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工会工作] 省总工会主席张广敏文论汇总:转变作风先转“话风”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2-8-23 14: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本帖最后由 福建老秘 于 2012-8-23 14:58 编辑

     转变作风是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而转变“话风”,则是转变作风题中应有之义。工会是群众性组织,工会干部走进企业,如何做到无缝隙的“对接”,走进职工中,如何做到无障碍的沟通,转变“话风”是个不可或缺的前提。

    让职工说话

    当前,职工群众民主观念、公民意识等不断提高,但他们在社会上发出“声音”的机会却不是很多。面对现状,搭建交流平台,疏通互动渠道,尽力做到“让职工说话”显得迫切而必要。

    让职工说话,要做到有平台。既要有座谈会、调研会、职代会等交互平台,又要有新闻媒体、开放论坛等高峰场所。小范围的平台,能反映不同职工群体的具体诉求,高层次的平台能放大整个职工群体的说话音量。

    让职工说话,要做到有实效。不仅仅让职工群众“有地方说话”,“有话好好说”,而且还要“说了不白说”。如果说了都是白说,长此以往,职工自己就闭上了嘴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诚心倾听职工心声,不断改进各项工作。

    让职工说话是工会性质所然、职责所在,让职工有话有处说,有理有处讲,是工会服务全局维护稳定的重要措施。创造条件让职工说话,话说完了,问题解决了,工作也就有干劲了,企业稳定、职工队伍稳定都有了可能。

    说职工话

    职工跟你亲不亲,职工对你信不信,关键还看你是不是站在职工立场,讲职工的话,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感情问题。

    说职工话,就是要讲通俗的话,说职工听得懂的话。工会干部要善于把深奥道理讲得浅显明了,把复杂问题讲得简明扼要,把对策主张讲得入情入理,少一点“官腔”,少一些“正确的废话”,这样,才能赢得职工认可,赢得职工理解,赢得职工信任。

    说职工话,就是要讲平等的话,说职工听得顺的话。要以平等的心态、平等的口吻、平等的视角,与职工交流交谈交心,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独立精神与自我认可。切不要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与观念,切不要讲大话、套话,切不要以教育者自居。要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说话水平的提高,深深扎根于职工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说职工话,就是要讲温馨的话,说职工听着亲的话。劳作很辛苦,基层不容易,一线职工的劳动环境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外来职工工作生活还有许多不顺意的时候,他们需要向上的鼓励,需要心灵的抚慰,需要温暖的问候。困难面前、彷徨时刻,如果更多地听到热乎乎的掏心窝话,职工就会把工会当做自己的家,把工会干部当做自己的朋友。如果他们听到的总是冷冰冰的外交辞令,就会感到孤独无助,就会对工会敬而远之,长此以往,工会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也将大打折扣。
为职工说话

    为职工说话,重要的是当职工遇到问题、困难时,做一个真正的守护者,帮他们鼓与呼,为他们辩与护。

    为职工说话要说到“点”上。职工是个宏大的群体,为职工说话,首先必须为劳动权益最容易受到轻视的群体说话。相比较而言,工会干部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建筑工人的高温津贴、环卫工人的生活生存上,为他们哪怕一点点微小的“改变”而积极奔走,多方协调。
    为职工说话要说在“事”前。从“源头性维权”、“法制化维权”、“社会化维权”上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为职工说话的合力。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说话,就能促使一项事关职工的政策在利益攸关方的权衡博弈中尽快出台。事先说话最能体现效力。要从宏观上完善政府与职工联席会议、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等,在微观层面,健全职代会、集体协商、厂务公开等职工民主参与制度,构筑起全方位、多层面“为职工说话”的制度保障之网。
    为职工说话要说到“实”处。说话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办事,为了解决问题。工会的天职就是为职工说话办事,说话为先,办事为要,说话为基,办事为上,这样,有效力的话才有人听,才有人信,才有人跟。所以要做大做强金秋助学、医疗互助保险、农民工平安返乡、职工帮扶中心、和谐企业创建等工会多年形成的品牌,让职工得实惠,那么,为职工说话就有了基础,有了可能,有了影响。

(作者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广敏)

标签:总工会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2-8-23 14: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张广敏主席:常怀敬畏历史之心做好工会工作
新时期的工会工作者,就是要从党史、工运史中倾听精神的教诲、汲取信念的营养、收获前行的力量,不断强化做好工会工作的使命感和主动性,提高办会能力和实际水平,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工会发展道路,不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职工、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道小至一个人、一个组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恒的哲学命题。

长汀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奠基与开端之地,也是福建工人运动发轫与萌生之地,闽西自然而然成为福建革命史和福建工运史的源头。拜谒先烈,聆听足音,追溯与重温这段历史,不仅需要,而且必要。常怀敬畏历史之心,才能做好工会工作。

福建工人运动史是福建革命史、福建党史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2月18日,在党的领导下,福建省职工联合会第一次执委会在长汀水东街张氏祠堂举行。福建工人运动就从这里的黎明启程,随后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戏。峥嵘岁月,苏区工会带领职工投入建设,组织职工学习文化,动员职工参军参政,指导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成为保卫和建设苏维埃政权的牢固柱石和坚强后盾。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林祥谦、罗扬才、何耀全、苏阿德、王荷波等工运先烈“碧血横飞,浩气四塞”,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熠熠生辉的壮丽诗篇。

从红色长汀,到古田会议会址,再到“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一路下来,虽然只是撷取一丝丝历史片断,看到的却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革命长河。由敬仰,而敬佩,而敬畏,在革命先烈和工运前辈的身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纯粹”的精神,在革命圣地,也能由衷感悟到信仰的光芒。先驱们为理想无所畏惧,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事业无私奉献,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这种站在时代前列,前赴后继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凌云壮志值得我们铭记和弘扬。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不能隔断,传统需要传导。这种传导,不仅指自然与生理的遗传,更是指精神与思想的承接。理想、信仰、责任、奋斗、坚守、担当、牺牲、奉献,这些都是福建这片光荣土地上革命先行者血脉中浸润与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极其丰赡,至今依然滋养着我们的心灵。福建工会80年,创新无数,硕果压枝,其发展动因是活力与激情、责任与使命。工会工作每一次空间的伸长,每一项活动的拓展,每一个品牌的树立,都意味着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与不懈追求的团队面貌,一代又一代的先驱创新超越、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穿越时空,凝固成永恒的价值。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我们能够看到一支走出水东街、跋涉80年依然风华正茂、自信豪迈的工会队伍,不能不由衷感激历史的“厚爱”。

学习历史、敬畏历史就是为了传承历史、创造历史。知道从哪里来,是为了更加清楚往哪里去。历史作为一条足迹,常常蕴藏着成功的密码,指引着行走的路径,历史作为一笔财富,则往往孕育着新的希望,引领着新的高度。

史学家章学诚说,“君子苟志于史,则必求当代典章以切于人伦日用”,只要经世致用,切合当代人事,才是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而解读福建工运史,拿历史观照今日,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从思想层面、宏观角度更加明晰与把握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道路问题,第二是感情问题。
道路问题,也是方向问题。今天我们强调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有着无可辩驳和传承清晰的历史渊源。在中央苏区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陈云,就工会具体实务,多次调研撰文,指导工作,纠正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建国初期省委对工会建设、工人运动的指示,还是新时期省委加强工会工作的意见,都为每一阶段的工会全局性工作指明了方向。党对工会的领导,是福建工会组织80年前进历程的必然选择,是工会组织之所以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受到广大工人阶级群众信赖的重要保证。许多共产党员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并成为工会的领导者、组织者,成为工会工作和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这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实现党对工会领导的组织保证。通过学习历史,就是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做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仰,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坚定正确的工会工作方向放在首位,党有号召,工会就必须有行动,这样,才能保证各项群众性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感情问题,也是立场问题。上世纪50年代,在“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中,工人阶级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建工厂、开矿山、炼钢铁、修铁路、盖高楼、架桥梁,为福建经济恢复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福建省从一个落后的沿海“前线”省份,发展到今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省份。这一充满艰辛而又恢宏壮丽的历程,无不凝聚着福建工人阶级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和创新劳动。翻阅历史,见证光荣,长汀旧址“劳工神圣”的牌匾让所有工会工作者刻骨铭心。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在任何时刻都要担负起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神圣使命,要从感情上亲近职工群众,工作上深入职工群众,心理上尊重职工群众。有了感情,就有了责任;有了感恩,就有了坚守。工会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服务工作,要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地实施温暖工程,要让广大职工群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共同享有社会进步的成果,共同感受经济发展的阳光。

历史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每一个事件的开端,每一个节点的转折,都以其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客体”启迪后人。以敬畏之心品读历史,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工作境界。“敬畏历史”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不是理念,而是实践。新时期的工会工作者,就是要从党史、工运史中倾听精神的教诲、汲取信念的营养、收获前行的力量,不断强化做好工会工作的使命感和主动性,提高办会能力和实际水平,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工会发展道路,不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职工、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不断趋向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宏伟目标。

日月经天,星换斗移,岁月永恒,历史不朽。

(本文作者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广敏)
 
 楼主|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2-8-23 14: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张广敏:唯事深耕方有为

  到工会数月,置身于广大职工群众之中,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好像融入了一块广袤而坚实的大地。

  工会是劳资关系矛盾的产物。作为工会工作者,我们每天直接面对的就是这块养育自己的大地。在当前矛盾多发期,要想有所作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动真情用真力付真心,认真倾听大地的呼声,并报之以最虔敬的耕耘。



  要动真情。从本质上讲,工会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而“有生命而无感情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名合格的工会干部必须每天都带着对职工群众的感恩和敬重“出工下地”,对他们要平等平视、包容兼容,设身处地理解和分担他们的痛苦,切不可做了一点小事就心满意得,以为是施恩于民。要身体力行地为职工群众赢得体面的劳动环境奔走呼号,而不只是满足于冷冰冰地解读政策、按部就班地履行程序。“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共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唯有动真情,我们才能全身心地融入安身立命的土地,真正从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角度出发做好群众工作。

  要用真力。既要求深也要求广,只有徜徉在深耕过的大地,我们才能闻到土地的芳香,体验土地曾经有过的苦难和欢乐,才能聆听到大地最深处嘶哑的呐喊,才能知道大地的理想和希冀。工会工作的重点、亮点、难点、弱点都在基层,若要眼界宽广,就要深入一线;若要海纳百川,唯有融入群众。脚下有泥土,手中才有材料,身上有灰尘,心中才有数据。工会干部务必要多做“察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的事,把职工群众当做左邻右舍,经常“坐一条板凳”,拉家常,谈家事,听实话,看实情。要与职工群众交心交友,问寒问暖,使更多职工群众进得了门,认得了人,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办得了事。要满腔热忱地关心职工群众的生产环境与生活状况,不遗余力地解决职工群众的具体困难与实际问题,千方百计地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与幸福指数。

  要付真心。我们要善于做学习的有心人,时刻把反省、追问、检讨当做一种工作自觉。比如,如何有效提高谈判与博弈的技巧与能力,如何有效促使农民工在工资增长同时也能享受公共服务等等,这些都需要理性思索和知识支撑;需要通过实践积累,改进工作的方法、形式和作风,使其更具规律性、更有层次性、更富预见性、更趋合理性。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群众工作既是最简单的工作,也是最复杂的工作;既是最寻常的工作,也是最精深的工作,能否做到位,关键在责任心。一个人有了责任心,才会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认真负责的精神、不甘落后的志气,工会事业才会有坚强可靠的保障。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尽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我们身处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置身一块充满希望的沃野,广大职工群众比任何时候都期盼我们有自己的勇气、胆魄与坚持。我们应当经常想一想自己在职工群众心中的位置,想一想工会组织在职工眼中的形象。这样,我们就能深刻地意识到——

  责任,不可歇肩,深耕,方有作为。

  (作者系福建省人大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
 
 楼主|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2-8-23 15: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张广敏:工会工作坚持“三带”尽心履职

6月7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福建省总工会主席张广敏出席设区市总工会领导干部会议提出工会干部要坚持“三带”,尽心履职。

  一是要带着责任。责任感是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精神境界、职业道德的综合反映。责任感虽然看似无形无状、难触难摸,但是力量巨大、作用巨大。一个人有了责任感,就会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认真负责的精神;就会有不甘落后的志气、昂扬向上的朝气、奋力争先的锐气;就会有信心、有公心、有恒心;就会尽心尽力想出实招、干出实绩。就工会机关而言,绝大部分工作是平凡、具体、琐碎的,似乎简单和容易,而要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年复一年地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认为容易的事情一件一件地落实好,就是不容易。这就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没有责任心,工作就会寸步难行;没有责任感,什么事都难做好。

  二是要带着激情。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精神就是我们在干事创业中迸发出的不甘人后、敢为人先,追求完美的激情,就是我们在平凡平常的人生和工作中必须保持的那种宁静淡定而又积极向上的心态。带着激情,我们才能在工作和人生中,感受到生活温暖、工作愉悦,从而迸发出干劲和活力;才能在顺利时不自以为是、不得意忘形;不顺时不怨天尤人、不牢骚满腹。工会干部要自觉以忠诚为要、创业为荣、作风为范、奉献为上,带着百折不回的韧性,在工会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

  三是要带着清醒。清醒,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要经常问一问职工群众在自己心中的位置;经常想一想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眼中的形象。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身为工会干部,我们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在哪里,我们为民履职的宗旨践行得怎么样,在职工群众心中有没有位置。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工作与成效的关系上,一个人肯干事是态度,想干事是热情,会干事是能力,干成事才是本事。这种本事只有靠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勤勤恳恳服务,才能逐步得到提高,不断获得认同。

  工会干部工作辛苦、工作清苦,越是这样,组织上越要关心和爱护他们。要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干部职工,像办好自己的事情一样办好干部职工的事情,让他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楼主|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2-8-23 15: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偶感——人间正道“和”为本
——读苏昌培的《共和观》

张广敏

     轻轻合上手中的《共和观》,转对窗外雨过天晴的世界,我不禁陷入了关于“和”的思考。

  “和”是什么?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000多年前,齐国的晏子就曾对齐景公说过孔夫子的这句名言:所谓“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能的领导集团结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即所谓“同”,那就甜得腻人,甜得不好吃了。满朝文武一个味,这个领导集团就没有生气,这个国家就没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会使得世风懒惰,投机取巧。在这样的时候,即使有周公制典,尚父领兵,也不能有多大作为。

  和,不是打麻将的“和”,那是你赢我输的“零和”;和,不是附和的“和”,那必定导致“一言堂”式的专制;和,不是和稀泥的“和”,不分青红最终是大家都没劲;和,不是一团和气的“和”,那是没有生气的一潭死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视“温故知新”的民族。先哲和历史早就告诉我们,像“文革”那样的情景,就是活生生的“同”,“同”是可以扼杀一个最优秀的民族的。今有大学者费孝通说:和,就是世界各国应能够“各美其美”,同时又能“美人其美”;假如是,那么世界就有可能因为“美美与共”,而“天下大同”。

  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当真都应当想一想如何舍“同”而求“和”——“和阳开泰”,“和周循运”,“和生一切”,“和贵一切”。
  经济学家有自己独特的眼光。譬如厉以宁就说:和,也是一种生产力。

  人间世界,多行其和。和能周物其质,合物其性,融物其化,苏物其变,育物其优。(引自《共和观》)

  和,在群体中,是不同风格者基于共同信念和价值观的结合,是人们各显其能、相得益彰的共同发展,是看重异议、敢于质疑、求同存异的合作……

  这就是“和而不同”。和而有别,和而有差;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各尽所能,相互合作。只有“和而不同”,才会有创新,才会有积极稳定的持续发展。

  当真出现了这样的“和”,我们完全能够相信,一种制度谨严而又特别富于激励性的有机体,一种极具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高效益组织乃至社会,必将首先出现于东方各国。

  天以和为晴,地以和为灵;人以和为贵,物以和为生;国以和为安,家以和为兴;气以和为顺,花以和为开;果以和为实,水以和为流。(引自《共和观》)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和”为本。
 
 楼主|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2-8-23 15: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霞尚满天
——关于《我的档案》王仲莘致张广敏





  广敏同志:

  我没有想到,25日晚上才把拙著《我的档案》送给你,27日就收到你的来信。从你对拙著所作的精彩点评看,你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看了很多,而且看得十分认真,不然的话,你写不出那样全面的评语。来信不仅内容丰富,形式也很庄重,拜读之后,十分感动。

  我和你是两代人,但是作为文友,我们的心是相通的。你在来信中说,《我的档案》不仅是我个人的“人生传记”和“思想印记”,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史料补充。“历史文献”谈不上,“人生传记”也不够格,但我在写作中确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这就是“以论带史”,通过一些评论或对一些事件的回忆,把个人的某种经历带出来,这样做既可避免本人经历平凡的尴尬,也可避免行文上的枯燥乏味。我知道,这种想法有点不自量力,实践的结果也并不怎么好,没想到会受到你那么高的评价。你的敏锐令我敬佩。

  还有,你把拙著说得那么好,我不敢当。但是,你对我的鼓励和祝愿,我表示愉快地接受。

  我今年已八十有二。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八十岁对人生来说,是个什么概念,是人生的终点呢,还是人生的拐点?按照“七十三、八十四”的说法,八十岁是人生的终点。但是,社会在进步,人的寿命在延长,老皇历在今天已经不适应了。记得大作家巴金先生八十多岁时躺在病床上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假如我现在是六十岁,那该有多么好!现在人们渴望的、留恋的已经不是六十岁了,而是七十岁、八十岁,甚至更多。比如我们省的老记者、老作家赵家欣同志,现年95岁,因为手会发抖,已经有两年没有写东西了,假如回忆往事,我想他也不会忘记巴金发出的那一声长叹,但是他不会重复巴金的话,他会说:“假如我现在是八十岁,那该有多么好!”因为人到八十以后,还可以写很多东西。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八十岁以后,在学术上取得两大突破:一是研究世界糖史,写了80万字的专著;二是翻译研究吐火罗文取得重大成果,在世界吐火罗文研究最前沿为中国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省政协原副主席、八十三岁的高胡同志,离休后坚持笔耕,已经写了300多万字的政论、随笔和散文,出版了11本书。当然,这些文章不全都是他80岁以后写的,但他目前仍处于写作的巅峰状态,这是事实。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证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群体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力。

  有鉴于此,我杜撰了一个名词,叫做“80后”,不是8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而是八十岁以后的老人。人的一生,假如60岁是第一个拐点,那么60岁到80岁是又一个拐点,80岁以后则是第三个拐点。我不知道你赞成不赞成这样的分类。而我现在所处的方位就是第三个拐点。因此,我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朋友出于对我的健康的关心,几次劝我封笔,我都没有接受。人们给退休以后常给报刊写文章的人,起了一个很洋气的名字,叫做“自由撰稿人”。“自由”,按照我的理解,主要是时间支配上的自由。那么,我怎么能自己剥夺自己的这份自由呢?写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写作可以是对我们过去所参与的一些社会活动的回忆,也可以是对我们过去所做的工作的再思索、再认识、再总结,这些都可以说是对于人生的一种自我修补、自我完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还债。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有一点坐不住的感觉。

  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明年我打算出版《我的档案》第二部,以对外对台宣传为主线。你是对台工作的专家,到时候我还要请你帮忙。再次向你表示感谢。

  祝

  安好!

                                              王仲莘

  2010年9月8日



  附:张广敏致王仲莘

  仲莘主席:

  得蒙您关爱,不吝赐书,非常荣幸,非常感激。

  仔细拜读新作,很有收获。这本书名为《我的档案》,内有我的记忆、我的思考、我的见闻,含有福建档案,还有国家建设、改革历程,时空横跨五十年,思想穿越两世纪,不仅是您个人的“人生传记”和“思想印记”,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史料补充。而且,文风朴实,文笔精当,内涵丰富,无论是从文学创作还是公文写作的角度,都不失为一本好教材,一个好范本。特别是您在八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仍然著作立言,这种孜孜以求的学风,赤胆忠心的品格值得晚辈好好学习!

  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生活快乐,不断为我们创作出更多的精神食粮!



                                             张广敏 上

  2010年8月27日
 
 楼主| 强强 发表于 2012-8-27 11: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谢谢楼主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