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课题结题报告不仅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获得上级科研课题鉴定专家领导小组的认可,而且又是课题研究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的有力佐证。所以,无论是对于课题研究者,还是对于课题管理者而言,都必须了解和掌握“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知识。# V. o6 d1 s' Y# Q6 l" M
4 i1 K$ ?% [7 o" e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有多种多样,但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相通的。如下是“某市级一线教师课题结题报告”的一种书写结构和具体要求。仅供参考。
! x' b% [& r2 z n" t2 A; _ j: s3 m) S
& n$ c" t2 ~! s8 \9 B. W' h 一、课题概述(你要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与意义,字数1000字)(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别人研究本问题的进展)(三)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问题的解决所获得的效益)(四)概念的界定(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
5 r A5 @' m; N* y
6 p' _, r: T$ u8 Z 二、目标与内容(你的研究要达成的效果与实现目标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300字)(一)目标(研究所要获得的变化情况或收益情况,100字)(二)内容(达成目标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或做法,200字)
* Q1 D' |: t8 r* T: c; N! b' ^, b1 J7 d- z5 w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你是怎样研究的课题,2000字)(一)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所使用的科研方法,100字)(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研究工作开展的程序与步骤,300字)(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课题研究中是如何具体操作实施的,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和重点, 1600字)( T$ P$ d! H, L& n$ i
/ J- O/ J; }0 h9 H; v: J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你的课题研究出什么,1000字)(一)课题研究的效果(课题研究前后研究对象的具体变化,500字)(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包括研究者通过研究获得的认识和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500字)五、问题与讨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300字) 。2 O8 y' d/ X `8 c* S. m2 ?
" A/ L6 G! ?% l8 L3 K0 m. F
, E( m$ F6 l/ X, H+ U4 f5 a8 _3 n怎样选择研究课题
; ~& Z% n$ S: m; [/ w/ L' a l0 ^ ?3 r( i( S
2 ?! B+ K( I. i7 \ 选择研究课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第一步。选择好的课题,是顺利开展教育科研的前提。那么,什么是研究课题呢?又该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呢? 0 Z: `) U* w. x4 X
# n5 i$ z$ c/ C { j7 s/ H/ q 一、什么是研究课题 , H8 `: b* i) C0 v( N# T( | t/ _
1 P5 l$ Z8 Y4 T+ E6 }/ o5 w 课题通常可以理解为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作为研究课题。作为研究课题的问题必须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能推动教育科滨发展。例如,“某一个字有几种读音”、“某一类型的尖用题有几种解法”等都是学科问题,而不属于教育科学问题。(2)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如果问题只针对个别现象,那就没有必要作为研究课题。比如,“如何提高某某同学的写作水平”、“如何发展某某同学的智力水平”所反映的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现象,就不宜作为研究课题。(3)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有些问题范围太大,任务不明确,就不宜作为研究课题。像“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谨小慎微中于这于情况。(4)有解决的可能性。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研究加以解决。像“如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虽然有普遍意义,但无论怎样研究也不可能解决,这类问题也就不能作为研究课题。可见,所谓研究课题,是指在教育科学领域内,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能够通过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 A+ {: c/ O# k7 w8 n2 w1 E7 I% d A! n0 h
二、选择研究课题的步骤
1 S; [7 | k6 j0 y- h
* r* P% G, ]2 \: [8 r7 b* C. p 选择研究课题,常被人们理解为这样一种模式:你提供若干个题目,我从中选择一个,诚然,这种“点菜式”的模式是选题的一种模式,并且由于简便而被一些人所推崇。但是,这种选题方式有以下两个局限性:一是课题往往不适合自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很多,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各不相同的情况。哪怕是在同一领域中,由于各人思考的角度不同、探索的目标不同,也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问题。可以说,问题是无限的。将无限的课题局限于某人或某几个人提出的有限的几个“参考题目”,必然是挂一漏万的。如果只从这些参考题目中选择课题,多数会是不适合自己的。二是容易出现大而空的选题。参考题目通常不是具体的看某一课题指南的部分“参考题目”:普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研究、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这样一些“参考题目”,其实都是选题的范围;把它们当课题来研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而空的状况。因此,这种“点菜式”的选题,不应是主要的选题方式,更不是我们所倡导的选题方式。
3 k# |- W# Z, v- p
9 o; Q/ V3 ]8 M: B* }1 K 我们所倡导的选题方式是从教育实践中选题。这种选题方式分为如下三步: * W4 z/ `& @! F, c: m
* y4 Z3 x y/ u) y
(一)确定研究范围
/ C: z9 Y" Y3 C, n$ A# K$ S6 K5 a' |! g N' m
课题主要来自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的范围很广。如果盲目地从教育实践这一大领域内选题,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此,选题的第一步就要确定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什么。比如,可以把差生教育、美育、教育评价等确定为自己的研究范围。
1 K( A- o. ]0 x4 J: S2 K5 x5 M% x x$ f K" ~6 m @
研究范围可大可小。但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就没东西可以研究了。比如,“练习安排”是一个不大的研究范围,就要以研究“练习量与练习效果”、“练习方式与练习效果”、“不同学习内容的练习量、方式差异研究”、“不同学习对象的练习差异”等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果能将这一范围的问题逐一进行研究,自然很有价值;哪怕将其中的某个问题研究彻底,也就不容易了。因此,在确定研究范围时,不要盲目地追求大范围,特别是对于初次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更应从小范围着手考虑。
, G3 j/ B$ W4 z% v* o
) ^& I* m: ], _$ h 研究的范围通常由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因此,提供研究的范围没有太大的必要。但在某一时期,上级教育部门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提出几个重点研究范围,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促使大家集中力量攻关,那也未尝不可。但对于研究者来说,不要拘泥于这些研究范围,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 - i/ k) i' |3 m; |' E3 m
* u8 K# r& j1 x# Q; w
(二)提出问题
@& I d4 Z: T0 _$ c; A. J; j$ D2 a; j
确定研究范围只是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问题。
. Q, S3 Y6 }& p5 }* `# X
@( t" o( K0 C3 I) R: q- R 不要以为提出问题是种简单的事。能提出和形成一个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1900年,数学家希尔伯特站在当时数学研究的最前沿,提出了数学上未解决的23个问题,吸引了不少数学家从事研究,并为之奋斗终生。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获得菲尔兹奖的20多位数学家中,有不少人正是由于解决了“希尔伯特问题”中的某个问题。因此,人们历来很重视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转引吴岱明著:《科学研究方法学》第119页,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6 ~# t% j) F0 Z0 K
5 R0 r3 ]0 d0 `, ~- ? 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这就要通过查阅文献来了解前人在这个领域内已作过哪些研究,得出哪些结论;各种观点是否一致,在哪些观点上存在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尚未深入涉及,哪些方面尚需深入研究。在查阅文献时,不仅要注意文献所提供的内容,而且要注意对前人研究方法的分析。通过文献查阅,或者对前人研究结果提出深入探究的问题,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保证研究工作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 ^9 ?0 d$ A1 u9 C/ P& d+ A7 R4 e. W+ F
比如,查阅资料发现,围绕“写字教学”这个范围,可以提出如下一些问题:集中练字好,还是分散练字好?模仿与自由练习的效果有何不同?字帖的字句有无意义对练字效果有没影响?软笔练习对硬笔练习有无迁移?楷书练习对行书、草书有何影响?大字练习对小字练习有没影响?小学生写字水平应如何评价?等等。 # {- Z$ i! o- ~
! t: n' v$ m& [! f9 u! j (三)课题论证 / L- j. h1 I9 p
! B# k0 B- d, ?8 _ 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何从中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呢?这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证。 4 ]6 n9 v6 R4 T4 V
" }5 t4 b9 c( q9 y# B 论证从三个角度进行:
' z. V# _* l* |; C6 R0 q! P* D" v7 o! l. ]
1、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要考虑前述的课题4个特征,即:是否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问题?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有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能否通过研究得到解决?
$ j! y6 C2 n6 t1 _8 y6 R' Z" P7 R' G; J. b3 l* x9 U8 A
2、问题是否有价值?这要考虑两方面:(1)问题的需要性,即应选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或在理论上有较大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这样的课题一旦研究成功,就能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和促进教育的发展。 (2)问题的新颖性,即选择的课题应该是别人没有提出过;或是虽有人提出过,但没有解决,自己又是从新角度提出的。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的或没有完全认识的教育规律。因此,选择的研究课题必然要求有一定程度的创新。简单地重复别人已进行过的研究,只是起了验证的作用。 ; e1 s) z2 I4 U7 k; n% a
+ Q6 B$ O4 y9 p( e' C 3、问题是否可行?选择的研究课题应考虑完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研究能力,即研究者为完成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和能力。如果本人的研究能力不够,能否得到有效的指导。(2)研究时间,即进行课题研究所必需的时间能否得到保证。(3)资料的收集。(4)资金。资料收集过程及资料处理所需的费用必须得到保证。 4 [, S0 E1 D6 q+ e8 I
5 Z5 I" f1 `, s0 N) r3 c 如果上述三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才是适合自己的好课题。 3 y. Q5 j ^. f
: A; ]5 U" T/ \: _: H. i& y
下面试就几个典型的问题分析来说科教学研究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与学科研究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说它统一,是指两者常常结合在一起。教育科研往往要从学科教学中选择研究课题,解决学科中的问题,同时,教育科研的成果又要在学科教学中推广,促进学科教学的改革。因此,人们有时很难将学科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截然区分开来。说它对立,是指两者的任务和采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学科教学的任务是为了达成学科的教学目标,教育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认识教育的规律;采用的方法,教育科学研究要求采用严格的、科学的方法,比如,“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是学科教学的任务。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某人的经验介绍、推广使用某种方法,但是,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对象或其他某种因素都会影响这种方法的效果。那么,到底哪一种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效方法呢,这就是教育科研的任务。可见,当碰到学科教学问题,可以通过转换一下角度,把学科教学问题转换为教育科学问题。就“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这个问题,可以从“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与提高差生的语文成绩”、“培养自学能力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等角度进行研究,探讨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规律性认识。 - B/ y( C5 u# {; J3 Z
c9 S& q2 u3 t& o' i) l }, o 第2题的范围过广、任务不明。解决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一个老生常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问题涉及面很广。引起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有教材、教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单靠学校是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的。作为学校教育,可以把这个问题改为“教师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就较为集中。但范围仍太大,还应该选择更小一些,比如,从“改进教法、教给学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或“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等角度去研究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研究的任务就更明确、具体。7 W5 ] l1 e3 q8 ~" I2 k; C
- a0 E5 B# S9 C* A- D
第3题因缺乏新颖性而不具有研究价值。1897年,美国教育家赖斯已进行过“拼写练习调查”。他把美国小学生每天花在拼写课上的平均时间与学生的拼写水平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拼写水平同所花的时间并无联系。以后,国内又有几个调查结果也都证实了这一结论。因此,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如果要继续研究有关“练习与效果”问题,就必须换个角度,比如“抄写练习的时间与遍数以多少为合适?”“抄写练习如何安排才有最好的练习效果?”“不同的学习内容在练习时间和方式上应如何不同?”等课题,就可能把原先的问题研究得更深入些。
, j# k/ w, d, A4 A0 j! M. ~' ^# f
/ M# Z" A4 t' ^) L2 [# ^ 第4—5题牵涉到可行性的问题。第4题涉及全省的义务教育质量现状,如果依靠某一所学校可能难以取得全面的资料。况具收集资料所需的资金也较大,除非可以通过间接途径取得这些资料,否则是难以完成这个课题的。但是,这个题目如果由省教委或省科研机构组织人员实施,则又是可行的。第5题是有关课堂内的活动。电教媒体的使用能否提高学生的注意,可以由任课教师进行观察、记录,资料的收集对一般教师来说是可行的。而这个问题对专门研究人员则有困难。可见,可行性是相对于不同研究者而言。同一个题目对不同研究者,其可行性是不一样的。
; i! q) u( }& B9 P$ ]3 q
7 |5 q* @! T( i O- X/ v4 U& R" i5 o 课题论证通常由自己进行,也可请专家协助,进行集体论证,从而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 3 {4 {3 u9 r" v. _6 \ i& Q, A) U
2 `5 m2 O- k6 B, C* n' w; P
三、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 _# }! T9 e: k x+ Y
: M. }$ J* H; W1 {* x 1.要认真选题
2 J$ a/ w5 {/ t$ d
# I# {, o- B: H0 Q; C" ` 选题要认真。这基于两个理由:一是选题是开展教育科研首要一步。课题选择好坏,直接关系到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二是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很不容易。选题是科研工作最复杂的工作之一,马马虎虎是选不好课题的。 + }! v) C& Y, T% S
' ^- I. h3 m$ d( v9 S, a$ U 一般教师很少具有真正的课题意识,甚至较有经验的研究者也会对选题感到为难。因此,每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务必要充分认识选择课题的重要性,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选题,切忌轻率选题。
' E. w$ B! W6 D* m+ J9 T) p+ A$ a+ Q$ W$ b+ ^- q, S& u& c5 @1 i
2.从实际出发选择课题 & J- X0 j/ b6 Y$ ?
0 W9 h) N& K7 o7 z0 A" ]; o# g
选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对于站在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主要应当考虑两方面的实际:一是熟悉教育的实际。中小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最了解教育、教学中的矛盾。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教师实践中选题,就有利于研究的顺利开展。二是教师工作量大,没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专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这就要尽量选择与学科联系紧密的小课题。这些课题范围小、任务集中,能研究得比较深,容易出成果,研究成果也易推广应用。因此,选择诸如“几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研究”、“练习方式对字词巩固的影响研究”一类的课题是比较合适的。 * |* Z. _7 ] E
' g1 U1 N4 a0 V; K5 W; o+ `
3.切忌为赶时髦而一味求新
- S& [# N: a5 v, ~
, Q" ?1 }! x( R/ _ 新颖性是选题的一条原则,但必须明确,时下流行的为赶时髦而一味求新的现象,是对“新颖性”的曲解。不少老师常常抱怨:这些课题都已经有人研究过,没东西可研究了。课题研究要有创新的成份,但它并不意味已经研究过的课题就不需要再研究了。事实上,教育上反复研究过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差生教育、差异教育等问题,没有一个是已经研究得很彻底的。况且我们还可以从新的角度,或将研究结论在应用上再进行研究。这与新颖性并不矛盾。一味地求新,结果只会是抛弃重要问题,正所谓“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6 R \5 K) u$ s0 N" ^' q( `
0 S% M i" u8 ~& v9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