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愿意喝酒,而且以酒待客,自古至今没有改变,于是多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酒文化。可是酒文化是什么文化,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只知道做为北方人,不喝酒不是待客之礼,不让人家喝尽兴,不让人家喝多,就不是待客之礼。
' @1 y) c8 w8 x* J6 V5 w5 P9 n. I3 l \, q8 A# X
东北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无酒不成席”,那么有酒的概念就是要多喝,有的领导如是说“今天这酒绝对不能少喝,但绝对也不能多喝”,你说少喝了不行,多喝了也不行,这个度实在难以把握,怎么才能喝得不多不少正好呢?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性情中人,对于酒场来说,总是“感情上来酒下去”至于人在哪儿就不得而知了。0 W2 h) w% c( K$ a! }" x
- q6 C# J( V: V5 P0 Q& S 我生长在山东,工作在东北,十多年的东北生活,让我也融入了这个社会,自己感觉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所以就酒而言,不喝是不行地,但喝的不多不少,还真能以把握,有时喝得人事不醒,第二天上医院打针,过后自己也没少发誓,“以后坚决不喝了,如果再喝,我就---”为此妻子也说我,“你还有个记性”。
6 @* {. t. i( l9 j, y* A9 l
0 L4 G# \- _) k0 d% p 我是这样人吧,周围的人全都这样,我们的领导,以至于领导的领导,几乎来了就一个字“喝”,今天与上海明德研究所学习型企业高级研究员在一起喝酒,人家不得不说了这样一句话,“东北的酒文化很深,有时举着酒杯说半天,一口酒还没喝完”,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别说太多了”。
+ @( U: [% p/ E+ i3 x# N G! M2 g
o7 i, l3 o. E2 m 听朋友说南方人喝酒注重形式,酒有的是,你可以随便喝,没有人摈你,而且品种繁多,他们往往光说喝就是不见酒下去,据说人家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可东北人就不一样了,有酒得喝,而且得喝出个心情来,不喝得一醉方休,不鸣杯收酒。( r1 n( G) U! t6 I0 |
$ p1 U& s$ Z" m( x% h% w5 ?4 f( [' e+ S
有时我也这样想,你说何苦呢?喝得浑身难受不说,有时也许酒后失态得罪人,理解你的说“你喝多了”,不理解的还得说你这小子如何如何。有的时酒喝了,钱花了却没有达到理想目的,倒让自己十分难堪。& a: r V# E Z( k2 y
) ?( m: H3 A( z8 `* ]& d" c 我工作在煤矿,了解煤矿工人的特性,就是粗犷豪爽,就是干活挑重担,喝酒拿大碗。一两多的杯子不行,换二两半的,二两半的不行,干脆换成半斤的,实在不行就用大白碗。这酒实在也太能喝了。' z+ Y% m0 b; ^- Q1 m3 g; a' @, j! ` l
7 Y; U0 D$ m; j3 w$ H, e* @ 本人不胜酒力,可心情好的时候,也能喝个半斤八两的,自己觉得这酒量也够用了,可还是不行。经常和我们领导在一起,人家一喝就是三四缸子白酒,而且从来不见多。要不人家说“一分酒有分活”,感觉当个大领导没有酒量还真是不行。
5 J# _! y) k3 A0 p& O" a, l: _ h' q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可现实当中,没有喝年轻的,倒是有喝没命地。我在某单位当宣传干事的时候,我们电视台女播音员的父亲据说就是喝死的。我换个单位之后,有一个工人没上班死在了家中床上,据说也是喝死的。还有一位工人,他喝多了躺在了宿舍的走廊里,第二天也死了,都是因为酒。我所接触的领导当中,基本上不同程度的存在脂肪肝,酒精肝,就连我本人来说,是不是脂肪肝,自己也不清楚,我感觉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8 ^% M3 k2 k# R F
. `9 {# D* z' R$ D) N 我就弄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