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党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上的讲话:谈读书

[复制链接]
以文化人 发表于 2012-8-20 06: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本帖最后由 以文化人 于 2012-8-20 06:57 编辑

编者按:这是一篇在党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上的讲话,讲话的要点有三:
一、读书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欣赏”,就是欣赏作者的智慧与才华,他们为何能有这样精深的理论、这样深邃的思想。经过这个阶段,我们就具有了分辨什么是好作品、什么是平庸作品的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批判”,就用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达到这一层次的前提是阅读过大量的文献,这样的批判才是有力度的,否则就是浅薄的批判。
第三个层次是“创新”,就是在总结和批判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这个层次很高,也很难。不仅要有一定的阅读量,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读书笔记的写法
对应以上读书的三个层次,读书笔记也有三种写法。
第一种,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即欣赏
第二种,展开与作者的对话,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反思性批判;
第三种,那就是创新喽,在介绍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三、读什么书?
时髦的往往也是短命的,只有经典才是永恒的,永远不会过时的。大学者的个别结论也许会过时,但是他们思考问题的视角、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他们的探索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就像马克思、韦伯永远不会过时一样。也许马克思的个别结论也许在今天并不适应,但马克思浓烈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现将讲话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和一些领导干部打交道。在少数为官者的办公室,书橱内确实放了不少书,却是精装版的《官经》、《厚黑学》、《中国历代君臣权谋大观》、《古代帝王驭人术》、《仕途文化与潜gz》等等,甚至如《阴阳风水学》、《八字与官运》也堂而皇之摆在那里。由此看来,为官读书重要,但读什么书更为重要。
“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要在读书。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干部该读什么书?这不仅是个人的爱好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
胡长清爱看书。他经常看的是《肉蒲团》、《素女心经》、《金瓶梅》,结果荒淫无度沦为阶下囚。辽宁沈阳原副市长马向东也爱看书,他随身带着《赌术精选》、《赌博游戏技巧分享》、《赌术实战108招》,结果赌博成性输掉了整个人生。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也爱看书,看《麻衣相法》、《柳庄相法》、《相术大全》,最终“鬼迷心窍”踏上了不归路。
书犹药也。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好、好读书更需要读好书。读书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一些落马的为官者,均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不读书不学习,沉迷于官欲,满足于现状,这样的“官人”不是“无知盲干”走上不归路,就是为百姓所不容,被时代所淘汰。另一方面是爱读书,读的却不是正经书,而是一些污七八糟的书,这样的“官人”往往最终信仰沦丧,道德堕落,意志消沉,甚至气节蜕变沦为阶下囚。
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安静地读一些书,选择性地读一些好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也是一种本领。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工作之余唯有多学习、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作为党员干部,该读什么书,爱读什么书不仅是个人爱好,更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毛泽东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他一生对书的热爱完全是出于对社会、对人生、对真理思考的需要。周恩来一生热爱读书,掌握多国语言,才学丰富。一个脱离低级趣味品德高尚的干部,靠的是不断阅读关于人生修养的书籍。
读好书可以立德、修身、养性、改过。读好书可以纯洁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知识、增强人的才干。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须多读一些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而不是手捧《厚黑学》,钻研谋权之道、治人之术,这样最终只会被人们所唾弃。
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我主要谈四点体会、两条建议:
一、什么叫书?
什么是书?书是知识,书是阳光,书是历史,书是源泉,书是良药,书是营养品……古往今来人们对书的比喻数不胜数。要给书一个严谨的解释,可以这样说:书是“书籍、期刊、画册、图片等出版物的总称”:书是印上蚊子的装订成册的纸”: “书是有相当内容分量、非单页而以“本”状的形式出版的著作”:“书是知识的载体”:“书是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渠道”等等。不论怎样,书是记录在某种材料上的历史,它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这是毋须质疑的。
1、书的前身
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没有文字,没有笔,没有纸,自然也没有书。我们的祖先采用堆小石头或者以绳打结的原始办法来记事。后来,人类创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5千年,中华民族已有文字可考历史。在没有发明纸张之前,是把文字刻画在乌龟和牛骨头上边,这就是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铸就在青铜器、石碑和竹筒上,于是就有了铭文,碑文和毛笔字。这样一来便有了中国最早的书——甲骨书、青铜器书,石碑和竹简书等等,也有人把它们称为是我国最原始的书。
那时候,国外也有各种各样的“书”。如公元前3千年,古埃及人们利用尼罗河畔生长的一种名叫“帕努司”的纸莎草加工后制成纸草纸,用削尖的芦荟杆蘸了颜色在上面写字,然后把纸草纸打弯转成圆筒形叫做“一卷”,再把它们排列起来便成了纸草书。据说,英文中的卷(volume)就是又它演变而来的。
古印度人则有贝叶经书。贝叶是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棕榈树的宽大树叶,印度僧人拿锤子扎眼做成经文。公元前2千年,古巴比伦人用小棒在半干的泥巴坯上面刻字,再把它放在火上烧干做成砖书,这种泥砖可以存放很久。
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古希腊人参考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发明了22个字母和标点符号,刻写在泥砖上,从右到左书写。而古罗马人更有奇想,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26个拉丁字母,并使它成为后来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之一,他们在木板挖出浅槽,浇上石蜡,等蜡凝固后,用针划字,从左到右书写,在将写完字的蜡板一块快连起来就成了一本书。中东地区的帕加马人将小羊羔的皮剥下,在石灰水处理后做成了羊皮书。凡此种种,这些各式各样的“书”,它们都开启着各自名族的文化历程。
但是,上述种种都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书,而只能视为书的前身。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书是有一定的界定的。
2、书的要素
从现代观点来看,真正的书,除了应具有丰厚内容外,其物质基础应该是:一有文字(通用、辨识):二有载体(纸张或其他材料):三有则形(有幅面、有复页):四有社会性(批量、印刷、发行)。这4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在中国真正流传完全是靠手工抄写的。所以,在普代还出现了“抄写人“这样的职业,以及像“洛阳纸贵”一类的典故,手抄本是一种中间过渡形式,它还不能被成为真正的书。
到了隋唐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之后,书作为传承文明、文化的载体而逐渐流行起来。直到宋代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从此我国各地印书就更加广泛、更加方便了。有了印刷术——活字、石印、机印等,可以印出大量书籍,于是便扩展了书的应用的新天地。
在我国书的形式分为“中式书”和“洋装书”。中式书又叫线装书,拿起一本中国线装书来,先不比看它内容,只是它的形式,就已经很悦目了。那眼睛看起来最舒服的黄色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感知。这其中闪烁的智慧自不消说,单是淡淡的书香就能涤荡人的心灵。古人读书必先焚香净手,足见对书的虔诚。中国的方块字的完整、艰深,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却也无形之中维护了文化的传承与国家的统一。中式的的线装书每册都很轻,页码不超3位数,可以手执书卷,躺着看书也不觉累,充分照顾体力,贯穿“以人为本”之理念。
洋装书是从国外引入,它是由羊书演变而来的。欧洲人开始用鹅毛管蘸墨水把字写在羊皮上,然后把一张张羊皮钉在方形的木板上,最后在书的前边再钉上一块同样大小的木板。据说,这就是精装书的起源。一般的洋装书,又厚又重,拿着很费力,必须端坐才好阅读。大约在1445年,德国人谷滕堡发明印刷机,这样就加快了印刷速度,由此打开了书籍出版的新编章。
3、读书与藏书
读书必须先学识字。人类之所以从蛮夷走向文明,文字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老而又美丽,同时又具有生命活力。那一个个方正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我国的文字自古以来由少变多,发展到清代时有了《康熙字典》,收录有4万多个字。书写又有了许多种字体:如柳公权的字,遒健娟美:如欧阳询的字,浑厚劲挺:如褚遂良的字,笔法秀丽;如颜真卿的字,端庄有序随后印刷筛选出了楷体,乃至日后演变成的宋体、仿宋体则更常见了。所以没有训诂的基础知识,便识不了古字、看不懂古书。孔子晚年读《易(经)》,韦编三绝,用韧皮串连竹片,翻来翻去,至使韧皮断了多次,由此可知孔子的刻苦。西方的书也是一样,不精通德文、法文而从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来的有关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哲理等,那不是完全可靠的。
书籍是历史、文化的积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书有很多种,比如善本(凡内容较好、刻印较精、流传较少,并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的书)、珍本(古籍中凡刻印较早、流传较少、文物价值高的书)、孤本(国内收藏仅此一书,或各家藏目不见著录者)、抄本(凡用手写录下的古籍)、校本(对古籍中的某些差异字句、注释进行匡正的书)、批本(凡有名家批改的书)、批校本(将批本和校本合在一起的书)等。藏书是一种功德行为,善哉,闲哉,礼哉。
4、书的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将会出现许多奇妙的书。这些书的式样非常之多,有传统模式的, 有胶卷模式的,有电脑模式的,无论如何,不管是什么模式的, 它的功能都是一样的:便于阅读, 利于久藏。具体地说,就有所谓微缩书、立体书、视听书、电子书等等
如果把书变成电脑那样方便,除了阅读之外,还能听音乐、聊天儿、玩游戏、查资料,想怎么样办就能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该多好啊!手机又是“未来书”开辟的另一个新窗口,通话、联网, 还可加入了图形、音频、动画等技术。它建立起人机之间相互关联的信息,就如同人大脑的工作方式一样。
在生动有趣的书的王国里,未来书究竟会是怎么样的? 未来书能把书里的歌唱出来吗?未来书里能有很多的知识,有问必答吗?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
二、领导干部该读什么书?
(一)领导干部阅读的主要学科门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图书同样分门别类。而且,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针对不同读者对象,甚至不同人物,对图书门类的理解不一。
西汉时期的刘向,和皇帝是本家,在天禄阁(皇家图书馆)领导校读。每校对整理一本书,他都亲笔撰写一篇“叙录”(内容提要),抄录给皇帝。他的工作等于是代皇帝读书,节省皇帝的读书时间。他把这些“叙录”积累起来,汇编成《别录》(20卷)一书。后来,他儿子刘歆子承父业,参考摘要《别录》,缩编成《七略》(7卷)。这两部书都已失传,好在东汉班固撰写《汉书》时,把《七略》删削成1卷,作为《汉书艺文志》,从《汉书艺文志》可见《七略》概貌。《七略》的首篇“辑略”是一篇学术简史,后面6篇实际上是图书6大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
西晋时,有个秘书监,叫荀勗,他编的《中经新薄》,把图书分为甲乙丙丁4部。
唐初,魏征等编造《隋书•经籍志》,把甲乙丙丁4部定名为经史子集。
宋代郑樵的《通志•艺文略》,将图书分为经类、礼类、乐类、小学类、史类、诸子类、天文类、五行类、艺术类、医方类、类书类、文类12类。
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沿袭和完善了经史子集分类法。
梁启超1896年发表《西学书目表》,把西方著作分为学部、政部、教部、杂类4类。除教部外,另外3类,大致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综合图书相近。
五四运动前后,美国人杜威1876年编制的《十进分类法》在我国产生广泛影响。他根据培根的科学分类体系,将图书分10大类:总类、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美术、文学、史地。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这部上世纪70年代编制、后来多次修订的分类法,根据毛泽东的说法,将知识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加上马克思主义和综合类,将图书分为5大部分22大类。
如此纷繁的学科门类,领导干部阅读,主要涉及哪些范围?
前几年,以中央党校部分教学骨干为主,编辑了一个《新世纪干部学习文库》。这个文库将领导干部主要阅读的图书分15大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00的文献;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00史;党的建设;政治学;法学和法律;军事理论;文史;一般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知识。
许多大类下面,细分若干二级类目,如:
哲学,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宗教;
经济学,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和增长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经济管理学、财政金融;
政治学,分中国政治学、西方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民族理论、人权理论、国际政治;
文史,分语言文字、文艺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一般社会科学,分社会学、人口学、领导科学、人才学、公共关系学、科学学、未来学、信息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社会调查方法。
该文库学科门类的确定,主要考虑了领导干部的阅读倾向、特点和实践需求,参考了党校的学科布局,借鉴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学科体系。
(二)领导干部阅读参考书目
开列推荐阅读书目,古已有之。
孔子为了培养理想的合格从政人才,整理删定“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指定学生阅读。“六经”堪称我国春秋时期后备领导干部指定阅读书目。
在唐代,推荐书目受青年士子们的青睐,敦煌遗书伯2171号,被人称作“唐末士子读书目”,是现存较早的推荐书目文献。
元初学者程端礼号召青年学子读书作官,他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详细叙述读书的内容、次序和方法,给青少年制定了3个阶段的读书计划。
明末清初学者陆世仪主张读书讲究实用。他在《思辨录》中,为青少年开列了《十年诵读书目》、《十年讲贯书目》和《十年涉猎书目》。
由清初三大儒之一的李颙口授的《读书次第》,为学者开列了一份详细读书清单,包括书目34种,参考书目数十种。
龙启瑞于清道光末年撰《经籍举要》,为学子开列经史子集4部典籍要目,他选取诸生急需精读之书,略述其内容得失,指点阅读方法。
清光绪初年,一些读书人问张之洞:“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张之洞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在藏书家缪荃孙协助下,仿《经籍举要》,编成《书目答问》。他们挑选2200余种图书,以指引治学门径。
“五四”运动后,仍有知名学者开列国学推荐书目。
1920年,胡适开列《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31种古籍。
1923年,《清华周刊》向一些名家征稿,请他们开列国学推荐书目。胡适应约编辑《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又修订精简为《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该书目不收音韵训诂之学和前四史、《资治通鉴》等书,但收录古典小说。
同时,梁启超应约编辑《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收录图书约160种,后又针对青年学生精简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分经史子集。梁启超不同意胡适“把史部书一概屏绝”而收编《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之类的小说。
1924年,章太炎在《华国月刊》发表《中学国文书目》,收录39种古籍。
1925年,顾颉刚开列了一个书目,含《山海经》、《世说新语》等14种书,作为“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
同年,汪辟疆为中央大学国文系学生开列了一个中国国文源头书书目,包括《说文解字》、《毛诗正义》等10种图书。
这年,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征求学者推荐“青年必读书十部”,70余人应征。其中鲁迅的论点颇为特别,认为看中国书让人脱离人生。他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但是,后来鲁迅自己就曾于1930年为别人开列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列《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12种书。
1953年,经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等名家审订,北京图书馆开列了《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选书20种。其中却不见《周易》、《论语》等。
1973年,台北三民书局出版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推荐26种图书。1978年,钱穆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时指出,有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即《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197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蔡尚思的《中国文化史要论》,其中第7章是“中国文化基础书目”。他以该章内容为基础,经过修订,在《书林》(1982年第5期)发表一个书目,推荐“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40种书,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思想和科学4方面。
198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舜徽的《中国古代史籍要籍举要》,解释历代史学名著200余种。
1994年,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思想文化典籍引导》,收录85部典籍,特别指定其中《周易》、《论语》、《孟子》、《老子》、《孙子兵法》、《史记》、《纲鉴易知录》、《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幼学琼林》10部为“有文化的中国人必读书”。
1997年9月,清华大学编印《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参考专家意见,提出供清华大学本科生试用的80种书目,分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4类,每类20种。
1998年,北京大学纪念百年校庆时,由50多位专家、教授推荐北大学生应读书目30种和选读书目30种。
1999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王余光主编的《中国读者理想藏书》。该书编者收集80种中外推荐书目(其中,中国书目54种,外国书目26种),运用计量方法,对80种书目所荐图书加以统计,以被推荐次数多少进行排序,一一介绍。其中,中国著作的前10名是:《诗经》、《史记》、《庄子》、《老子》、《论语》、《孟子》、《韩非子》、《楚辞》、《左传》、《荀子》;外国著作的前10名是:莎士比亚作品、《圣经》、《对话录》(柏拉图)、《荷马史诗》、《物种起源》、《战争与和平》、《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红与黑》、《草叶集》、《神曲》。
可见,开列推荐阅读书目,不仅中国人,外国人亦然。
1929年,美国文学评论家考利(M.Cowley)与人合著《改变我们心灵的书》,从当时美国各领域知名专家共同推选的134种图书中,按照得票多寡遴选出12种“对于当代美国精神影响最为重大的书籍”。
1945年,英国作家奚普(H.Shipp)也推选了10本“震撼世界的书”。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在数以百万计读者中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人类有史以来的20本最佳书”。
1986年,美国哈泼-罗出版社出版由迪瓦恩(C.M.Devine)等编的《哈佛大学有影响的书籍指南》,反映113名哈佛大学知名教授推荐并且对他们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图书。
1991年,日本讲谈社《现代》杂志根据专家学者的推荐,从近120年的出版物中,选出“影响日本近现代文化的100本书”,并发表在当年1月号。
如此纷繁的古今中外推荐阅读书目,令人眼花缭乱,而我们的领导干部究竟应该读哪些书?上述《新世纪干部学习文库》,分“精读”、“选读”、“参考书目”3个层次例举了一批领导干部阅读书目,其范畴涵盖古今中外,可供参考。例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类,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选集。
在“中00的文献”大类,有11届3中全会以来的若干重要文献选编。
在“哲学”大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有《唯物辩证法大纲》(李达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艾思奇主编)、《大众哲学》(艾思奇)。
“中国哲学”部分,有《中国哲学史》(冯友兰)、《中国思想通史》(侯外庐主编)、《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老子》、《论语》、《庄子》、《孟子》、《荀子》、《韩子》、《易经》。
“西方哲学”部分,有《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康德)、《小逻辑》(黑格尔)、《新工具》(培根)、《形而上学的沉思》(笛卡尔)、《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狄德罗)、《先验唯心论体系》(谢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尼采)、《实用主义》(詹姆士)、《西方哲学史》(罗素)、《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纯粹现象学通论》(胡塞尔)、《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存在与虚无》(萨特)、《真理与方法》(加达默尔)、《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
“伦理学”部分,有《善的研究》(西田几多郎)、《伦理学》(斯宾诺沙)、《论人生》(培根)、《人与永恒》(周国平)。
“美学”部分,有《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超艺术》(林同华)、《文艺心理学》(朱光潜)、《美的历程》(李泽厚)、《美学散步》(宗白华)、《美学》(黑格尔)。
“心理学”部分,有《释梦》(弗洛伊德)、《实验心理学史》(E.G.波林)、《爱的艺术》(弗洛姆)、《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荣格)。
“宗教”部分,有《佛教知识问答》(赵朴初)、《金刚经说什么》(南怀谨)、《古兰经》、《圣经》、《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漫话圣经》(房龙)、《荒漠甘泉》(考门夫人)。
在“经济学”大类,其中“基本经济理论”部分,有《资本论》(马克思)、《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约翰.穆勒)、《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熊彼得)、《经济学》(保罗.A.萨谬尔森等)。
“宏观经济学”部分,有《宏观经济学》(R·多恩布什等)。
“微观经济学”部分,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H.范里安)。
“发展和增长经济学”部分,有《经济增长理论》(W.阿瑟.刘易斯)。
“世界经济学”部分,有《国际经济学》(彼得.林德特)。
“经济管理学”部分,有《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经营管理全集》(松下幸之助)、《管理过程》(萨默)。
“财政金融”部分,有《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莫里斯.阿莱)、《赤字经济》(凯甘)。在“中00史”大类,有《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在“政治学”大类,其中“中国政治学”部分,有《贞观政要》(吴兢)、《大同书》(康有为)、《孙中山选集》、《李大钊选集》。
“西方政治学”部分,有《理想国》(柏拉图)、《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君主论》(马基雅维利)、《乌托邦》(莫尔.托马斯)、《利维坦》(霍布斯)、《为英国人民声辩》(密尔顿)、《政府论》(洛克)、《社会契约论》(卢梭)、《论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法哲学原理》(黑格尔)、《论自由》(约翰.密尔)。
“国际政治”部分,有《大外交》(基辛格)、《不战而胜》(尼克松)、《大棋局》(布热津斯基)、《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
在“法学和法律”大类,其中“法学”部分,有《法理学》(博登海默)、《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古代法》(梅因)、《法律制度》(劳伦斯.弗里德曼)、《现代社会中的法律》(昂格尔)、《法律的概念》(哈特)、《法律的经济分析》(里查德.A.波斯纳)、《法律帝国》(德沃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马克斯.韦伯)。
“法律”部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在“军事理论”大类,有《毛泽东军事文集》、《孙子兵法》、《战争论》(克老塞维茨)、《拿破仑文选》、《战争艺术概论》(A.H.若米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邓尼茨)、《大战略》(柯林斯)、《失去的胜利》(曼斯坦因)。
在“文史”大类,其中“语言文字”部分,有《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国文学”部分,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元曲三百首》、《杜甫诗选》、《诗经选》、《楚辞选》、《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仕途现形记》、《鲁迅选集》、《家》、《子夜》、《雷雨》、《骆驼祥子》、《围城》、《活动变人形》、《红岩》、《平凡的世界》、《李自成》、《毛泽东诗词集》、《艾青诗选》、《郭小川诗选》、《舒婷诗选》、《中国文学史》(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部分,有《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猎人笔记》(屠格涅夫)、《九三年》(雨果)、《莎士比亚全集》、《草叶集》惠特曼)、《伊里亚特》(荷马)、《一千零一夜》、《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蒙田随笔》、《鲁滨逊漂流记》(笛福)、《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雪莱抒情诗选》、《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红与黑》(司汤达)、《欧也尼.葛郎台》(巴尔扎克)、《高老头》(巴尔扎克)、《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契可夫小说选》、《牛虻》(艾捷尔.丽盖.伏尼契)、《茶花女》(小仲马)、《悲惨世界》(雨果)、《母亲》(高尔其)、《城堡》(卡夫卡)、《永别了,武器》(海明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飘》(玛格丽特·米切尔)、《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青年近卫军》(法捷耶夫)、《第二十二条军舰》(海勒)、《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欧洲文学史》(杨周翰等主编)。
“中国历史”部分,有《史记》、《资治通鉴》、《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中国近代史》(范文谰主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西行漫记》(斯诺)。
“世界历史”部分,有《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光荣与梦想》(威廉·曼彻斯特)、《历史研究》(汤因比)、《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
在“一般社会科学”大类,其中“社会学”部分,有《中国人》(林语堂)、《历史和阶级意识》(卢卡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第二性》(波伏娃)。
“人口学”部分,有《新人口论》(马寅初)、《人口原理》(马尔萨斯)。
“公共关系学”部分,有《人性的弱点》(卡耐基)。
“未来学”部分,有《大趋势》(约翰·奈斯比特)、《未来之路》(比尔.盖茨)、《第三次浪潮》(托夫勒)、《增长的极限》(丹尼斯·米都斯等)。
在“科学技术”大类,有《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爱因斯坦)、《时间简史》(霍金)、《物种起源》(达尔文)。
三、领导干部读书的意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崇尚读书,就是崇尚文明。古今中外,一切仁人志士,都是崇尚读书的。他们中,有的把书比作药,说“善读可以医愚”;有的把书比作船,说它可以“带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的海洋”。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读书学习的民族。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关于理论武装和读书学习的重要性,革命导师和领袖们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马克思说过:“不学无术,无论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对于理论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干部应当着重研究,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应当加紧研究。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
邓小平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拒绝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共产党员,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胡锦涛总书记也曾说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
革命导师和我们党的领袖们不但对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读书学习有高深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而且在读书学习问题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马克思一生嗜书如命,读起书来可谓是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在有人问他“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啃书本”。马克思为写《资本论》经常去大英博物馆查阅资料,几十年下来,竟将他经常坐的座位下的水泥地用脚搓出两道沟。
列宁一生酷爱读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列宁全集》是部头最大的。有人作过统计,《列宁全集》参考和引用过的书目就达16000多种。由此可见,他的一生是怎样读书学习的。
读书是毛泽东同志最大的爱好,他博览群书,不计其数。战争年代他带兵打仗、转战南北,行军时为了减轻负担,什么都可以不带,只有那些早已翻烂了的革命书籍从来舍不得丢掉,一有空闲就拿出来研读。建国以后,他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工作千头万绪,但无论怎么忙,每天都要挤出一定的时间读书看报。八十高龄以后,他患有眼疾,还每天坚持看大字本的书刊。直到心脏停止跳动的前几个小时,他已经无力讲话了,还示意工作人员给他读书念报听。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读书学习上,也都堪称楷模。这从他们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中,从他们精湛的治国方略中,从他们旁征博引的讲话中,足以得到验证和说明。
革命导师和领袖们的这种刻苦认真的读书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当前,在全党积极倡导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党经受的考验,决定我们要读书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事实证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执政就出主意、用干部、管人做事,随着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矛盾,尤其是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社会交际面不断扩大,多行各业的人事都要交往,这些都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
第二,从事的职业,决定我们要读书
古人说,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而且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径是读书学习。把读书与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联系起来,就会腹有读书气自华。
第三,要胜任工作,决定我们要读书
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要做实事。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不管官职大小,都肩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要认清科学发展大势,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统领科学发展全局,创造科学发展业绩,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读书。
第四,建立学习型政党,领导干部要带头读书
近50年人类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多,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领导干部在党内和社会上处于重要位置,起着行为引导和风气引领的作用。上行下效的规律决定,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中高级领导干部。因此领导干部不仅人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岗位职责,而且要以社会责任和示范需要来看待读书问题,既要做读书的自觉实践者,又要做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大力推动者。
四、领导干部读书的方法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胜任领导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其一,泛读与精读的关系。
读书,首先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有些领导干部平时读书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看到什么就读,拿起什么就翻,不管有没有用、有多大用,只是看看、翻翻而已,或者一看一丢,一翻一撂,泛泛而读,不求甚解,没有思考,缺乏精心选择、专心阅读。
其二,工作与读书的关系。
有些领导常常借口平时工作事务很繁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或者疲于应酬而荒废了读书学习。更有甚者,根本就不把学习当回事,而把拉关系、走门路、觥筹交错、吃喝玩乐、打牌赌博、包养情人等等,作为“主业”。这都是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关系的表现。应该说,每个人都不可能成天抱着书本去读死书、死读书,尤其是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更是如此,也没有必要。但是,读书学习又是必须抓并且要抓实抓细抓好的。工作再忙、事务再多、应酬再杂,也要抽出时间读书看报,给自己的思想进行充电。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工作就会弱化。其实,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要努力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懂行干部、在行公仆,达到工作学习两促进。
其三,速成与终身的关系。
集中培训、短期学习,的确不失为增长知识、提高才干的速效药、速成法。但是,不能用短训代替长修,不能用速成学习来取代终身学习。读书学习应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终身为之。
其四,网络与书本的关系。
现在互联网络异常发达,领导干部当然应该养成上网学习、获取知识的习惯,培养网络执政的能力,但是绝不能成天“上网成瘾”,离开网就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不去干,更不用说抽出时间去读一会儿书、看一会儿报了。过分地依赖网络是不可取的,传统的书本学习的方式,不但不能抛弃,而且应该坚持坚持再坚持。但是,过分地强调书本,而忽视网络快捷、方便、互动性强的特点,抵触网络、惧怕网络,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不会上网、不去上网,也是不该提倡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全面了解、全面把握社情民意、时事动态、政治前沿,既要学会网下看书学习,更要懂得网上浏览学习,并且要坚持与网民群众之间开展经常性的互动交流、沟通学习,从而不断提升“执政为民”的精神境界和工作水平。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领导干部能不能把读书学习当作自己的自觉行动、终身行为,能不能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关键还要看他们的头脑中想的什么,思想中为的什么。如果头脑中想的是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思想中为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会自觉地、主动地要求自己去读书学习,“逼”着自己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而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是“博”读,即博学之。
古人有由博反约之说,博就是广博,约就是专精。其意思就是带着某种问题去博览群书,从群书中寻找启发和论据,以进行专精研究。博览群书首先应当是学习基础知识。新加坡有家书店,提倡读书的好处,在墙上这样写道:“书是书,输是输;有书不会输,输的不会是书;输了要认输,不要怪书;看书不会输,不看书就会输;怕输的人看见人家看书他也看书,看书的人喜欢别人看书;无书不怕输也会输;无书又怕输肯定输了又输。”这个很辩证,讲了读书与输赢的关系。现在党中央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领导干部作为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更要带头多读书。学习要善于统筹时间,利用好“边角余料”,就能积少成多。要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善于运用科学理论,妥善解决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自身世界观改造的实际。鲁迅在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时说:“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他又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这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主席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他说读书的方法无非是两条,一是要用联系的方法看书中的人物、事件,二是要学会当评论员,当书的奴隶是不行的。邓小平同志又是另一种方法,他曾经坦言,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他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邓朴方说,邓小平读书从来不在书上写字,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都是熟记在心,融会贯通。各人有各人的体会和方法,要善于学习、总结和借鉴,力求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提能、学以致用。
二是“问”读,即审问之。
古代王充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更重要的是问,只有会提问题,才会做学问。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茅以升有个独特的教学方法,每堂课的前10分钟,指定一个学生就上次学习提出一个疑难问题,如果你提不出来,就要下一个学生提,然后你来回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好,甚至连老师当场也不能回答,那么就给这个学生满分。这个办法实施以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业大进。教育学家陶行知观摩以后,大感兴趣,认为是“教学上的革命”。朱熹曾经描述人们的认识过程是,“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就是带着问题去读,能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阅读求知当“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希钦斯指出:“检验一个人所受教育的标准,就是看看他对自己无知的程度心中有没有数。”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无所知,是高明的,不知道自己无所知又表现得好像知道,这就是缺点。要了解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储备。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温家宝说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作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应该静下心,捧读诗书,摄取智慧的结晶,感受恒久的魅力,感觉文化的力量,做一个现代文化人、思想者、领路人。
 

精彩评论17

正序浏览
搬道岔滴 发表于 2016-6-21 17: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温家宝说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作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应该静下心,捧读诗书,摄取智慧的结晶,感受恒久的魅力,感觉文化的力量,做一个现代文化人、思想者、领路人。
 
hwtpig123 发表于 2022-5-6 18: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法实施以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业大进。教育学家陶行知观摩以后,大感兴趣,认为是“教学上的革命”。朱熹曾经描述人们的认识过程是,“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
 
明明白白 发表于 2020-9-26 23: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
 
kxy3999 发表于 2022-4-25 09: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pdsdjm2013 发表于 2022-6-30 15: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家宝说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
 
沧海行云 发表于 2021-4-9 11: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海狼1972 发表于 2022-5-2 10: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imlipu 发表于 2019-6-11 18: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fighting1600 发表于 2024-4-1 09: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海人参 发表于 2019-4-9 17: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更重要的是问,只有会提问题,才会做学问
 
稀里哗啦 发表于 2017-2-4 16: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太牛啦 我也要励志做一个这样的人!
 
儿鱼中水 发表于 2018-6-2 16: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经据典,讲得内容确实充实。
 
红门卫士 发表于 2021-4-9 10: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之后 醍醐灌顶 确实应该学习
 
银河新兵 发表于 2021-7-11 21: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丰富全面,值得深入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