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学发展] 谁是中国调结构的主体

[复制链接]
学习啦 发表于 2012-10-8 07: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众人皆说中国需要调结构,我也认为结构应该调,英雄所见相同,大家没分歧。不过再往下讨论,结构由谁调、怎么调,学界的看法就大相径庭了。不久前参加“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论坛,会上有人主张结构应由政府调,我当即表示不同意。不是说政府可以袖手旁观,而是受职能所限,政府实在不该担当调结构的主角。
    关于政府的职能,不知读者怎样看。二百年前,亚当?斯密说政府是“守夜人”,而后来弗里德曼又说政府是“仆人”。无论是“守夜人”还是“仆人”,政府职能不过是四项:即国家安全、社会公正、公共服务与扶弱济贫。归总起来,政府要做的其实就两方面:一是监管,二是服务。好比一场球赛,政府的角色是裁判,裁判只管比赛规则,而具体派谁参赛要由领队定,裁判不能管。调结构也如此,政府的职责是维护竞争公平,至于结构怎么调还得让企业定,因为企业才是经济活动的实际主体。
    我不主张由政府主导调结构的另一个理由,是调结构若由政府主导得有三个前提要成立:第一,政府要事先知道怎样的结构是好结构:第二,政府(官员)要比企业(家)更关注市场;第三,行政调节要比市场调节更有效。问题是这三个前提能成立么?说实话,我本人的看法是否定的。想想吧,政府并非先知先觉,怎会提前知道怎样的结构是好结构?早些年,政府曾说电多了要限制上电厂,可过不多久又说电短缺到处拉闸限电,说明政府并无先见之明。
    说到官员与企业家谁更关注市场,官员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而企业家却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你说谁更懂得市场?再有,官员看错市场自己不赔钱,无关痛痒;而企业家一旦投错了项目赔的是真金白银,利害攸关,他们不关注市场行么?倒是第三点,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好一概而论,行政调节见效快,立竿见影,但却容易一刀切;而市场调节虽非一刀切,但见效慢,远水难解近渴。所以行政调节与市场调节哪个更有效的确要视具体情况定。
    综合权衡,两害相较取其轻,故我认为政府不宜作为调结构的主体,这个主体只能是企业。或许有人问,政府不知怎样的结构是好结构,难道企业家就知道?其实,企业家也照样不知道。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大家都不知什么结构是好结构,为何调结构政府不能主导而企业可以主导?对此我的理由是,企业家比政府官员更关注市场,他们能根据价格变化去调整投资。
    价格是市场的风向标,它不仅由供求决定,而且同时也反映供求。某商品涨价,一定是该商品供不应求;反之则供过于求。如此,假若企业能按市场价格的指引去投资,所形成的结构,就应该是好的结构。至少,这样的结构在理论上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人们常说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何为基础性调节?说白了就是放手由价格引导资本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上讲的,当然是理想状态,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价格若不能真实反映供求怎么办?我这样提问并非杞人忧天。众所周知,当下我们某些商品还存在着价格管制,特别是对某些农产品与能源产品的价格,政府至今并没放手,有些甚至还是直接定价。如此一来,价格被管制,市场信号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供求。而市场信号扭曲,按价格调结构岂不会南辕北辙?
    写到这里,有个问题不妨追问一下,今天的结构是怎样形成的?近些年,我们一直在调结构,可结构为何总也调不好?说起来,原因当然是多方面,但不管怎样,价格的行政管制怕是难辞其咎。这些年各地对高能耗项目趋之若鹜,谁能说与能源价管无关?企业家不蠢,他们最懂成本核算,要是当初放开价格,能源价格高了,高能耗项目会有人争先恐后地上么?
    很清楚,要让市场引导企业调结构,我们别无选择,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放开价格。只要政府不再直接管价格,价格就能真实反映供求,商品比价就会趋于合理。这样有了价格的指引,企业调结构自会水到渠成。由此看,政府放开价格,本身就是在调结构。因为产业结构最终要决定于商品的比价,而商品比价是否合理,关键又在价格是否反映供求。
    可见,结构问题与供求密不可分,离开了供求谈结构,是舍本逐末毫无意义。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结构问题的症结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理由是与第一、二产业比,第三产业占比偏低。奇哉怪哉。据我所知,政府从未管制过第三产业价格,你凭啥说第三产业滞后?倘若第三产业真的滞后,供不应求,价格一定上涨,价高利大企业怎会不投资?这道理说不通。
    我曾多次说过,一个国家的结构不可简单地与别的国家比。美国第三产业比重是很高,但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要素禀赋不同,我们怎可张冠李戴复制人家的结构?不错,配第——克拉克定理说过,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分布在第一产业会减少,第二、第三产业会增加。此乃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但该定理并未回答第三产业占比多少算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时下不少地方信誓旦旦,均表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应该发展,无可厚非,但我们绝对不能去拔苗助长,否则大家一窝蜂,地区间不讲分工将来结构肯定会雷同。因此,解决结构问题最好还是回到供求上来:一是看市场需求(价格);二是立足自己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作者:王东京 来源:学习时报
标签:结构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69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