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价值

[复制链接]
学习啦 发表于 2012-8-6 06: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走向衰落,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资本主义道路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的时代背景下,独立自主开辟出来的一条经济文化落后的人口大国通向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其艰难和曲折可想而知。从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中国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又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既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又保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自身的本质和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之中展现了不同于西方发展模式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最集中体现为:和平、和谐、协作、共赢。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凡是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几乎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完成社会的全面转型的。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对内是对大多数人民的残酷剥削,对外则是对落后国家的野蛮侵略和掠夺,使得现代文明的确立充满着血腥和罪恶。与之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这是一条在既有国际秩序下的和平发展之路。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可以说,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特征。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它体现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2006年4月,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指出:“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克服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致力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正如德国的贝特霍尔德所说的那样,它“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摆脱全球资本统治的破坏性进程的出路”。在他看来,当今的资本主义已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例如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生社会劫难、暴力和战争,南北之间的鸿沟加深,环境遭到破坏,对地球资源不负责任的随意开采。因此,有学者提出,“现在世界越来越明确地要求成功塑造一个资本主义的对立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意义以及今天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也正在于此”。 可以说,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而和谐理念亦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鸣。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的是在一球两制背景下的协作共赢。它表现为中国不但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而且又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中国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当通过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国家利益问题上,彻底摆脱冷战思维,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主张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协力推进,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与当代世界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中、与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的协调一致中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总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国际影响与世界意义,不同的学者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读。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人类历史文明的新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战略思想,为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思想,为人类文明宝库增添了新内涵。 这些解读都是十分深刻的。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这些特点,并不是都已经做到,而是明确成为其价值观的追求。
    但无论如何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及其意义,我们必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富强的、民主的、文明的、和谐的。这样的中国,才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赵宏 来源:学习时报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学习啦 发表于 2012-8-6 06: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特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发展或说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则。30多年来,党根据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形势,既坚持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又坚持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共同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反对把某些工具性问题泛意识形态化。可以说,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实事求是,改革就会偏离中国实际。
    二是始终围绕党的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汲取了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而坚持的原则之一,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使政治发展不引起大的动荡的重要条件,需长期坚持不动摇。
    三是坚持渐进式改革的原则。渐进式改革的含义:首先,指不以激进、一步到位的方式改革;其次,尽管时间延续较长,改革力度有时大些有时小些,速度有时快些有时缓些,但终归是按照特定方向前进而不是倒退;复次,改革的重心在不同形势下虽有所变化,但基本顺序排列大致符合实际;又次,改革从风险最小化的事项逐步做起,保证改革意图的稳妥实现。
    四是始终坚持政治体制的改革路径以党内民主为切入点。发展党内民主,因党组织内部成员政治理念基本一致、组织力较强、整体政治素养相对较高等缘故,比之社会基层民主的发展更具有利条件,理应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力;又因执政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独特作用,党内民主发育到一定程度无疑能够直接推动政治体制发展。从党的十三大直至今天,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这一观点至今没变。
    五是连续性特点突出。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每一阶段因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急需处理的问题不同,影响到政治发展的中心略有不同。但坚守改革开放的大政策不变,坚守基本制度基本原则,是保障改革连续性的基础。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优势。
    上述特点并非全部特点,但至少是几个不可忽略的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69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