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城市发展的幸福元素

[复制链接]
大连秘书 发表于 2012-8-26 23: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文化生活的聚集地,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文化场所和文化消费构成了城市精神空间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文化”在城市发展中不能充当“自觉”的改造元素,人们认识不到文化生活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文化作为城市社会发展的独立元素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音乐、电影、电视、戏剧、艺术、设计、传媒等公共文化行为,日益紧密地和城市设计、空间生产、城市复兴、社会规划等联系在一起。公共文化服务因其具有的价值性、公益性、普惠性、便利性、均等性承载着愈来愈多的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带有更多的群体而非个体、社会而非个人、共享而非占有的色彩而日益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成为现代理想的重要体现和幸福要素。
    蕴含价值。公共文化服务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取向: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引领;二是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加以导向。二者始终内在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整个过程之中,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谐统一的两个基本要求。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和机制也必须充分体现这两种鲜明的价值取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出和不断发展,反映出人类对自身的不断反思,也反映出人类对所创造的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城市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
    强化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要有区域的关怀,即需要考虑不同城市的区域文化特征。尽管目前我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大多数城市越来越像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出现严重的趋同化现象,但每个城市区域位置不同、历史脉络各异,也就形成了代代相沿的独特的民俗风情。这些特征迥异的区域文化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加以考虑的。对于区位千差万别的各个城市来说,公共文化服务若不能贴近地域特色,势必导致服务不周或不必要的浪费,造成不需要大剧院的地方耗资千万建大剧院,急需图书馆的地方连一个小小的图书室都没有,把需要保护的历史街区当成是一般的旧城改造,推倒重建成仿古一条街,或是把街区居民搬出,改变街区功能,变成布景式的旅游景区的不合理布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盛赞古城西安的做法,西安无论在遗址保护方面,还是在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群体建设、文化遗产周围环境的改善以及新的建筑物的精心设计,呈现了西安特有的气势磅礴的设计理念,这些为西安的城市公共文化量身打造的文化建筑让西安的文化特色非常鲜明。
    凸显公益。公益性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属性,这也使得公共文化服务具有社会公有、社会共享、社会公用等公益性事业的一般特征。公共文化服务以普遍实现公民文化权益为准则,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体现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应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千方百计降低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本,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与供给。同时,应正确处理好公共文化服务与非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形成互促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展现文化。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城市,一座城市中有没有富有创意与代表性的公共文化实施、公共标志物和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的存在,有没有适当比例的文化交流与及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公共文化服务提供重点应尽快从“硬件”向“软件”过渡,公共文化部门应注重组织开展益于发挥公民文化创造力、凝聚力,表达文化认同和接受文化多样性的活动,坚决杜绝一些名为文化机构,实无文化内容,软硬件不配套,公共文化不“文化”的现象发生。
    关注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需求,公共文化的发展也依赖于需求,区别只在于前者表现为“私人”需求,后者表现为“公共”需求。从理论上讲,无论是私人产品还是公共产品,最终出资购买者都是公众,都必须体现他们的意愿。只不过公共产品的购买资金是通过税收征集的,公共产品的确定需要经过公共决策程序认定。而这之间有一个公共文化需求的表达、意见搜集和社会评估的环节。尊重公民的文化权利,首先就要尊重他们文化需求的表达权和公共决策的参与权。目前不少城市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时,常常忘记市民的实际需要,最后这些设施往往成为政绩工程的牺牲品,对于整个城市空间来讲,不过是个点缀。因此,分析一个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好与坏,不能只看投入多少资金、建成多少文化场馆、启动多少文化工程项目,还要看它最终与市民生活的贴近度和对繁荣文化空间的支持度。因为,只有公民真实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城市生活才能真正活跃,社区生活才有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获得生命力。
    加大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文化产业在各个城市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公众的文化消费。在这种趋势下,单靠政府财政资源已很难满足公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不同层次的需求。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都向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即政府一方面要直接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开放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制订规划和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公共财政主导、社会力量普遍参与的发展环境,使得有限的公共财政资金能够产生放大效应。在其中,政府部门、国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民间非营利机构,以及众多个人(义工和社工)构成了巨大的网络,形成巨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作者:徐晓暖 来源:学习时报
标签:幸福元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2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