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必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最初的状态如同大自然一样,是和谐的、美好的,矛盾冲突则是违背自然的,绝不是人类社会应有的状态。对此,老子提出了旨在缓解社会压力、消除社会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处世原则和方法,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谦虚、守弱、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这种处下的哲学智慧,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和指导意义。' ~. q! w5 G5 Y
2 M5 Y5 b E* X6 I
一、柔弱胜刚强
4 n1 H- V$ a$ B0 h6 v
' o% p( \- n2 q; j《老子》第七十六章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老子深刻总结了自然和人类社会兴衰成败的发展规律,认为无论是动植物还是人自身,在其生命的初期,虽然看似柔弱,却在一天天地走向壮大,而事物壮盛了就会走向衰老和死亡。所以他认为凡是刚强的东西都属于死一类,凡是柔弱的东西都属于生一类。“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梁者不得其死”。粗壮的树木往往最先遭到砍伐,兵力占优势的一方往往会恃强而骄而不能取胜。由此可见,“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在这一点上,老子十分赞美水和婴儿,认为水虽是天下至柔,却能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婴儿不仅筋柔骨弱,而且无知无欲,毫无自卫能力,但却朝气蓬勃充满生机,这就是柔弱之妙。做人如果像水和婴儿一样,具有柔弱、谦虚和蕴藏力量的素质,就会无往而不胜。/ r1 @6 [. o( ^% U
8 B# C$ w/ t. C/ X2 A% P+ g2 m
老子提倡柔弱,贵柔的实质在于雌柔中含有雄强的因素,守雌是为了雄强。《老子》第七十八章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水虽然是地上最柔弱的东西,随圆而圆,随方就方,但它能水滴石穿,决堤倒海,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再如婴儿,看上去虽然弱不禁风,然而却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老子》第五十五章讲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博。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所以老子认为人们应经常保持柔的姿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只有如此,才会充满活力,生机盎然,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3 J& L( U9 X" D6 X z% T
, d* {! | \3 \' q( K5 M- P二、多藏必厚亡
% ?6 [2 R) Z% ]( W8 x1 H& s! A# r# q G$ o) f
老子认为,从“柔弱胜刚强”的原则中推出的正确的处世方法应该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在人类社会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所有矛盾的根源就是“私欲”,它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和人们正常相处的重要因素。
3 |( q$ |8 @. c5 k+ E. _- X: u$ { m* h2 p. y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第四十六章)老子尖锐地指出,盲目追求物欲和感官的享受是后患无穷的。人的欲求包含两个方面,即自然之欲和人为之欲。自然之欲是满足人自身生存发展的欲望,人为之欲是指超出自然之欲以外的各种欲望,是追求享受的欲望。老子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之欲,而超出自然之欲盲目去追求人为之欲则后果不堪设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永无休止地追逐名利财货,是毫无益处可言的。在老子看来,把追求、满足物欲和权力欲作为人生理想,不仅可能腐蚀人的灵魂,败坏人的道德,使人的生活糜乱,也可能会遭到的他人的嫉妒或抢夺,很难保全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第二十九章)。人们正确对待财货和权力的态度,是要合理节制自己的私欲,限制欲望无限膨胀,舍弃一切极端要求和过分奢望,只有如此才能有所得。《老子》第十五章还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即保守“道”的人,不要求圆满。正因为他不要求圆满,虽然显得保守,但却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正是“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如果单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去盲目追求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结果就会造成“抱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的悲剧。正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o. c" G4 R. a( q Y
3 Y, ~; _ F3 B1 L( G \* m) z
同时,老子认为人们要想做到“少私寡欲”必须要具有俭朴的品德。《老子》第六十七章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节俭是人类一种正常的生活实践,它是通过理智来节制人们对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的过分追求,从而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倡节俭,做到“少私寡欲”是治人治事的根本大道,是养生的重要方法。■ 高彩云 李志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