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5 U1 ?6 O; U" y 根据以下材料,请以D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的名义,起草一份给王副省长的呈阅件,题目自拟,字数不超过700字。 , Y; @4 t, a9 r9 b% a/ p
一个多月前,13岁的女孩陈玲,独自从农村老家来到D省H市,以实现两个心愿,一是见两年未谋面的父母,二是想逛逛风景优美的H市。然而一个月后,陈玲离开父母出走了。
; n4 H, l; H" e, s' u “我想奶奶,想家里的伙伴。”经过一夜的寻找,H市Q派出所民警周剑终于找到了正在一个小旅馆里哭泣的陈玲。
1 |! F* {" ]3 Z+ w, ~ 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中国有上亿农民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许多人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趟。每到寒暑假,一些农民工子女常到父母打工的城市,享受天伦之乐,并体验城市生活,成为“小候鸟”。然而,短暂的“体验”后,有的孩子就想方设法逃离城市。 # ]9 }4 l9 S. ` \: o+ k! C* i
陈玲说,一个多月来,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父母,没有时间和她亲近,更不要说陪她观赏H市风景了。不但如此,父母还不允许陈玲单独出去玩,她每天只能在狭小的出租房内看电视…… 8 v7 E" H! x2 W; R" O
周剑说,“小候鸟”出走并非个案,仅7月份Q派出所就接到13起类似报案,其中3个孩子已证实独自“逃”回老家。
- _: J! S) @9 M7 h+ J3 Z “这些家庭有一个共性,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疏于情感交流,导致孩子在陌生的城市感到孤独,不适应。”周剑说。
0 ^" ~2 O' n3 ~# n, y “小候鸟”的境况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暑假期间,一些企业和社会机构特意为这些“小候鸟”组织短途旅行、参观博物馆等活动,但这只能照顾到其中一部分。
/ x: _/ F9 K9 r: G, z 对于那些已经留在父母打工所在城市上学的孩子而言,也有相同感受。“我很想回家,可是不敢和父母说。城里虽然生活条件好,可是没有在老家自由,也没有其他小伙伴。”12岁的王奇到H市已经就学两年,依然不习惯这里的生活,仍感觉“很孤单”。
) D# B4 a. U4 l$ m0 g& \) W( E0 q “我的很多同学都有‘回家’的想法,去年就走了20多个,新来的只有4个。”王奇说。 : }1 k2 q6 C( v5 o
然而,家长们并不认同孩子的想法。
3 N7 V; @" j* o6 m( r. s “爷爷奶奶都老了,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好第三代,我们不放心把孩子放在老家,只好接到城市一同生活。可真弄不明白,孩子竟然不愿意去学校读书。”在H市打工3年多的一位外地农民工说。 6 v8 @( h/ e; W. a8 Q0 }
希望子女走出穷困家乡,勤奋读书,考上大学,将来成为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城里人”,是诸多农民工的心愿。但孩子的厌学及逃离,又成为这些农民工的一块“心病”。 7 o2 K0 R8 g3 Z4 C* H o2 P
D省某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黄文认为,从“留守儿童”到“小候鸟”,再到“新城市人”,是社会认同、接纳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具体体现。
' O) y! n7 d. N' Q) V 黄文说,这些农民工父母是一群边缘过客,虽然他们努力想在城市定居,却不能被城市完全接纳,于是,他们有了自卑感,而他们的孩子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种压抑与无奈,因而无法融入城市生活。
9 _0 ]/ D4 }' F 专家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使公民权利和基本社会保障逐渐与公民户籍身份脱钩。如果这些农民工能与城市居民平等享受各种就业机会、医疗保障、福利待遇,那么“小候鸟”的问题就更容易得到解决。
9 y' t8 t; t8 ?# r “当这些农民工父母在城市中抬头挺胸地工作和生活,他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在城市中绽放灿烂的笑容。”黄文说。
, c0 i/ [- u0 t1 Y : i/ O$ y) p/ u( X) t8 e
【参考文】 7 t' l, ^$ f! g+ {% u* L& K
: Z5 Q* ~4 b7 e/ x; [+ w 农民工子女“小候鸟”现象应给予关注
+ C: j5 y" s0 E* Z 4 [9 Z# R& B9 w7 T; G; b
王副省长: % e4 Y* P2 \" T* @; z: B
我省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农民工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由于农民工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趟,每到寒暑假,一些农民工子女常到父母打工的城市与其家人团聚,俗称“小候鸟”。 : z, x) @2 Y C*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