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工作者是领导的“外脑”和“智囊”。有人根据出谋划策能力的高低,把机关干部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能先领导一步思维,并能提出高领导一筹的见解,还能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有价值的修正意见;第二种,能与领导同步思维,多数意见能被领导采纳,并能及时反馈决策执行情况,提出新的意见;第三种,落后于领导思维,意见和建议也很少被领导采纳,但对领导的决策能正确理解执行;第四种,既落后于领导思维,又提不出有价值的见解,对领导的决策理解执行也不得力。第一种为“优秀参谋”,第二种为“良好参谋”,第三种则属于“一般参谋”;第四种则是“不合格参谋”。 我们应当向“优秀参谋”的标准努力。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谋略家,只要注重培养和锻炼,达到“优秀参谋”的要求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在这里,就怎样做到“能参善谋,”发表点个人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 s i8 v, A' _& s8 \做到能参善谋,要胸怀全局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出一盘好棋。”大凡能参善谋的人,总是宏观在握,全局在胸。他们看问题时,不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俯瞰一切。他们处理问题时,总是善于系统地分析和全盘运筹,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在国家建设大系统中的准确位置,从而能自觉地按照全局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出好主意,出大主意,拿大方略。
$ q8 D6 N8 i$ I; x 在我国历史上,能够站在全局高度,为领导出谋划策的成功者的范例不少:三国时的诸葛亮,虽然结庐隆中,但对天下形势了然于胸,分析深刻透彻,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他向刘备提出了占据湖南、湖北、四川,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吴抗曹,进而统一全国的宏图大略。兵微将寡的刘备能够发展到与曹操、孙权抗衡,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得益于诸葛亮出的这一大主意、高谋略。) V8 d* v2 @; Y8 ?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个谋臣叫朱升,他依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向称雄一方的义军首领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当时,朱元璋刚攻下南京,立足未稳,力量还弱,地盘尚小,还不足以与其他各路起义兵马较量。朱元璋正是按照这“九个字”的战略方针,稳扎稳打,最终夺取了天下。
6 W" z5 e, T! i: ^" L' B* n 全局意识的增强,来源于对全局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对全局知之越广越深,能参善谋才能质量越高。秘书工作者一定要立足本职,放眼全局,做胸怀全局的有心人。
3 `6 O! u7 n" S( n 一要把握时代背景。叶剑英元帅曾形象地要求参谋人员“你们要注意按地球的脉搏”,也就是对国内外风云变幻了如指掌,对时代大背景非常清楚。
; w, k0 {) A" w3 Z1 v7 h4 v 秘书工作者要走出这样—个误区:把自己看作是跑腿的,是干具体事的,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大的方面不必多操心。这种理念是狭隘的、肤浅的。当年诸葛亮是个农民、朱升是个儒生,既无职位,又无职务,但他们对天下局势极为关注,了如指掌,正因为如此,才成为名留青史的谋略家。作为秘书工作者,我们要对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所在单位、地区的局部形势等都要有个总体了解和把握,这是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真知灼见的前提和基础。# q h: c0 T* G! x/ s4 z* \/ R( a
二要熟悉大政方针。所谓“大政方针”,就是治党、治国、治军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和法则。这些对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各项工作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只要以此为立足点,就站到了观察分析问题的最高处。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参善谋的过程,就是结合单位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这些大政方针的过程。因此,秘书工作者对大政方针要认真学习,做到十分熟悉,对那些根本性、法规性的条文要熟记、深悟,这样才能保持“参谋”的正确方向。
5 ]2 G7 c$ }! u 三要吃透领导意图。准确领会和理解领导意图,是秘书工作者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有一位老领导曾坦言,平时工作中,机关草拟的某些文件,提出的某些意见建议,一遍又一遍地被打回来,其中多数不是文字问题,而是与领导意图不吻合,即使是文字问题,也是因为没有准确地表达领导意图。
g% T9 Y2 b" a领导意图,既反映了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思想和要求,又体现了其独特的领导艺术、思维方法和处事原则,往往具有切中要害、揭示规律、触及本质的特点,只有把领导意图理解准、领会透,出谋划策才会靠谱、上道、顺劲。
! @; Q" @# }& [做到能参善谋,要讲究方法 办法譬如“船”和“桥”,过河没有船和桥不行,要成为能参善谋的高手,不讲究方式方法也不行。秘书工作者在出谋划策的具体工作中,起码要做到如下“三看”: r: O( e' q! o) O# _7 d( I- k
一看领导是不是很关注。一般来说,领导关注的都是重大问题、根本问题。秘书工作者必须围绕领导的关注点来思考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这样才能“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 r+ p4 q# a* x1 B5 I7 G# G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开战仅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人民军就把李伪军赶到朝鲜东南沿海一带。这时,苏联领导人和朝鲜领导人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预料全面胜利在即。时任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总参作战室主任的雷英夫,在组织参谋人员分析朝鲜战争状态时认为,美军不会甘心失败,很可能组织驻日本的两个师(战略预备队)在朝鲜中部的仁川登陆,截断朝鲜人民军的后路,从而改变朝鲜战局。雷英夫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周总理。周总理听了,感到这个意见很重要,马上带着他一块儿去见毛主席。雷英夫很有把握地对毛主席说:“美国人要登陆,有三个涨潮时间可以利用。一是9月15日,二是lO月11日,三是ll月3日。相比较,9月15日可能性最大,一方面这天有两次涨潮时间,再就是等得时间不可能太久,再拖下去就不好办了。”后来的情况证明了雷英夫的分析判断完全正确。毛主席高兴地说:“不要认为美国如何如何,我们的小参谋就能预测出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行动,而且那么准确。”
9 j) o. h! q/ k) P" O* s- X4 { 二看当前是不是最亟需。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l941年,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向党中央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他虽为党外人士,党中央却采纳了他的建议,并给予高度赞扬。李鼎铭先生的这项建议之所以被采纳,受到广泛好评,是因为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如何克服由于日、伪军和国民党的进攻、封锁而造成的严重经济和财政困难,是我们党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李鼎铭先生恰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意见,可谓“天旱送来及时雨”。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你研究好了、提出了建议,拿出了对策,不仅容易被领导采纳,还会受到肯定和赞扬。
! b1 z; M& C/ ` 三看其中是不是有创新。能参善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创新相伴的。一个人提不出新的理念、新的看法、新的办法,很难称得上是能参善谋。: l# ?+ B) t8 D$ N6 @. I
实际上,创新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事情,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是一种创新;对存在的老问题,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同样也是创新。领导“圈阅制”的由来,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0 ~$ X% L9 X7 t6 Y( c, F
1948年2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拟制了《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让新华社和电台播发全国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要求各地认真讨论,并将意见迅速汇报到中央。3月的一天,毛主席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告诉他说早就来了。毛主席追问:“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另一个秘书叶子龙说:“这份电文您已经看过了”。并连忙去找,结果从文件堆里翻了出来,电文上已画了许多勾。当时领导人看阅电报、文件后,就在头一页上画勾。但毛主席说这份文件他并没看过。由于上面照有勾勾,看不出究竟是谁画的,所以到底谁看过,难没有看过,的确分辨不清,这以后,叶子龙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传送电报、文件之前,先在电报、文件上署好各位领导的名字,哪位领导看过了,就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一个圈,谁看了谁没看一目了然。领导人传阅电报、文件在署名上画圈的制度,就这样形成了,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I( u/ H, U7 ~
做到能参善谋,要注重实效 能参善谋是为了解决问题。
- |- Y' t0 X0 w' p$ f: t' a: C8 _ 秘书工作者在参谋的过程中,应认真权衡利弊得失、看看到底有多少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失败的风险。有的决策建议,要进行精确计算,其中重大的决策建议,还要交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系统论证,以对其效益和风险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有的决策建议,要按规定程序履行论证手续,如进行立项论证、总体技术方案论证等,从中选定出最佳方案。要纵横比较,反复衡量,系统论证,力求形成利大于弊的最佳方案,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利弊相权取其利,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形成基本意见或处置建议,供领导抉择。作者:张传禄 ( U" \9 S0 c: `/ V!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