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闲话拍马屁

[复制链接]
学习啦 发表于 2012-7-22 23: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清代大学者俞樾在《俞楼杂纂》里讲过一个笑话: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2 S, B; M9 N% h+ Q) v5 v    原本义正词严的老师,听了学生两句美言,登时转怒为喜颔首微笑,无怪人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 {0 S: J' E5 V    人性总是有弱点的。恐怕自从人类学会说话开始,马屁话就诞生了;自从人与人之间存在权力关系开始,拍马屁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了。翻看历史,有时候不得不感叹,拍马屁真是门功夫,有些马屁话如同春风熏面,不着痕迹,让人欲拒不能,欣然入瓮。唐代刘肃在《大唐新语》中记载过一件事情:有一次唐太宗在一棵树下休息,随口说了句“此嘉树”,身旁的宇文士及马上接下话头滔滔不绝地称赞起这棵树来。唐太宗很不高兴地说:“魏征尝劝我远离佞人,我不明白佞人是谁,心中倒是怀疑过你,今天看来果然如此。”宇文士及闻言赶紧叩头谢罪,说:“魏征他们面折廷争,常常让陛下都抬不起头来。如今臣有幸陪在左右,若不稍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又有何趣味呢?”几句“贴心话”下来,唐太宗不仅气消了下来,心情更是舒坦了不少。3 K, l- \9 o+ o9 b
    唐太宗以虚心纳谏著称,这样的人尚且中招,再遇到“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就更是难免了。东晋后期,桓玄拥兵自重,最后干脆篡位自立,也算是圆了他父亲桓温未遂的心愿。但或许是天命果真不在桓氏,桓玄入皇宫那天,刚坐上御座,椅子突然沉塌。正当满朝一片惊惧之时,侍中殷仲文开口说道:“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只一句话便将天谴说成了天运,不由得令桓玄“大悦”。又有,南燕皇帝慕容超对外连年征战,对内役劳不已,在位时天灾频繁。有一年冬天都城广固发生地震,南燕境内汝水枯竭,黄河、济水冻合,渑水却连结冰都没有,慕容超自己都觉得忐忑烦恶。大臣李宣却宽慰他:“渑水之所以不结冰,是因为流经都城,近于日月(喻指慕容超)啊!”不消说,慕容超听后自然也是“大悦”,对帮他卸了一块心病的李宣更是赏赐有加。6 R  Q: A% y% K
    不能不说,殷仲文、李宣的马屁话,堪称绝妙。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以仁”,所谓巧佞之人,指的就是这样专门拣你喜欢的事做、爱听的话说,令你顿觉通体舒泰,轻飘飘不知所以然。但是,爱听马屁话者,其实不过是享一时之快,待到幡然醒悟已然晚矣。如桓玄、慕容超最后都落了个国破家亡的结局,桓玄兵败后曾问身边诸臣:“我何以败乎?”吏部侍郎曹靖之说:“天怒民怨,焉能不败!”桓玄又问:“卿何不谏?”曹靖之回答:“当时朝中一片歌颂之声,都说当今乃尧舜之世,你也欣然相受,我还敢说什么呢?”桓玄听后一阵默然。至于那位马屁功夫一流的殷仲文,先是叛晋依桓,后来见桓玄大势已去,便又降附刘裕,最后还是因为谋反被刘裕所杀。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同样,拍马屁者也绝对不会是为了展示其语言才华,千言万语背后不过是一个有所求罢了,在其心中,若无追逐的利益,即便只是口舌,又岂能白费?正如战国时邹忌讽齐王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他们自然都要拣您爱听的话说,由是观之,王之蔽甚矣!”
& R2 E2 N5 t: L% T+ z    明代刘元卿《贤奕编》里有一篇“黠猱媚虎”: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吾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之,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踪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君不见古往今来,有多少“猛虎”就是在一片奉承声中被“黠猱”所害!最近,关于说真话、听真话的问题成为一时热议。领导干部既要愿意听真话,更要善于听真话。善于听真话,就必须会识别阿言谀语。西汉时,京房向汉元帝论述治乱之道,说:“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进而解释,诚如斯言,“临乱之君,各贤其臣”,自古以来,即使如周幽王、周厉王、秦二世者,恐怕也不是明知巧佞而故意用之,在他们心中,便是赵高之流,自然也不会是小人,反而是办事得力、说话中听的贤臣。京房的这一番话,或许也可以作为对今天手握权力的官员们的一个提醒。要之,即使只是在心里,恐怕也没有人会愿意承认自己乃不喜真话、好受溜须拍马之人。马屁害人,但那些被马屁所害之人,十有八九倒认为此乃真情流露之言呢!所以,当面对好话时不妨静下来想一想,特别是当好话如潮时不妨想一想“黠猱媚虎”的故事,保持住人贵自知的清醒。如此,庶几可免于京房“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的喟叹了。作者:张思泉 来源:学习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69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