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广泛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创新文化载体,促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合肥具有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今年5月,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强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充分认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历史表明,科技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都会引起文化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进而推动文化创作力、传播力、影响力与感染力大幅提升。从广义文化角度看,科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在精神层面上,科技发展对人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影响深远。在制度层面上,科技发展生成的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关的程序、方法、规则、关系等,都是对文化的极大丰富。在器物层面上,科技进步创造出的一系列产品,都是文化的载体。从狭义文化角度看,科技创新是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正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使文化在创作、传播、消费终端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科技创新在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式。读书、看报等传统的文化消费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亟待把科技创新成果引用到文化领域,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提高文化生产力,丰富文化产品及服务种类。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处于关键时期。文化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高,价值链长,是典型的绿色经济。科技创新为文化功能的扩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使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属性日益凸现,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仍相对滞后,文化领域的核心技术和高端系统装备国产化不足、进口依赖度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足3%,迫切需要用科技创新来推动。 准确把握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发展氛围看,形势大好。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全面部署。近期,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的贯彻意见。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发展态势看,差距很大。当前,全国各地你追我赶,主动把握发展良机,积极抢占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制高点”。在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工作中,合肥虽然排名靠前,但与北京、武汉等地相比,差距还很大。如北京中关村基地文化产业产值已达4206.4亿元;武汉东湖基地文化产业产值达907.1亿元;长沙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达到1180亿元。可谓“标兵渐远、追兵渐近”,形势逼人。从自身基础看,信心十足。合肥作为省会,又是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产业基础、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优势突出。已建成9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拥有6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00多家,集聚各类文化科技企业400余家,动漫制作、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70%,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加上“大湖名城”的发展优势,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必能实现新跨越。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 实施“四大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发挥在肥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作用,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内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依托高新区“一中心三基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科研集群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公共服务集中区;以省文化产权交易所、省版权交易中心为基础,搭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文化基础设施科技能力提升工程。推广自助图书馆和图书馆ATM建设,形成辐射广泛、布局合理、协调统一的图书馆自助服务网络。开通数字图书馆、数字科技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文化剧院等,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依托合肥创新平台,建设合肥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打造数字化产品服务平台,实现合肥地方文化知识、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开展“三项行动”。文化科技攻关行动。重点支持数字、网络、虚拟现实与仿真、新型显示、新型广电传输、物联网等重大文化科技攻关项目。文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行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项目化;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弘扬,推动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新品牌培育行动。积极培育和认定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引导和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做强“四大产业”。动漫游戏产业。加大对动漫原创作品的扶持力度,转变扶持方式,从事后奖励向事前培育引导转变。引导动漫基地内企业开展分工协作,构建上下游产业链,鼓励扶持动漫游戏衍生产品开发推广。数字出版产业。整合省内外数字出版资源,积极推进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与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共建的国家数字(出版)发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数字发行运营平台”项目建设。加大对数字出版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扶持力度,引导数字出版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出版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智能语音产业。重点推进语音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语音创新技术平台、语音工程中心、“讯飞语音云”示范工程、语音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语音产业公共集成服务平台等建设。影视制作产业。建设中国(合肥)国际影视制作基地,着力打造集影视制作、拍摄、培训、发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融入全球影视工业产业链的重要影视产业基地。作 者: 林存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