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社区工作] 北京市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县乡干部 发表于 2012-7-30 16: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指示精神,对社区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党的十七大正式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北京市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三定、两目标”的社区治理模式,并于2011年8月提出要以“六型社区”为标准,全面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北京市城市社区建设基本概况及成效

   (一)社区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区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北京市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三定、两目标”的社区治理模式。“一分”是指居委会与社区服务站的职能相对分开。社区居委会依据《居委会组织法》行使职能;社区服务站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工作。“三定”是指明确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人员、经费、任务,确保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即定人员、定经费、定任务。“两目标”是指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把社区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等两个目标。目前,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达8651名,落实到社区的基本服务项目达100项,城市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基本实现了社区服务站与居委会职责相对分开;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工作经费以及用于社区服务的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基本都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全市有社区党组织(包括社区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2612个,社区居委会2717个,居民小组57377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达9578个。各社区普遍建立了居民代表会议、协商议事会议、楼门院长等制度,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支撑、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二)社区服务新格局基本确立。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了覆盖市、区、街、居四级的社区服务体系,建成194个社区服务中心和5751个社区服务站。政府各部门也切实将公共服务落实到社区,建成72个社区体育俱乐部、3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734个社区文化中心(站)、4165个社区图书室、5342个物防技防小区。达到350平方米社区用房的社区已有2025个。北京市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 “一站式”服务大厅和“一窗式”社区服务站,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将社会保障、民政事业、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公共服务落实到社区。社区志愿互助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已由传统的优抚助残、敬老扶幼等 领域向环境保护、社区矫正、科普咨询、文教卫生、心理咨询、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社会救助、流动人口服务等领域拓展。纵向贯通市、区县、街道、社区,横向联系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企业的96156社区服务平台更加完善,通过对社区基础信息动态管理,为全市社区服务的供需对接提供平台。目前依托该平台已形成了便利缴费、家政服务、商品配送、废品回收、综合修理等6大类200多项便利服务项目,签约服务商达 2000余家、区街自管服务队伍150余个,全市社区便利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三)社区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北京市非常注重社区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机制建设。目前,一支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事务助理等专职工作人员为骨干,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工作队伍初步建立。第七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后,全市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增加达到成员总数的497。北京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专学历以上的超过了62%,每年培训社区工作者近2万人次;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平均年龄42岁。注重补充新鲜血液,有计划招收专业和高素质人才加入社区工作队伍。近三年来,北京市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 6434名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出台了《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待遇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社区工作者选任招录、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和考核评议等工作机制以及待遇增长激励机制,按照社区工作者总体待遇水平与所在区县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含教师)相衔接的原则,规范社区工作者待遇,使社区工作队伍更加稳定,同时提升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出台《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促进办法》,志愿服务组织更加健全,初步形成了市、区、街、社区四级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体系。目前,社区志愿者队伍已达1.54万支,注册人数超过75万人。

    (四)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显著。自2007年以来,北 京市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目前,原东城区、原西城区、原宣武区、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等6个城区、东华门街道等 28个街道、北新桥街道九道湾社区等142个社区分别被授予北京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北京市相关部门开展了规范 化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学习型社区建设活动。目前,建成1967个规范化社区,1222个绿色社区,652个首都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创建率达到80%。同时,引 入国际“安全社区”的理念,以奥运场馆周边街道为试点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朝阳区望京、麦子店等16个街道被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为“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占全国的35%。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打造了120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活动经常、特色鲜明的特色社区,“一社区一品牌”格局正在形成。

    二、推进“六型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虽然北京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但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北京市提出了“六型社区”建设标准,要求以环境整洁、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安全稳定、健康幸福、文明祥和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全面推进首都和谐社区建设。

    明确“六型社区”建设标准。2011年,北京市民政局会同文明办、公安局等14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开展评选北京市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活动的工作意见》、《北京市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及“六型社区”建设标准细则,对“六型社区”建设标准制定详细标准。建设“六型社区”就是指建设规范社区、服务社区、干净社区、安全社区、健康社区和文化社区。要建设规范社区,应该按照相关文件的标准,依据“一分、三定、两目标”的原则继续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支撑、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要建设服务社区,就应该按照《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工作行动方案》的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 促进志愿互助服务朝制度化方向发展和便民利民服务兴旺发达,形成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利服务有效衔接、内容比较完善的社区服务内容体系。要建设干净社区,应该着力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工作,动员居民参与环保活动,普及生态环保和公共卫生知识,倡导生态、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进社区环境绿化美化。要建设安全社区,应该继续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完善社区综合防控体系,提高社区物防技防水平,有效降低社区发案率,增强群众安全感。要建设健康社区,就应该继续深化社区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社区卫生境外培训机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要建设文化社区,应该加强社区文化站、市民学校、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各类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社区文体娱乐活动,形成健康向上、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

    完善“六型社区”建设工作体系。从政府角度看, 应在市、区县、街道等层面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以及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六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市级领导机构要加强统筹协调工作,调动协同单位的积极性, 形成推动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区县级领导机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方案,明确职责、步骤,指导街道 做好“六型社区”建设工作。街道级领导机构要制定“六型社区”建设计划,明确工作完成的时限,将责任落实到人。要统筹辖区各类资源,加强对社区的指导。从社会角度看,可通过独立的第三方社会评估机构,对“六型社区”建设进行社会评估和监督,以评估促进“六型社区”建设工作。从居民角度看,社区各类组织、社区居民可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引导下,参与到“六型社区”建设中来,为“六型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建立“六型社区”建设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六型社区”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市、区县、街道 (乡镇)等层面要定期召开“六型社区”建设工作协调会,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在社区层面要建立社区各类组织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就“六型社区”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期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要建立 “六型社区”建设督导和评估机制。各级政府要成立“六型社区”工作督导机构,定期对“六型社区”建设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做好“六型社区”建设的评估工作,对 “六型社区”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再次,要建立“六型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六型社区”建设的投入,设立六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和发展机制。复次,要建立“六型社区”建设人才和政策保障机制。要进一步落实社区工作者待遇等的相关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入到“六型社区”建设中来。完善保障社 区志愿者权益的相关政策,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依据 “六型社区”建设指导标准,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为完成“六型社区”建设各项任务提供政策保障。最后,要建立“六型社区”建设宣传机制。市、区县、街道和社区要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96156社区服务平台以及社区大课堂等多种形式,宣传“六型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成功经验以及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让居民更多地了解“六型 社区”建设,同时为不同类型社区之间的信息、经验交流提供平台。
标签:社区北京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13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