷录用。汉文帝之后,“策论”的考试有所发展,出现了“对策”和“射策”两种方法。这两种考试的区别在于射策是密封若干问题,抽题作答;对策是公开提问,当场对答。8 |: n3 [2 j. d
! |( L- Y0 _; C" Z: z
刘勰在《文心雕龙· 议对》中对“策论”文体特征概括为:“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镕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这就是说策论应该深刻阐述国家管理的策略,要紧密联系国家时事,结合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脱离时代的空泛的高谈阔论;要驾驭政治权力来挽救世俗的不良风气,而不是发表刻薄的伪谬之论;文章要像一股吹得很远的劲风,像流淌的江河一样流畅,文章论述立足点要高,既切中时弊,又不要太锋芒毕露。也就说“对策”的内容要深刻地反映国家管理的需要;观点要具有远见卓识;提出的方法要切实可行;语言要妥帖而富有表现力。& x% ~: N" I7 h: S
' f* }, D( h: F6 i/ G* t“申论”作为当代公务员选拔考试的一种方法,其考核的目的是国家公务员角色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 ( T, h4 v7 @2 N7 B P M
" h, K5 x7 E9 P1 V第一,具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法律、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 e! j- R* \5 p0 X, v7 o. f
, d7 ]* T8 J& r& U1 p& j5 ?; [" r
第二,具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的能力。
6 x8 T2 Y0 x% _* s- N: b- [' a6 W+ }& O
第三,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这实际上是国家公务员角色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
! L! u, }/ [- T3 E0 B9 }; D
# M1 s. E, I; B& K( M, _* f9 D二、 申论的特征 % [* r) i+ E2 w7 S4 r
2 H+ q1 F1 w8 c% O) l3 U# r" g申论作为国家用来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国家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的特定要求,设定材料,检测应考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宏观战略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应试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正确的政策导向。作为一种应用文体,申论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性。9 D3 k) p2 I' r/ x7 F$ j# r: \
7 p v' B) Z. R) u一、形式的灵活性
' C; F1 b& \& X2 \( r. k4 E! p+ w+ D& M9 k
与传统的作文不一样,申论由概括部分、方案部分、议论部分三块相对独立的短文和长文组成。它不受体裁的局限,可以在三个部分分别运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概括部分可以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体;方案部分则是应用文写作文体;议论部分则自然是政论文体。申论既测试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又考察了公文写作能力,形式非常灵活。9 `/ l# e2 G c. t. G
( Z/ i) I- C3 { O/ }
二、材料的广泛性
1 k o( L* N$ d
X& Q9 k: H1 O3 m) u申论所给定的材料几乎没有范围的限制,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虽然其概括的要点是已经形成的结论,但这种结论是唯一的,它有利于检测应考者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9 J9 \. A4 z) D
) j% B1 q5 ^0 {/ i" O! ~& `! }: ~1 x6 h) k
* x9 C1 h+ g3 P/ f' c* O1 u五、答案的不确定性* H6 d# R. p* ?. T& y; o1 q1 f( E
# ?1 e) `! ^" T) }4 ~申论测试的答案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从资料背景来看,都是有关当前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的,有的已有定论,有的则没有定论。这样,应试者可以选择宏观的战略层面进行对策论证,也可以从微观的某一领域的层面进行对策论证,所以,应试者不受材料的局限,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水平,给出精彩的答案。作者:官盱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