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一个伟大创意成就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江泽民在深圳特区成立20周年的时候搞过一个庆祝大会,这几天胡锦涛把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推向了高潮。# u; `9 W/ f; I/ t# Q$ L
% L* K4 _/ E. W% F
对于深圳的特殊意义,近日各类主流媒体大版面、多维度、全方位地进行阐释,铺天盖地的气势令人惊叹,动用举国力量和集权体制来完成任何一件事情都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当年的深圳,正是动用了全国的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和劳动力优势,30年间,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
1 E; u6 x5 W" T3 {4 l b1 @3 a2 q2 a( p. O+ ?; `
由于深圳的意义对于中国前进方向和发展思路有着决定性作用,这次宣传攻势的规格也达到了最高级别,先是温总打前战,然后胡总大举出动,9月8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胡总在深圳考察工作的长篇新闻稿《鹏城而立再奋进 科学发展涌新潮》、学习贯彻胡总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讲话评论员文章、长篇专题稿《东风唤得大地春——党中央关心经济特区纪实》,以及胡总讲话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的应景文字、港澳舆论认为胡锦涛深圳讲话是改革开放的信心宣誓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等文章。
2 F& d; t! y& v' o6 t9 j$ |; J0 N7 C8 F
可以说,共产党的各级大小官员也没耐心把一万字的纪实稿《东风唤得大地春》看一次,但我却认认真真地把这个整版通读了一遍。我相信,全国像我这么变态的人也是不多的。时钟指向了9月9日23点45分,从宏观上说,我还在办公室捧着《人民日报》研究党中央是怎么关心经济特区的,从微观上看,我还在学习如何去组织一篇结构庞大内容翔实的纪实稿。说实话,新华社的那些记者们还是很有水平的,在他们的笔下,深圳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一系列大小事件都能有机地安排和统筹到党中央的关心之下、关怀之中和关爱之间。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从领导意愿的意识是一流的。4 G: t) s8 T8 \" R
" S) V! u- l# n- Q! ?9 z5 h& F, | 邓老1992年的南巡讲话,记者描述为“如阵阵春雷,回荡大地;如黄钟大吕,使人猛醒。” 最后总结为:“邓小平的谈话,为经济特区发展指明了方向”;1994年江泽民到深圳考察后,提出“决心不变”、“基本政策不变”、“地位和作用不变”、“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记者总结为:“这些要求为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如何发展再次指明了方向”;然后,胡锦涛去了几次特区,记者总结为:“总书记高屋建瓴的重要讲话,为经济特区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正确航向。”
0 L9 a: a; a" w/ a5 Z" Q& L" e
我也总结了一下,有几个结论:# @2 V( T8 V& M& R- ^) f0 x
% |$ E X" `! H+ Z H( [" j 一是一把手说的话,永远是指明了方向,永远是正确的路线,永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个逻辑,各省市、各部委、各县乡、各村镇,甚至各企业的一把手说的话在管辖范围内同样是指明了方向,是正确的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秘书写材料的时候按照这个逻辑去吹捧领导绝对没错。0 G$ `- e6 c- `8 o
' ~6 V: }& a1 w
二是死了的和退了的,可以简明扼要甚至一笔带过,当然这死去的和退位的也必须是现任领导的恩人,否则连一笔带过的机会都没有。但是活着的和在位的,一定要浓墨重彩甚至大书特书。比如这篇报道说:“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也非常关心经济特区发展,多次到经济特区考察调研,同广大干部群众共商经济特区长远发展大计”。然后一一列举:“吴邦国这样强调”、“温家宝寄予厚望”、“贾庆林充满信心”、“李长春提出明确目标”、“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有着明确要求”、“贺国强这样同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周永康这样叮嘱”。看到这里,我还得佩服一下记者的文字驾驭能力,如果政治局领导的名单再增加一长串,这“强调”、“指示”、“要求”、“叮嘱”都用了,还能用什么样的词汇来避免重复呢,很多人在写材料的时候,为了想出一个合适的词语,那真是绞尽脑汁。9 ^) Q+ h4 Z0 m+ \/ _
+ H; m$ N; Q8 H) W2 N7 |
三是前任领导虽然有成绩,但那是为赞颂和夸耀现任领导铺路的。记者也好,秘书也好,掌握了这个原则,稿子才能顺利通过领导的审核。就这篇纪实稿的三个小标题,第一个是:从“杀出一条血路来”到“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第二个是: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第三个是:从“搞快一点”到站在更高起点上书写新辉煌。总的思路就是:前任是粗放式的、现任是精细化的;前任是感性的、现任是理性的;前任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现任是登高望远、高瞻远瞩的。最重要的是一把手的行程活动和重要讲话尽量多地罗列进去。比如这篇纪实稿的最后一部分就是把胡总9月6日上午10时在深圳大学城体育馆举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重点摘抄并进行梳理:“这是党中央对经济特区巨大贡献的高度评价------” ……(文字省略);“这是党中央对经济特区未来发展的坚定承诺------”……(文字省略);“这是党中央对经济特区再创辉煌的殷切期待------”……(文字省略);“这是党中央对经济特区未来发展的全面部署------”……(文字省略)。1 B {8 v5 s6 [ E8 h' _
9 @) T# r {. R) \, q2 A 四是文章是写出来的,光阅读、光思考,还不行,一定要多实践。动笔越多,文字驾驭能力越强,到最后材料写得多了,就百炼成钢、百变成精,想怎么对付领导的需求都得心应手。就那些素材,想形成什么样的风格就是什么样的风格、想用什么样的语气就用什么样的语气、想让他充满激情也行想让他消极低沉也行。这个都是练出来的,就比如同一件事,我就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写能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该从哪个角度写能在《南方周末》上发表,该从哪个角度写根本就不可能发表,只能放在自己的博客上。同一个问题,该怎么写就把它渲染得一无是处、罪责重大,该怎么写就把它弱化得无关紧要、不痛不痒;同样的道理,一个材料,该怎么写能够让董事长满意、怎么写让班子成员满意、怎么写让职能部门领导满意,也是很有讲究的。, L& X. X9 g- S0 @" K/ @
8 V# \' v9 @. t8 R5 K% R# I 五是多么吹牛的标榜和肉麻的语言也是合情合理的。所谓“吹牛无极限”,顺着领导的意图,吹得越玄乎,越能被领导认可和赏识。比如这篇纪实稿里的一些语言,学习写材料的人就可以借鉴记者敢于运用这种煽情文字的胆量和勇气:“平实的话语,句句铿锵有力、令人热血沸腾,充分显现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睿智和胆略,寄托着他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的热切期望……”、“宏阔的历史画卷上,中国共产党人以有力笔触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这是胡锦涛对广东、对全国发展的深切期望,也是党中央对经济特区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经济特区的航船,在科学发展的航道上乘风前进……”。
8 F/ c& C& @& v2 c
# k: s% M1 J$ k) f* ~% O/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