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领导干部曾经感叹过,现在的官是越大越好当。为什么,因为不管是领导做什么,秘书一大帮,天天干什么都安排得满满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秘书去协调解决。过去在基层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一般都是自己亲历亲为,与基层贴得也比较近。可官当大了,对应的部门相对多了,今天这个部门讲话,明天到那个部门发言,一天要参加好几个会议。有许多的情况都不了解,不照本宣科都不行。所以,讲假话、套话、外行话的东西就比较多了,造成了官是越做越大,而独立思考,领导亲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却相对降低的怪现象。 6 S; |" l" q; ~5 J9 S) o# R7 @, w* E
) }) ?. L/ \ c, w( L. v" F
作为领导干部来讲,也想深入基层,多了解一些真实情况,多与普通百姓接触一下,但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一些领导干部整天忙于迎来送往,热衷于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一年中,真正到基层了解情况没有几次,有也只是走马观花,漂在上面,沉不下身子。况且,现在领导干部下基层,人是越陪越多,每到一地都是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普通百姓看着都眼晕,还能讲出心里话,真心话?如果有哪一位领导“静悄悄”地搞调研了,单枪匹马地与普通工人、农民和老百姓拉家常了,直面群众,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了,那才是真正地拉近了党群关系,成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所在。 5 m# \% V/ ]% ~+ C
) {' W( L7 C9 x* D6 G8 ^5 ]0 e 事实上,现在有一些部门的秘书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不管是大官还是小官,都要配个秘书,有的甚至是专职秘书。而秘书的功能也由文字秘书变成了领导的生活秘书。秘书正向服务生方面转化,如我们常见的秘书提前给领导开车门、上电梯摁开关、打扫卫生、递茶倒水、打雨伞、拿手机、拎公文包等现象,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苦差事”,秘书“生活化”的色彩是越来越浓。一些秘书感觉伴君如伴虎,整天提心吊胆,小心翼翼,有苦难言;而有的秘书如果再遇到一个不大开明的领导干部,整天几乎像当孙子一样,有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挨批,成了领导干部的出气筒;秘书的全天候服务,也养成了个别领导干部经常颐指气使,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习惯;还有的领导干部几乎成了四体不勤,事事依赖秘书的习惯,没有秘书就办不成事,秘书已成了领导离不开的“拐杖”。 1 ~; D% F% A$ h* d
2 K( t- `7 D* u. M: n0 Q* E: f8 [, {
这种把秘书看作“拐杖”,当作服务员的做法,不仅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地脱离了群众,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催生和助长了基层的形式主义,给基层增添了额外的负担,说严重点是扭曲了党的形象,隔离了党和群众的感情。
/ [! ^3 J, t+ F5 o* o. a) Z ' G7 @6 V0 \# z- ~3 I
由此看来,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取消区内11个县处级党政领导的专职秘书的做法,值得推广。当然,我们也不禁要问,大面积地在县处级领导中取消专职秘书行得通吗?作为一个尝试,在我们看来,不仅行得通,而且也非常有必要。因为取消专职秘书,也是减少行政人员,精简机构的一项必要措施,让更多有志的青年充实到基层一线去锻炼,促进年轻干部的成长,这也是一个干部成长进步的必要阶梯。当然,取消专职秘书,在我们看来,更多地还是应当从体制上来考虑,从制度上来设定,真正形成机制,并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一个要求规定下来,进一步减少行政成本,提高效率,由领导干部首先做出表率。 3 Q- w a) p6 P* A! ], N
8 L" N' `* [: m% E
我们相信,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自己真正看作是劳动者的一员,常修为政之德,常恤为民之苦,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念物力之惟艰。勤政务实,亲历亲为,把本应由自己做的事情,主动地由自己来完成,这对于减少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无疑是一天大的好事。 4 _* N2 Q* {% d5 i: p; f. C' w
; h! Y6 t4 F6 X) b
也希望更多的领导干部能够腾出身子来,亲自到基层去,查实情,求实效,帮实忙。加强与基层群众的了解与沟通,真正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 |